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红一号为何潜伏十年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03-15
苏丹红一号在1995年就被确认为致癌物,但直到近10年后才引起了如此广泛的全球关注。一个在过去只引起国内范围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如今却得到一致的广泛关注,原因何在?

2005年3月7日上午,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全团会议时,特别指示江西的全体人大代表全面清查亨氏产品,把这个品牌的辣椒酱全部下架。为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提供含苏丹红原料的供货商——广州市田洋食品有限公司,也已经暂时停产。

苏丹红让世界震惊

苏丹红一号是一种红色染料,用于为溶剂、油、蜡、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研究表明,苏丹红一号具有致癌性,中国和欧盟都禁止其用于食品生产。苏丹红事件牵涉到食品安全问题。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就食用含有添加苏丹红色素的食品向消费者发出警告,并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亨氏、联合利华、麦当劳等30家企业生产的可能含有苏丹红一号的产品清单。截至2月21日,清单上的产品增加到了419种,这些产品包括虾色拉、泡面、熟肉、馅饼、辣椒粉、调味酱等。英国食品标准署已下令召回上述食品。事件爆发后,引起了世界媒体的一片哗然。

卸责钻了“全球采购链”的空

我们生活在经济全球化浪潮里,食品等原料来自全球供应。我们现在可以在一二月的严冬里享受到过去怎么也不敢想的西瓜、草莓、西红柿。这些除了我们自身在大棚里种植的果蔬之外,更多的是来自于气候温暖的国家和地区。我国进口了许多种特色果蔬及加工食品,原产地中不乏一些水质量和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因此进口食品曾经引发了一些令人关注的疾病,如来自泰国椰子布丁的弧菌,来自我国某些地区的蘑菇罐头里的葡萄球菌。

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源于上世纪的两场世界大战。主要表现在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垂直分工关系的削弱,以世界工业分工为主导形式的国际分工日益普遍化。新的国际分工保留了过去垂直的分工格局,同时工业国家,包括经济结构技术水准相似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加速。20世纪90年代,在上述分工格局深入发展的同时,在高层次又出现了部门之间的分工。这就是知识产业与普通产业之间的国际分工。国际分工形式的多样化和日益深化、细化,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大发展。但发展中的国际分工产业链不成熟的一面在于,各国只负责自己所处产业链上的一段,产生了众多的卸责行为。

经济学家们一直相信,分工结构时呈螺旋式上升的。处在低端的是食物生产的国际分工,紧接向上是农产品的国际分工,它向处于上方的可提供工业原料的国际分工演变。人类社会食物生产的国际分工已相当完备,只是欠缺更好的分配机制。农产品(特别是作为工业原料的农产品)的国际分工还是如火如荼地激烈交锋。所以,从近期苏丹红事件中不难发现,因为苏丹红事件而召回的产品不仅有食品,也有工业产品。这是国际分工状况的真实写照。苏丹红事件中涉及的企业以跨国企业居多,著名的联合利华、麦当劳等也列于其中,是全球采购链在作祟。国际分工链与全球采购链是一币之两面,缺一不可。

苏丹红一号早就被确认为致癌物,为何在10年后的今天才受到关注?而且这个关注不只停留在一国之内,而是几乎轰动了全世界?我们在享受越来越多品种的美味的同时,不能忘记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高水平国际分工基础上的。食品安全甚至整个原料安全将再也不是世界一隅的问题,它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原料生产的国际分工带来的卸责行为,恐怕就是苏丹红事件引起全世界哗然的根本原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