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议定书》:各国共谋地球“退烧”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2-17
    经过7年的政治争拗,限制各国排放工业废气的《京都议定书》(京都条约)将于今天正式生效,全球140个签约国希望通过有关协议,控制气候变暖情况。

    《京都议定书》于1997年在日本京都由140个政府签订。中国已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该议定书,成为第37个签约国。欧盟及其成员国于2002年5月31日正式批准了《京都议定书》。另外,澳大利亚、克罗地亚及摩纳哥则都未有签署有关协议。

    但条约规定,必须有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的至少55个国家和地区核准之后,才能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美国出尔反尔,令条约几乎变废纸,俄罗斯遂成为《京都议定书》的唯一希望。虽然俄罗斯近年立场摇摆不定,但最终于去年11月签订条约,《京都议定书》才能于明日生效。

    然而,协议只能轻微纾缓全球气体排放量。据估计,1990年至2010年间,全球废气排放量上升了30%,而协议只可能减少其中的1/10。因此,签约国寄望有关协议到2012年协议限期结束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美国作为全球废气排放量最高的国家,却坚拒遵守该协议,有研究中心指出,美国现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21%。对此,欧盟各国环境部长均表示,今年内会尽一切努力说服美国支持协议。欧盟委员会一名环境部长说:“我们将继续向我们所有的国际伙伴施加压力,为这个协议作出贡献。”

    上周六,伦敦有数百名环保人士游行到美国大使馆,抗议美国迄今仍不肯签署《京都议定书》,不愿承担共同责任,减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其实在1997年,前美国总统克林顿曾有份签署《京都议定书》的框架文件,承诺会减少7%的废气排放量,但美国国会其后拒绝接受该协议,认为会损害美国经济,并指中国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未有纳入规管范围。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协议会损害美国经济为由,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更称协议是“不完整的科学结论”。

    《京都议定书》虽由多达140个国家签订,但只约束35个工业国家,并只规定限制6种废气的排放量,主要是二氧化碳,例如,协议规定欧盟和日本要在2012年前分别减少8%和6%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