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和机遇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01-19
描述了中国农业信息化的概况和已取得的成就,指出了农业信息化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中国农业信息化面临的机遇。

描述了中国农业信息化的概况和已取得的成就,指出了农业信息化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中国农业信息化面临的机遇。

近20年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开发应用,使世界农业酝酿着新的突破。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它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必要认真研究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律,以抓住历史机遇,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1农业信息化的定义

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相关产业的总称。具体内容包括: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市场流通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农业管理决策信息化。

2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应用于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1994年12月在“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建设金农工程,目的是加速和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立“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金农工程系统结构的基础是国家重点农业县、大中型农产品市场、主要的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和各农业专业学会、协会。目前,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在数据库、信息网络、精细农业以及农业多媒体技术等领域都取得艘欢ǔ尚А?

2.1农业数据库目前,农业系统开发应用的有代表性的数据库有:中国农林文献数据库,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农副产品深加工题录数据库,植物检疫病虫草害名录数据库,农牧渔业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畜牧业综合数据库,全国农业经济统计资料数据库,农产品集市贸易价格行情数据库,农业合作经济数据库等。我国还引进了世界4个大型数据库,即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农业系统数据库(AGRIS),国际食物信息数据库(IFIS),美国农业部农业联机存取数据库(AGRI-COLA),国际农业生物中心数据库(CAB1)。这4种大型农业数据库的引进,为我国广大农业工作者及时了解世界农业科学技术和生产动态,提供了大量的国际农业信息资源,也推动了我国数据库技术的进步。

2.2信息网络现代信息网络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1993年以来,农业部信息中心逐步增加农业经济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通过电话网与各省农业厅局进行了计算机联网,促进了全国农业经济信息的交流。1997年10月,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中心建成,这是“金农工程”的骨干工程,现在已经能够与全球的农业科技信息网联网,而且也实现了与国内各农业网络的联网。与此同时,一部分省、市、区的信息网络建设也进入了起步阶段。各省(市、区)在加强本级信息网络建设的同时,加快了向基层延伸的步伐。据问卷调查,2001年,全国地(市)级农业部门中有105个建立了局域网,134个建立了互联网站,分别占地(市)总数的32%和40%;全国县级农业部门中有315个建立了局域网,460个建立了互联网站,分别占总数的11%和16%。在信息网络向基层延伸方面,安徽、黑龙江、江苏、浙江、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工作进展较快。

2.3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和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ES)是利用知识和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分析或模拟、人机对话,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计算机系统。我国已开发的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有:中国农电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县(市)农业规划预测系统,小麦玉米品种选育专家系统,小麦计算机专家管理系统,水稻主要病虫害诊治专家系统,柑园专家系统等,不少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

2.4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System-MIS)是收集和加工管理过程中有关信息,为决策提供帮助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给农业管理带来了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效益。用计算机辅助农业计划管理可以增加产值,缩减管理费用,减少消耗和废品率。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将在5个领域发挥作用:会计和财务管理,家禽养殖管理,作物生产管理,灌溉管理,农业环境监测。我国已开发的系统有: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乡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农村能源及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水稻栽培计算机模拟系统,小麦生产管理计算机辅助系统,玉米生产计算机咨询系统,棉花生产管理模拟系统等。

2.5精细农业所谓“精细农业”,就是将现代化信息高新技术与作物栽培管理辅助决策支持技术、农学、农业工程装备技术集成应用于农业,获取农田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精细农业”利用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定量获取田区内影响作物生长因素及最终生成的空间差异性信息,运用科技手段调控,最终达到对田区资源潜力的均衡利用和获取尽可能高的产量的目的,所以该技术又称3s技术。我国已经在这方面开始了研究,并取得了初步进展。

2.6农业信息队伍建设及资金投入据问卷调查,全国333个地 (市)中有260个设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占地(市)总数的78%;全国2800个县(市、区)中有1210个设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占总数的43%;全国43000多个乡镇中,有7000多个建立了信息服务机构,占乡镇总数的18%。近几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对信息体系建设的投资不断增加。目前,全国省、地、县三级农业部门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的投资已达4.12亿元,其中省级1.18亿元、地(市)级1.22亿元、县(区)级1.72亿元。黑龙江、广东、浙江和江苏等省的投资额较大,分别为6800万元、5500万元、4900万元和4100万元。

3农业信息化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3.1可使政府在宏观调控中,通过信息流动,使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在时间、空间及流量上取得同步协调,农业资源被合理地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上,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

3.2可以以信息为纽带,把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依据市场需求,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合理安排生产,以达到供求均衡,提高效益。3.3通过应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以及与农业相关的3s技术,对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产生深刻影响,使宏观性农业资源环境的监测管理、气象和病虫害的测报预报、动植物生长和农业综合发展的动态仿真模拟,以及精细播种、施肥、灌溉等以全新的面貌出现,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

3.4通过信息的宣传引导,可以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敏感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识别真假信息的能力,以便更多地占有信息,准确地驾驭信息,使农民真正靠信息致富。

4中国农业信息化面临的机遇

从本质上讲,农业是高风险行业,除了市场风险之外还有自然风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信息的有效传递,使农业经营的风险系数大大降低。当今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态势给中国农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4.1从国内经济形势看,我国是在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工业化尚处于中期阶段时拉开信息化序幕的。信息化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尤其是初始投入,靠农业自身是难以满足的。国家大规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各个产业创造了二次开发的机会。中国农业应当紧紧抓住国家经济信息化起步的机遇,以实现历史性飞跃。

4.2从技术的内在特征看,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知识的认识。在信息技术面前,传统的比较优势如资源、人力等作用将大大削弱,但为传统意义上的弱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多种多样新的可能性。信息技术的突出特点是公共产品性和开放性,如果后来者或低起点者能够有效利用,无疑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后来居上。

4.3从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律看,信息技术的进步是从技术开发延伸到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化管理也是从信息技术管理过渡到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基础设施初步建成之后,资源建设就是方向。如果能不失时机地抓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便有希望在信息基础设施利用方面先走一步,抓住今后发展的契机。

来源:《天津科技》

作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部吕晓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