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熄火” 谁当今年物价上涨“火车头”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03-03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经过近一年的振荡摇摆后,2004年底最终因其发动机粮价的回落而趋于平稳。  

人们尚未从米面油、肉蛋奶降价的喜悦中回过神来。权威部门最近宣称,物价上涨的压力仍未根本缓解,今年CPI增速将会放缓,但难以明显降低。  

粮价既已熄火,谁将成为牵引今年物价上涨的火车头?  

公用事业和服务价格解冻 ,成本型补涨将成主要特征  

始于2003年底的粮价上涨,以及部分行业的投资过热,使抑制通胀成为2004年经济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既要给粮价的合理回归腾出空间,又要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在发展改革委的严令禁止下,先后有26个省份暂停出台政府提价项目。在这些被冻结的项目中,主要包括服务价格和公用事业价格。  

但煤、电、油、运的持续涨价,使被冻结的公用事业和服务产品价格进一步扭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盛霖认为,公用事业和服务价格积累了不少矛盾,涨价压力较大。  

2004年4550亿公斤的粮食大丰收,使得粮价涨幅逐渐回落,其物价发动机的作用也逐渐丧失。这给公用事业和服务产品价格的矫正回归,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人民银行研究局最新的研究报告认为,决定今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水、电、燃料调价的压力较大。许多地区本应出台对水、电、燃料的价格调整政策被当前通胀压力延后,一旦国内通胀压力稍有缓解,这些地方就会进行调价。二是目前许多地方的公共服务品价格定价较低,存在较大的上涨空间,城市交通、医疗服务费、旅游景点门票等存在调价压力。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牵引今年CPI的火车头,将由去年的食品价格让位于公用事业和服务类价格,其补涨行情将会成为今年物价指数新的上涨压力。  

地根紧缩、民工荒初现,要素市场推波助澜  

受旺盛的市场需求刺激,关联度极强的房地产投资持续高烧不退。而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开始实施,国家从源头上对房地产投资拉闸降温。  

祝宝良认为,在土地资源稀缺性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这一措施必然使土地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涨,带动房价上调压力加大。今年春节期间,北京许多楼盘一改往年打折促销的传统而纷纷休市,已竣工的项目待价而沽,楼市上涨冲动明显。同时,房地产预期利润率上升又吸引社会资金更多流入房地产开发,反过来刺激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坚挺,使煤电油运等瓶颈效应更趋显著,促进生产资料成本上升,增加成本型价格上涨压力。  

劳动力价格上涨,成为推动今年物价的另一个因素。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全国性民工荒,使劳动力价格普遍上涨,珠三角和苏锡杭等地企业相继调高了民工工资,幅度大致在10%到30%之间。  

国家信息中心最新的报告显示,今年民工工资上涨的趋势很可能向全国蔓延,并波及到其他行业。伴随物价上涨,可能会出现轻度的价格工资螺旋。祝宝良预测,由于生产成本加大、工资提高,上游产品价格上涨会顺畅传导到下游产品,带来物价全面上涨。

粮价等滞后效应尚有余威,输入型通涨压力依然存在  

权威部门的统计显示,2004年CPI上涨因素中,绝大部分来自能源和以粮食为龙头的食品价格上涨。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专家预计,目前能源、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已开始回落,但受其滞后效应的影响,今年下游产品价格将出现一定幅度的水涨船高,物价指数下降速度将比较缓慢。  

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发布的报告称,生产资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对下游产品价格的传导作用已开始显现。有专家指出,CPI中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姗姗来迟,是因为生产这类商品的行业竞争较为充分,商品普遍供过于求,使之无法搭上涨价的便车。此外,广大农民购买力较低,也制约了工业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但随着上游价格持续上涨,滞后传导效应将逐步显现。  

央行研究局的报告表明,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变动对CPI价格的传导作用,90%以上将在15个月内实现,20个月后基本完成。据此,已持续上涨多时的PPI会逐渐对今年CPI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由国际市场导致的输入型通胀也成为今年物价上涨的重要压力。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研究表明,国际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将通过三个途径影响国内物价:一是直接推动国内物价上涨的输入型通货膨胀;二是因进口价格提高而产生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三是带动工资、利率、租金等上涨,引发产品价格全面上涨。而据预测,今年国际油价将继续维持较高价位。  

矫枉不宜过正,政策性涨价应量力而行  

粮价涨幅趋缓,对长期因上游涨价而扭曲的公用事业和服务产品,进行价格矫正腾出了一定空间。但面对各地雄心勃勃的提价方案,有关人士呼吁,矫枉不宜过正,政策性调价要按各地实际水平量力而行。  李盛霖表示,各地出台公用事业价格改革方案,必须把握好时机和节奏,妥善处理好价格改革与群众承受能力的关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些专家认为,公共服务型产品价格的解冻是个价格回归的过程,在延续去年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方面,中央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回归到市场化,仍然会是一个综合调控过程。  

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显示,自1997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连续七年明显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居民对通货膨胀的承受能力十分有限。特别对于低收入居民,其收入增长更是明显慢于居民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有些困难居民的绝对收入甚至呈下降态势。因而,关联度极大的公用事业和服务产品价格上涨,将对这些低收入阶层的影响巨大。  

记者了解到,在近期召开的地方两会上,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呼吁,对涉及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公共产品及涉及公共事业领域的收费,涨价行为要十分谨慎,政府应通促使这些垄断企业加强管理,降低成本,而不是以涨价来释放矛盾。  

祝宝良认为,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政府财力各不相同。北京、上海等东部城市可以通过财政支持来缓解物价上涨压力,但对于广大中西部地区来说,草率地调高公用事业和服务产品价格,将对群众生活构成较大压力,甚至引发不稳定因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