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革命”,能否充盈13亿人的粮仓?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01-24

新华社记者徐京跃

这是农业领域的一场“革命”:中国在加大支农政策力度和投入力度的同时,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已培育出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大豆五大农作物100多个新品种,突破了中长期粮食增产的技术瓶颈,将深刻

影响未来10至20年中国粮食生产。

对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粮食安全始终是一个不轻松的话题。尽管2004年中国粮食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超过4550亿公斤的预期目标,但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连续多年下降,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均不同程度下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中国人口近日突破13亿,中国粮食安全尤为世界关注。

我国五大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12亿亩左右,占全国粮油播种面积70%以上,是中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权威人士指出,目前制约中国粮食持续增产的原因,除了耕地减少、农业投入不足外,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在不断缩小同发达国家差距的过程中,仍然处于落后状态。农业生产中的科技贡献率在40%左右,而发达国家在70%左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转化率仅为30%左右。特别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选育没有重大突破,主要粮食栽培技术缺少创新,技术推广不到位,导致我国粮食单产近年来徘徊不前。

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我国农作物的育种工作基本建立在“近亲繁殖”基础上,造成品种性状相近,产量性状相近。我国玉米科技项目首席专家张世煌介绍,在目前基础上,玉米生产的遗传单一性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全国玉米产量可能下降9%。

着力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大保证。近10年来,我国投入资金近10亿元,实施“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方位、大规模地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和适合我国农业特点的技术近2000项。引进的技术内容之丰富,几乎涉及到了我国农业所有领域。同时,五大农作物集中引进与利用国内外品种资源和育种材料9000多份,创制新的育种材料50多万份,培育新品种100多个。这些新品种和育种材料表现出高产、优质、抗病虫、抗旱、水肥效率高和适应性广的特点。

要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特别是在耕地不可能扩大的条件下,要进一步提高粮食总产,就必须依靠农业科技,提高粮食单产。我国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大豆五大农作物品种与技术的创新,对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专家介绍,2004年,我国油菜新品种推广面积达4000万亩,增产10%以上。从2003年至今,我国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合作,每年小麦新品种的推广面积约2000万亩,年净增效益4亿元以上。

我国水稻科技项目首席专家张启发介绍,中国科学家正在全力培育绿色超级稻,在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实现水稻生产“基本不打农药、大量少施化肥、节水耐旱”的目标。我国农业耗水约占全国总耗水量的70%,而水稻的用水几乎占整个农业耗水的70%。培育耐旱品种,降低水稻用水,不仅对粮食持续增产,而且对国民经济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的生存都有十分重要意义。

培育更多的绿色超级稻,这是充盈13亿人的粮仓的重要途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