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渔业资源丰富 渔业潜力尚待开挖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01-20
老挝境内80%地区为山地和高原,有“印度支那屋脊”之称,1000~2000米的高原占全国面积的一半以上。东部老挝、越南边境是绵延千里的赛富良山脉,西部湄公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区。气候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旱、雨两季,每年5月至10月是雨季,11月至翌年4月是旱季。该国有众多的河流、湖泊和湿地等水资源,此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农村鱼塘和辽阔的水稻田,其中有些适合发展鱼类养殖。从事渔业的人口有22.5万,其中主要部门为20万人,辅助部门为2.5万人。

内陆渔业

老挝有富饶的淡水渔业资源,主要捕捞的资源是在湄公河及其14条支流,以及诸如南娥、南松、南鸟、南增、南同、南门等大型水库,其渔获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

淡水渔业的产量呈上升之势,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产量为1.8万吨,上世纪末增至2.9万吨,2002年高达3.3万吨。主要使用地网和流刺网进行捕捞,但也使用延绳钓和陷阱网。大多数作业渔船为平底河流式独木舟,不过船上普遍安装内燃机,与沿岸区使用的渔船类似。

渔获物多在湄公河及其支流沿岸卸下,但有一部分渔获物因市场价格高(可高出一倍)而卸于泰国,主要上市区靠近城市化的万象、他曲、沙湾拿吉和巴色等。

稻田养鱼是捕捞业的另一重要来源,在生产季节,通过天然方式养殖一些寿命短、生长快的鱼、虾、蟹、蜗牛、青蛙等。水力发电的水库也有些产量,但生产力通常较低。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并非是老挝的传统,只不过是进行些稻田养鱼而己,水产养殖发展始于1956~1957年,当时在美国国际开发署(US鄄AID)规划下,建造了几座鱼类养殖场。该项活动后来由湄公河委员会资助,改进万象的一座养鱼场,并在塔鄂建造一座50公顷的商业性养鱼场。在1978~1988年期间,根据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署(FAD/UNDP)的两项规划,整顿了现有的养殖场,并开发一座新型养殖场,从而使老挝6个省均有了养殖场,水产养殖得到蓬勃发展。得力于这些现代养殖场的有效开发,商品鱼生产所需的技术投入,主要采用综合养鱼、家畜和农作物生产系统。1992年4月开始推行另一个鱼类养殖计划(LAO/88/003),以将鱼类养殖技术推广到乡村作为主要目标,以改善农民的营养状况和经济情况。目前正在执行的计划是LAO/97/007,旨在通过结构性改善和培训,提高政府设立孵化站的鱼苗产量,通过推广简易技术和培训养殖户,鼓励养殖户和企业家生产鱼苗,激发畜渔部人员的积极性。

目前老挝水产养殖采取如下三种系统:1.混养和精养系统:该养殖系统需排干鱼塘、洒石灰和施肥,大部分放养鲤、印度野鲮、印度鲤、鲢和鳙以及地方性鱼种,视当地可利用的鱼类而定,另外,还普遍饲养尼罗罗非鱼。饲养密度保持在3000~5000尾/公顷,表层、中层和底层的饲养比例为2∶1∶2,如果放养草鱼,池塘要定期施肥,以米糠喂养。在小型家庭式池塘中,饲养鲤和罗非鱼,常施以猪粪、鸡屎,并喂以米糠和厨房废弃物。一般说来,渔农从不断实践中获益,家畜多半在塘边被关起来饲养,家畜通常有猪、鸡和鸭。

2.稻鱼兼作养殖系统:渔农在稻田中及其邻近地方构筑鱼塘,使鱼苗进入水稻田生长。饲养的鱼种多半是鲤、罗非鱼、毛腹鱼和各种本地鱼种,在气候暖和的地区,还放养少量印度鲮、鲢和鳙。合适的稻田要求有供水灌溉或终年有淡水流入,稻田水深保持在10~15厘米。近年来,渔农对养殖二茬鱼感到兴趣,一茬是鱼稻一齐收获,另一茬是在水稻收割后专养,养殖周期为90~120天,其间只补充少量饲料。

3.种苗生产系统:渔农一般饲养鲤、罗非鱼、须鱼巴,这些是生长快、收益期短的繁殖鱼种,是高收益产业。有些渔农购买幼鱼及早期鱼苗进行养殖,养成后再卖出去。

根据老挝政府的估计,上世纪后期用于水产养殖的水面有7.95万公顷,产量3.8万吨,2000年产量上升至4.2万吨,2002年高达5.97万吨,产值1.19亿美元。从养殖水面来看,居前三位的是旱稻田(41.3万公顷)、河流(25.4万公顷)和水库(4.8万公顷),从产量来看,前三位的是河流(1.7万吨)、鱼塘(7540吨)和旱稻田(6454吨)。但从生产效率来看,居前三位的是鱼塘(2500公斤/公顷)、稻鱼兼作(2500公斤/公斤)、湖泊和天然池塘(532公斤/公顷),全国平均生产力仍低,约为500公斤/公顷。就鱼种产量来说,鲤和尼罗罗非鱼最高,2002年分别产1.5万吨和2.7万吨。

全国有13座孵化场,均由省农林厅经营,但布局欠妥,缺乏空间,不正常的管理限制了苗种、鱼种的培育,这些孵化站的鱼种年生产量估计为100万尾,大大低于估计所需的600万尾以上。特别对大规格鱼的需求强劲,使鱼种的价格居高不下,因而老挝鼓励从泰国、越南进口,但由于运输时间长,进口鱼的状况不佳。

有些地方已出现了个体养殖户,但至今私人部门尚未大量生产鱼种。随着经济自由化及小型孵化站有能力供应本地所需的鱼种,私人部门对鱼种的需求可望快速增长。目前已开始实施两项发展私人部门鱼苗和鱼种生产的项目,并成为政府政策的一部分。近年已着手研究本地种的养殖,特别是银鱼巴非常适合在老挝鱼塘养殖。

渔获的利用

水产品是老挝人民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雨季期间,水产品采捕自各种水体和湿地(稻田),而在旱季则采捕低水位浅水塘的剩余水产品。雨季期间多余的水产品根据养殖者的偏好和当地的条件以各种方式进行保存(腌制、发酵、干制、熏制),然后在食品较少的整个旱季食用这些保存品。个体大的鱼不易获得,因而多用于鲜食,食用方式有生吃或煮成半熟、烧成鱼汤,而烹饪油多的地方则用来炸。

据报道,全国人均水产品消费为7~10公斤,比其邻国低得多。但根据老挝1997年的调查,该数字可能低估了,人均消费量应为21公斤左右,其中鲜鱼9公斤,鱼干2公斤,发酵品3公斤,其他水生动物7公斤。

发展前景

近年泰国建成一座大型水坝和水库,这将对老挝下游未来渔业产生负面影响,巴曼水电项目已于1993年底建成,源自泰国的最大的支流蒙河在巴色北部与湄公河汇合。从长远来看,该项目有什么影响尚未可知,但蒙河向河系大量提供营养盐,它丰富了巴色地区和老挝下游的渔场资源。不能排除大坝建造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变化,而且水力项目还在施工,这些对湄公河及其支流的潜在影响有必要进行评估。

水产养殖对农村和城市周围开发具有发展潜力,但需要发展小规模渔农,以他们为基础生产鱼苗和鱼种,改进养殖场饲料和肥料资源的利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