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几个因素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2-03
    从长期看,我国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减少、粮食需求增长的趋势不可逆转。按照我国城乡居民目前的食物结构和发展趋势,预计未来3年,我国粮食的需求量将达到5000亿公斤以上,年均增长65亿公斤,年均增长1.3%。

    我国粮食供给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表现在:(1)耕地锐减。由1996年的19.51亿亩降至2003年的18.51亿亩,7年减少了1亿亩,每年平均减少1428万亩。在减少的1亿亩耕地中,生态退耕占62%,农业结构调整占18%,建设用地占14%,灾害损毁占6%。同时,新增耕地质量差,占用的多是好地、熟地,补充的多是边缘地、劣地、生地,耕地的实际生产能力在下降,东部减少一亩地的产量,西部新开两亩地也补不回来。目前,全国人均耕地仅1.44亩,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5%。全国已有600多个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0.8亩的警戒线,1/3的省区市人均耕地不足1亩。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耕地的占用还会继续增加。(2)粮食增产的技术支撑能力不强。我国目前缺少像矮化水稻、矮化小麦和杂交水稻、杂交玉米那样的带有革命性的增产品种,缺少增产效果显著的成熟配套技术。农业科研缺乏集中优势兵力进行重大课题攻关的平台,也缺乏有效配置各种科技资源的协调机制,资源分散、研究重复、形不成合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滞后,满足不了农民的科技需求。(3)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欠账较多。1998年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但结构不够合理,主要用于大江大河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由于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格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长期不利于农业、农村和农民,农业投资欠账太多,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粮食生产抗灾能力不强,成灾率上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