“订单农业”不能叶公好龙

来源: 作者: 时间:2004-12-30
曾有一段时间,“订单农业”是一个时髦词,经常可以看到某地发展了多少万亩“订单农业”的新闻;许多涉农企业也跃跃欲试,纷纷同农民签订合同。可近年来,订单农业变冷了,一些企业更是谈“订单”色变。

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业认为,农民合同意识差、不讲信誉,农产品市场价低于订单价时,农民争着往企业卖;市场价一高,农民就转手卖给别人。为了提高订单履约率,河南杞县工商局还专门实施了“合同帮扶”工程,教育农民提高“合同意识”。豫南某中药企业怕药农不履约,甚至请县政府出面封锁市场,实行药材独家垄断收购。

“订单农业”履约率低,都是农民的错吗?

看看一些企业搞的“订单农业”,很容易发现问题出在哪里。许多涉农企业的订单,只是一张“白纸”,企业既不愿给农民提供服务,更不愿让利。市场情况好时,企业低价占有农产品资源,实行一次性买断式收购,企业赚再多的钱,都与处在产业链末端的农民无关;市场情况不好时,企业又不愿多收购,把市场风险的皮球完全踢给了农民。这样的订单,怎会有约束力?农民怎么会服气?更有一些地方,把订单当成政府的“政绩单”,由政府出面与农民签订单,签罢订单就撒手不管,导致“订单坑农”的事件屡屡上演。

发展“订单农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订单农业”的内涵绝不仅限于一纸合同文书,而是一种以利益为纽带的新型农企关系。只有调整利益分配机制,让农民获得整个产业的平均利润,实行利益同享、风险共担,“公司+农户”体现的利益联结关系才能更加紧密,才能出现农企双羸的结局;否则,任何一种没有约束力的“订单农业”都不会长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