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带来农民传统生产模式的转变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3-18
     2004年“两会”期间,面对国际大豆市场创下16年来历史新高的行情,正在北京参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朱玉辰提出了《紧急呼吁 抓紧扩种大豆,利用期货市场保障农民增收》的建议。一年过去了,朱玉辰代表提出的建议在大豆产区反响如何?豆农通过期货市场得到了什么?3月初,笔者赴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进行了调研。

    价格的引导和各方的推动使当年农民种豆积极性大增,据统计,当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大幅增加,其中黑龙江省大豆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了239万亩;至秋收,全国大豆产量达到了创历史水平的1769万吨,其中黑龙江省产大豆960万吨。

    在黑龙江省,通过期货市场卖粮并不是新鲜事。只不过过去在期货市场上卖粮的基本上是农场和中间商,而且卖粮行为多集中在秋粮收获前后。2004年黑龙江一般农户也开始尝试在期货市场上卖粮,而且提前到春播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先种后卖,并且尝到了其中的甜头。

    黑龙江省富锦市农民李文全在黑龙江三力期货公司指导下,去年春播时在2004年11月交割的大豆期货合约上以3700元/吨卖出秋天收获的大豆20吨,农历十月初一过后,现货大豆价格比春播时每斤下跌了0.5元左右,他所卖出的11月大豆也下跌至2700元/吨,在此价位上他买入大豆期货合约对冲平仓,在期货上每斤盈利0.5元,这样通过期货市场将大豆下跌的损失找了回来,每亩地比别人多卖了150元,相当于别人两亩的收入。尝到期货市场“先卖后种”甜头的李文全总结出这样一句话:会种两亩,不如会卖一亩!

    一些求稳或实力有限的农场和农户则通过现货企业在期货市场实现“先卖后种”。2004年3月到4月期间,大豆期货价格达到3600元/吨,大豆的现货价格在3100元/吨。奇经贸公司经过全面分析研究认为,当年大豆将获得丰收,后期大豆价格会出现下跌。在此基础上,该公司与黑龙江省依兰县三道岗镇、农垦建三江分局青龙山农场、859农场、前锋农场、前哨农场先后签定了5900吨的期货大豆订单合同。合同签订后,公司以期货市场的盈利弥补了现货价格下跌的风险,公司按当初签订的合同价格与农民进行最终结算,使农民回避了180元/吨的价格风险,增加了收入。

    在依兰县三道岗镇,当年有500户农民签了2000多吨大豆的订单,共多增收40多万元,在其示范带动下,现在更多农民要求签订今年的期货订单。三道岗镇农民战善东是这次期货订单的带头人。

    据了解,2004年以来,农民在期货市场开户并参与期货交易的数量明显增加。利用期货市场先卖后种,看期货价格卖豆,这一通过市场增收的长效机制在黑龙江省豆农那里正在形成。青龙山农场负责人金帮河深有感触地说:“原来,我们只顾种地,坐在地头上等卖,小商小贩进来收购,他给什么价就什么价。进入期货之后,我们从春天种地就知道秋天的大体收益了。另外,我们有了质量意识上的转变,原来种植户不重视质量,现在有了一个质量标准——期货标准。”

    目前,又到春播季节,黑龙江一些企业已行动起来,动员有条件的农户联合起来于播种季节在远期11月卖出与产量相对应的大豆期货合同,为年末的增收买份“保险”。为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大商所今年也将出资对东北产粮区农民种植大户进行市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1月份大商所已与佳木斯市对当地农民致富带头人和种粮大户34人进行了培训,效果良好。

    但是市场人士指出,过去一年农民对期货市场的利用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民对订单农业认识不足,特别是履约率较低,在价格上涨后往往不按合同售粮,造成企业保值失败。目前,有关企业正在积极研究如何更有效地推动订单农业的开展。

    黑龙江省某粮食企业目前正与当地期货公司探讨有效合作方式,发挥公司遍布全省的仓库收储优势,以仓库为基点和载体推动大豆期货订单的开展;以订单大豆开展为主要业务内容的丰德投资管理公司提出了以期权的机制来防范履约风险的思路,公司在与农户签订订单、自己在向政府交纳一定履约金的同时,也向农民收取一定的履约保证金,比如订单价格定在1.25元/斤,收取农户保证金0.1元/斤;1.3元/斤,收取农户保证金0.12元/斤,以此提高签单农民的订单履约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