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巴对华的大豆公关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02-02
1月中旬,美国大豆协会和巴西农业部代表团先后来华进行“大豆公关”,其共同目的是希望自己的大豆能顺利进入中国市场。   

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双双来华游说,不免让人产生中国能从两大供应商的竞争中坐收渔利的遐想。不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实际上这种遐想很难实现,同时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在国际大豆贸易中的被动局面一时也难以扭转。   

据了解,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每年大豆缺口达2000万~3000万吨,因此每年都要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供应大国进口大豆2000万吨左右,并成为美国、巴西不得不重视的市场。而此次美、巴来华展开“大豆公关”,也是各怀心事。

巴西美国接踵而至   

1月14日,巴西政府农业部代表团来到中国,在之后的几天里,他们分别同中国农业部、商务部等有关人士进行了交流,目的是努力促使中国放宽大豆进口管理条例,而这个代表团原计划于2005年1月18日到20日访问中国。他们提前来华的背景是2004年12月31日有关大豆安全担保证明到期后,中国方面已多次敦促巴方发出相关文件,但未得到答复。根据中国方面的转基因管理条例,中国在接到安全担保文件前不会受理任何国内企业从巴西进口大豆的申请。   

而美国此次来华公关则是因其农业部和美国芝加哥交易所(CBOT)的定价机制遭到了中国方面的质疑。据了解,世界大豆主产区在美国以及巴西、阿根廷三个国家,但国际大豆贸易却掌握在路易·达孚、邦吉等以美国公司为主的近10家国际粮商手中,同时国际大豆交易价格又以CBOT的期货价格为基准,这个期货价格还往往受美国农业部对天气和大豆产量的预测所左右。   

而去年发生的中国大豆“进口危机”又令国内为数不少的大豆加工企业怀疑是美国农业部发布虚假信息,并同芝加哥交易所和国际基金联手“作局”导致大豆价格大幅波动,中国进口大豆的企业因此损失惨重。于是,就有了1月12日美国大豆协会联合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和美国大豆基金会在北京共同主办的“中美大豆贸易及风险管理研讨会”的举行。美国大豆协会、CBOT等美方业内高层人士也纷纷出席,首次正面回应中国大豆“进口危机”中的各种责难,并一致否认美国农业部与出口商及基金共同“作局”。实际上,美方的说法并没有令中国的企业完全信服,面对自己的亏损,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是被“愚弄”了。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没有证据,也不能轻易说美方在“作局”。国内的大豆进口企业应该更多地吸取教训,未来在操作中防范风险。而北京德润林期货首席分析师李磊认为,中国企业大量退货才是引发去年大豆行情暴跌的主因。退货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宏观调控导致一些厂家资金链条断裂,没有资金进口大豆。另外,大豆压榨行业盲目扩张也是一条原因。

中国被动地位受限于定价权   

其实,“大豆危机”的背后折射了我们缺少定价权的重大不利,而美、巴此次来华公关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在大豆贸易中的被动地位。   

据了解,从1996年以后,我国大豆始终处于净进口状态,并逐渐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却一直不能参与定价。目前国际大豆的定价机制依然是“南美种大豆、中国吃大豆、美国卖大豆并决定价格”的状况。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定价机制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就拿这次美、巴同时来华游说中国进口他们的大豆来说,虽然是两个供应国同时出击,但中国难有机会“坐收渔利”。因为美国和南美大豆因收获季节不同,直接交锋的时间不多,因此它们不可能开打“价格战”。另外, CBOT的定价机制仍是大豆市场的主导,中国仍没有定价权。   

其实中国为改变无定价权之现状还是做了不少努力。2004年12月21日,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成为全球第一份包含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特别是包括了南美转基因大豆交割在内的合约。这个合约被认为是中国大豆期货市场与CBOT竞争的优势之一,而黄大豆2号合约上市一个月来,交易比较清淡,也没有受市场追捧。业内人士认为,黄大豆2号合约在交割上有许多限制,比如交割时必须特别申请、特别交割、报完后就不能再交割,接收的油厂在资格上也受限制等等,这些都限制了它的发展。   

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的看法也许更为理性,他认为对定价权不应过于“敏感”,“定价权不是争夺,是自然形成的结果,如果市场不够大,就永远成不了定价中心。”另外,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大豆行业缺乏整合,不能形成统一的力量。而美国的大豆行业有美国大豆协会的统一管理,比如这次来华公关就是其出面,国内目前的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虽然有类似美国大豆协会这样的性质,但其更多的是代表国内一些厂家,而占压榨行业半壁江山的众多合资企业还涵盖很少。

相关链接   

2004年中国大豆进口危机:美国农业部从2003年9月起一直在调低大豆产量,导致CBOT大豆价格连续上涨,一直持续到2004年4月份,价格上涨了一倍多,达到近16年来的最高点。后来美国农业部又忽然把产量数字调高。2004年5月开始,大豆价格急剧下跌,从每吨4000多元人民币降至2000多元,降幅达50%。中国大部分企业在价格最高点时采购了大量大豆,这一大幅降价使其损失惨重,不少进口商干脆退货,于是出现了去年的“大豆危机”。   

2004年中巴大豆贸易争端:2004年4月中国接连查出巴西进口大豆含有种衣剂大豆。种衣剂大豆混入用于食用油和豆粕的大豆原料中,会带来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因此连续发布公告和警示通报,并暂停了包括国际大粮商嘉吉、路易·达孚等23家国际供货商向中国出口大豆的资格。巴西政府一方面加强和中国政府的紧密配合, 另一方面,更与美国、阿根廷等国家合作,加紧对中国市场采取贸易反制措施。要求中国遵守国际卫生检疫检查标准,取消禁令,否则巴西政府可能将诉诸世贸组织。国家质检总局紧接着发布“76号公告”,决定自公告发布之日起恢复质检总局有关文件规定暂停的23家出口商和供货商向我国出口巴西大豆的资格。至此,风波告一段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