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O向海啸地区渔业生产伸出援手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2-18
     鱼品在受海啸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是人们日常食物中蛋白质、脂肪酸、矿物质和其它营养成分的重要来源。在受海啸影响的国家中,除印度外,人均每年鱼品消费超过19公斤,其中的马尔代夫每年人均消费量为世界之最,高达191.4公斤,马来西亚58.5公斤,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6.2公斤。沿海地区人们的鱼品消费量一般比其它地区的人们高出一倍多,所以鱼在他们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头等重要。

    鱼类蛋白在这些人们的日常食品和营养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特别是一些沿海岸居住的人们,他们的日常食品和蛋白质的获取主要依赖于鱼。例如在受海啸影响的国家中,人们所需的动物蛋白40%来自鱼类,这一比例在印尼为58%,马尔代夫则高达81.4%,而2001年的世界平均水平为15.9%。

    除了直接为人们提供日常必需的营养之外,渔业还直接关系到这些国家沿海地区的食品保障和经济发展,其中的一些国家沿海地区的就业和收入基本上全部依靠渔业捕捞、鱼品加工和鱼品贸易,收入也主要用于维持日常生活。

    受海啸影响的地区多处于发展中国家,近十多年来这些国家的渔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并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为此各国都相继制定了一些促进渔业发展的规划,并投入了不少资金财力,海啸对这些国家的渔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恢复和重振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

    海啸发生以后,各国都对受灾地区给予了各种形式的援助,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所属的渔业部也立即采取措施开展救助工作,FAO的救助工作主要分为3个部分:

    1.紧急救助

    2.调查和评估灾区受损情况尤其是当地渔业的损失情况

    3.帮助灾民尤其是渔民尽快恢复生产。

    海啸地区的渔业以传统生产方式居多,小型渔船和网箱以及其它作业工具数量众多,抵御灾害的能力较差,在这次海啸中损失惨重。他们中间许多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一旦生产工具被毁便倾家荡产,丧失了生计。数量众多的小型生产工具也给灾后的调查和评估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据初步统计,斯里兰卡80%的渔船完全被毁或受损严重,数量大约为1.9万艘,5000多个靠渔业为生的家庭流落它乡。全国12座主要渔港中有10座几乎被完全摧毁,被毁坏的设施包括冷库、制冰厂、加工厂和渔货物装卸设备。泰国386个渔村受损,被毁渔船4500艘,8座渔港码头及设施损坏严重,直接经济损失1.6亿美元,海产品的供应比海啸前下降了90%。

    印度1000多公里的沿海地区遭受了海啸的袭击,2000多艘渔船和4.8万件作业工具被毁,30万渔民失去了工作,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591座渔村和30多座岛屿被海啸严重破坏,印度的海产品供应下降了30%。印度尼西亚的齐亚省有4万多渔民,这里70%的小渔船被毁,仅尼亚斯岛就损失了800多艘渔船,班达亚齐三分之二的渔民在海啸中遇难。渔业养殖设施也受损严重,在北苏门达腊,1000多只网箱被海水卷走。在马尔代夫,绝大多数人们以渔业为生,岛上三分之一的居民损失惨重,上千条渔船和众多渔港受损。另外,缅甸、索马里、塞舌尔群岛在这次海啸中也受损严重。

    FAO在海啸发生后不久,立即从其基金中向受灾地区拨款1500万美元用于紧急救助,之后又陆续为灾区提供资金实物等多方面的援助,还将根据对灾区受损情况的调查评估结果,着手制订帮助灾区恢复渔业生产的中长期援助计划。同时呼吁世界各国的渔业团体和渔业专家给予灾区技术上和其它方面的援助,并派出了农业和水产专家赴斯里兰卡、印尼等国,协助当地政府帮助灾区尽快恢复生产。

    FAO紧急事务署负责人费尔南德·格雷曼说:“目前除了为灾区提供急需的药品、医疗卫生设备、食品饮用水和帐篷以外,还必须帮助灾区人民尽快恢复生产,使他们能够维持日常生计,以避免大量灾民涌入这些国家本已十分拥挤的城市地区。”

    目前FAO渔业部派出的专家正在受灾国家帮助当地渔民修复渔港、渔船、鱼塘和其它基础设施,协助接收各国捐赠给受灾地区的渔业物资设备,并提供技术帮助。

    针对受海啸影响地区出现的一些有关鱼类食品安全性的谣传,FAO有关专家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工作人员一起向当地群众讲解食品安全卫生知识。专家们称,没有证据显示海啸地区的鱼和海产食品中有动物流行疾病增加的迹象。该地区水产品消费量历来很高,把鱼和海产品排除在日常食品之外肯定会对人体的营养均衡带来损害。海啸导致有些地区排水系统损坏,污水流入了一些鱼塘,因此专家提醒人们不要吃生鱼和那些受到污染损伤的鱼,加工时要把鱼的内脏清除干净。

    由于此次海啸造成的损失巨大,该地区恢复正常的渔业生产估计需要两年或更长的时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