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11件品牌撑起农牧业产业化"半壁江山"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1-24
     吃“草原兴发”绿鸟鸡、“小肥羊”,喝“伊利”牛奶、“河套”白酒,穿“鄂尔多斯”羊绒衫、“仕奇”服装……近年来内蒙古越来越多叫得响的农畜产品赢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目前,区内11个获得全国驰名品牌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额占自治区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销售额的55%,撑起了农牧业产业化的“半壁江山”。 记者在内蒙古包头市采访时了解到,在伊利和蒙牛两大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当地奶牛存栏总数突破31万头,由2002年初的1.8万头增长了17倍,鲜奶日均产量由140吨增加到1700吨,人均占有鲜奶量由22公斤增加到现在的230公斤。奶站数量达到546座,实现鲜奶产值23.5亿元。全市70万农牧民从奶牛养殖中获得的人均收益由2002年的250元达到现在的近1000元。奶产业在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同时,还带动了建筑、运输、饲草等产业的发展。 内蒙古小肥羊餐饮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餐饮业的一枝奇葩,“小肥羊”自1999年8月第一家店亮相包头后,短短几年时间,在全国发展了近700家加盟和直营连锁店。2003年以35.3亿元营业额的实力稳居中国餐饮业连锁老大。据不完全统计,小肥羊公司直接提供就业岗位达6万人,间接就业或受益人员达20多万人。整个连锁系统累计缴纳税金5亿多元,在内蒙古地区扶持和发展养羊户4-5万多户,农牧民通过养羊每年直接增加收入4-5亿元,此外,“小肥羊”在带动农牧民增收的同时还拉动了畜牧业、种植业、运输业、装饰装潢等行业的发展。 作为我国肉羊产业中的最大企业,草原兴发目前每年肉羊生产规模为1000万只。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该公司逐渐探索出一条“公司+基地+牧户”的肉羊产业化成功之路。他们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等地的草原腹地建有近70家生产工厂,形成了对中国天然草原肉羊资源的有效控制。以“技术服务、融资服务、市场服务”等方式,草原兴发将10万户农牧民纳入产业化体系,每年可帮助农牧民增收1.5亿元左右。 据自治区副主席雷·额尔德尼介绍,目前全区有国家级农畜产品龙头企业18个,自治区级40个,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30亿元,比上年增长37%,完成增加值160亿元,比上年增长44%,农畜产品加工品牌中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到11个,销售金额占全区农牧业产业化销售额的55%,辐射带动农牧户占产业化总带动户数的4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