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鲜令”搅浑牛奶市场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02-01
节前乳业巨头借“禁鲜令”涨价牞专家呼吁竞争回归理性

虽然春节的到来使牛奶企业陷入了空前的繁忙,但是乳业巨头们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关于“禁鲜令”的激烈争吵,在以北京三元率先挑头宣布塑料袋装巴氏奶涨价后,本已陷入“禁鲜令”口水战的全国乳品行业目前又开始了关于乳品是否涨价、哪些产品会涨价的争论。针对市场和消费者的空前信息混乱,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日前还特意举办了全国各地乳制品行业协会和食品协会的领导会议,会议的唯一主题就是要澄清关于“禁鲜令”的种种争论,统一整个行业的认识。

“禁鲜令”成涨价借口

今年10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正式实施被业界简称“禁鲜令”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禁鲜令”规定,凡是加工食品就不存在“鲜”,鲜奶的标准术语应该是生鲜奶,即刚刚从奶牛身上挤下的奶。

“禁鲜令”一出,立即在全国乳品行业中激起轩然大波,贵州有些奶企称仅更换包装,企业将额外支付几百万包装费,而品牌核心价值“新鲜”被撤下后,损失将无法估计,所以都绷紧了涨价的弦。北京三元乳业更是率先宣布涨价,塑料袋装巴氏奶每袋涨1毛钱。

更换包装难道真的那么困难吗?昨天下午,记者拨通蒙牛副总孙先红的电话,他说,更换包装哪有那么困难?只是让人重新设计一下就行了,根本花不了多少钱!当记者问他如果禁止使用“鲜”字,会不会影响蒙牛的纯鲜牛奶的销售,孙先红表示,“禁鲜令”实施后,大家就都不能用“鲜”字了,所以不会对某一个品牌的销售产生影响。

打击“还原奶”、假“巴氏奶”

媒体对“禁鲜令”的长时间讨论使得中国乳业的许多问题都已浮出水面,在持续半年时间的炒作中,“还原奶”成了反对“禁鲜令”的奶企主要攻击的目标。内蒙古乳制品工业协会会长鄂光宇向记者介绍,最有可能使用还原奶的,还是奶源比较缺乏和牛奶收购价格比较高的地区,如南方的一些城市,广东、上海等地。

乳业专家还指出:按照规律,本地原料奶产量与乳制品产量应该大体相符,乳制品的产量超出了原料奶的产量,就可能是还原奶。据统计,近几年来乳制品产量超出原料奶产量排名前两位的也是上海和广东。以广东省为例,前不久广东省奶业协会算过一笔账,广东一年鲜奶总产量为11万吨,同时供应香港市场2万多吨以外,实际自用只有8万吨,而乳制品总产量却达20多万吨,这也就意味着广东60%-70%的奶产品是使用奶粉还原的。

更令人震惊的是,上海市奶业协会会长顾佳升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一些“巴氏奶”企业不仅原料用奶粉冒充纯牛奶欺骗消费者,甚至连生产工艺都用超高温灭菌技术,然后再冒充“巴氏奶”卖到市场上。他指出:“全球销售的巴氏消毒奶产品是在72℃—76℃保温15秒的热杀菌条件下进行加工的,而我国当前只有极个别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巴氏杀菌乳的工艺要求。”

专家呼吁牶少炒作概念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表示,“禁鲜令”关乎企业的诚信问题,企业必须如实在说明中标明原料和工艺,只要如实标明,常温奶和“巴氏奶”都是好牛奶,没有“鲜”字根本不会影响销售。企业竞争应该回归诚信理性,如果不讲诚信,死抱虚假的标识不放,只会彻底失去民心。

专家指出,奶业的高速增长意味着将来的竞争会更残酷,企业面临这样残酷的竞争,更应该讲诚信,诚信是争取消费者的最有力的武器。企业应当多练一些内功少发一些“气功”,多做一些实事少炒一些概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