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欲破穷省补贴富省怪圈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2-02
    我国粮食价格相对较低,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要拿出本就吃紧的财政来补贴粮食生产。而受到补贴的主产区粮食,最后销往经济相对发达的主销区。于是便出现了一种说法:“穷省补贴富省”。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切实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

    昨日就刚刚出台的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要逐步完善国家对农业投入稳步增加的机制,并要建立既适应中国国情、又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对农业和农民的保护措施。

    陈锡文表示,中央财政还制定了从2005年起,将对中西部地区财政困难的县、乡较大幅度直接增加转移支付的政策。

    一些专家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根据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所提出的精神,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间利益协调机制,显得非常迫切。

    “一号文件”支持主产区

    “一号文件”强调,要切实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

    根据“一号文件”,为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缓解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县乡的财政困难,中央财政要采取有效措施,根据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和商品量等因素,对粮食主产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奖励和补助。

    同时,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调整中央财政对粮食风险基金的补助比例,并通过其他经济手段筹集一定资金,支持粮食主产区加强生产能力建设,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穷省补贴富省”

    直接参与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研究员,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之所以要提出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间利益协调机制的问题,主要的原因是,出现了大家所说的“穷省补贴富省”的说法。

    根据现实的情况,我国粮食丰收,而价格相对较低,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就要从财政上拿出更多的钱来补贴粮食生产,而这些粮食主产区的地方财政本来就吃紧,根本就拿不出钱来;而受到补贴的主产区的粮食最后还是销往了相对经济发达的主销区。

    如此,就出现了一种建立粮食安全基金的建议,要主销区每调1公斤粮食就加收1毛钱的安全基金,把这些钱拿到中央,然后由中央再返到粮食主产区。

    但这样一来,主销区又提出了异议,认为他们调的粮食实际上还是被粮食主产区来的打工者给吃了,也就是说,还是主产区的人吃主产区生产的粮食。“所以,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才提出要多多研究解决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间利益协调机制的问题”,韩俊说。

    但韩俊表示,这确实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他现在也没有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建议。

    政府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而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粮食生产肯定相对不赚钱,在很多国家都是一个补贴的产业,所以,中央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是非常正确的。

    而关于这个支持方案的具体操作方式,周天勇认为,肯定还要以中央财政为主、地方财政为辅的方式来实行。粮食主销区大多是发达的地区,国家必须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来解决主销区和主产区的平衡问题。

    但周天勇强调,无论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实施方式,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实施监督体系,都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周天勇特别强调,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家还要跳出以行政手段调节的局限,更多地引进市场的方式来实施。比如,在粮食短缺的时候,可以允许粮价适当上涨。这也是转移支付的一种方法,而且这种方式可能更有效。解决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间利益协调机制问题,一定要坚持政府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

    从长远来看,周天勇分析,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首先我们要想办法把农民转移出来;其次要坚持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我国还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的进步,比如,我国应该以国家投入的形式来加大育种工作的力度。

    陈锡文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强调了第一点。

    粮食生产可向中部集中

    而此前,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则提出一种观点:我国东部地区应逐渐退出粮食生产,而向中部主产区集中;政府可根据实际状况,制定每年全国退耕面积的额度,分配到各省,并允许各省拍卖额度,拍卖的收入按一定比例交给卖出省份的政府支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另一部分用来作为粮食科研基金。

    林毅夫认为,这样既有利于形成土地的市场价格,防止非法批地占地;有利于经济发展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取得发展所亟需的非农用地,支持经济发展,为其他地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创造条件;有利于粮食生产向主产区集中和粮食科研的投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保证我国的粮食基本自给的能力;也有利于农民,尤其是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