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科技伦理之思考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03-23
历史证明,人们在应用科学追求价值的时候,由于各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如利润利益、政治经济意图的追求,或由于科技成果尚未真正切合自然规律,而使科技违背了价值规律,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如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匮乏、核武器对人类的安全威胁、网络诈骗、生物技术对生命尊严与权利的挑战等。因此,科技活动被纳人社会活动范畴,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必须重新认识和规定自己的权利、义务与责任,这就是科技伦理所体现的内涵。

畜牧工作中的伦理问题

畜牧业是大农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动物性营养食品,乃至在服饰与化工方面也有突出贡献。但是畜牧业在满足人类健康生存的同时,由于各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也为自然或社会带来一些危害或潜在的威胁。畜牧工作中所涉及的伦理问题主要有:

品种资源衰竭。畜禽品种资源是与人类休戚相关的生物资源,是人类生活环境的组成因素,是自然界物质、能量循环中的一环。但是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畜牧科技的蓬勃发展,由于人们过分偏重于“长得快、产量高”,或畜产品的某一品质,如瘦肉率等,使得“优良品种”的培育改良与推广风行一时,伴随而来的是不少地方固有品种要么被这些“优良品种”直接取代而绝种,要么被作为“杂交改良”的对象“利用”以后使得品种本身的种质特性面目全非甚至泯灭。最后使得区域性或全球性品种资源单一化,人们消费的畜产品日益单调。事实上,每一个畜禽品种都有其独特的种质特性,即使是在当前市场需求条件下不起眼的品种,也许随着人类认识的拓展或需求的转变而变得至珍至宝。例如,法国的一种不起眼的矮牛品种(由于当前利用,价值不大而几乎被淘汰绝种)被证明具有抗疯牛病的独特免疫功能。从另一个角度讲,当前流行的“优良品种”未必就是真正的绝对优良,如当前人们在抱怨畜产品肉质粗糙、干燥,蛋清清如水的时候,怀念当初的“土种”的风味就是有力的佐证。

环境污染问题。畜牧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排泄物,即畜禽粪便;二是废弃物,主要是病死畜禽。以前,由于对环境的认识不够或出于局部经济利益考虑,没有认真对待畜禽排泄物及病死动物的处理问题,结果导致畜牧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资料表明,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水分,这些水分在畜禽粪便的清扫与堆积存放过程中有50%进入水体,对地下水或地表水形成污染;此外,粪便中还含有大量NH3与H2S气体、病原微生物及杂草种子;而病死动物本身就是疾病传染源。倘若这些排泄物及废弃物未能得到妥善处理而随意排放、到处乱扔,势必加深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食品安全问题。畜产品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药物残留与细菌污染两方面。为了提高畜禽生产效率,许多相关单位在饲料添加剂方面进行了大力的研究与开发。这些饲料添加剂主要包含有促使畜禽高产的维生素、氨基酸及一些激素等;或保证畜禽健康的抗生素、抗菌素等。伴随着各种花样的添加剂的研究、开发与利用,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及其对食用者的危害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造成药物残留的原因主要是有的添加剂的毒副作用、半衰期及安全使用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未被充分认识;此外,有的添加剂的毒副作用已经明了,但一些畜牧部门为了追求该添加剂的积极作用所带来的利润仍然违规操作。如盐酸克仑特罗可使动物长得快、瘦肉率高,但它易在动物内脏、肌肉内残留,易使食用者中毒,由于它的积极作用,致使该药在生产中屡禁不止。

动物福利问题。动物福利问题是将动物纳入道德与权利主体范围后所涉及的问题。这一问题目前在我国尚未突出,但在西方一些国家却较明显。畜牧方面的动物福利问题表现比较明显的有动物的集约化生产、人工授精及特殊畜产品的生产,如牛黄、熊胆等。从动物的自然属性出发,它们的生长、生产有其自然的规律,但人类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它们实行干预,有的时候是超强度的干预,从而引发动物的权利问题。事实上,从生态资源进化角度出发,很难预料人类对畜禽的超强度“驯化”是否引起动物退化或如何退化。据有关资料表明,畜禽适量的活动有利于畜禽的健康,也有利于畜产品的风味。另外,也有资料表明,畜禽交配前的嬉戏行为有利于动物的心理与生理健康。

遗传污染问题。20世纪下半叶,生物技术取得迅猛进展,已渗入到诸多领域,包括畜牧业。1986年英国通过无性繁殖产生了3只“克隆羊”,1997年又产出了体细胞克隆绵羊“多莉”。随着人类、小鼠的基因组序列问世及其功能基因的揭密工作的完成,在不久的将来,各种畜禽的基因组序列及相应功能基因也将明白于人类,那么,人类将可以按照自身需要利用生物技术随意干预畜禽的基因组而生产超级畜禽,这可能对生物遗传资源、生态平衡形成潜在威胁。

高度重视畜牧科技伦理

树立正确的科技观。科技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成就,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显示了强大的威力。但是,科技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人们认识世界方式的一种,它虽然包含着真理的形式,但绝不是真理本身。对待科技要保持理智的态度,既要看到它为人类健康的生存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又要认识到人类运用科技所付出的代价。

形成良好的科技道德规范。任何一位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各种类型的参与者、施加影响者应当遵守科技规范,以廉洁奉公的政治品德和科学家的良知严格要求自己,公正履行职责,切忌弄虚作假。美国社会科学家默顿提出的关于科学家道德规范有:第一,科学真理的普遍性;第二,科学财富的公有性;第三,从事科学事业的无私性;第四,有条理的怀疑主义;第五,谦虚态度。此外,《科学家宪章》提出,科研人员要用最有益于全人类的方法促进科学的发展,要尽可能地发挥科学家的影响防止其误用。

拓展伦理概念内涵。1923年,现代生态伦理学奠基人提出了大地价值的观点,认为自然不仅具有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目的的工具性价值,而且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自然整体的价值高于任何某一部分的价值。同时,一切事物的价值都不能脱离自然系统而单独存在,只能在这个整体中存在。此外,自然价值的存在不依赖评价主体,我们不能认为感觉不到的自然物就没有价值,感觉不到的价值就没有意义。

此外,应当调整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取向。在传统的伦理体系中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只有人才谈得上权利,拒绝承认自然的权利。事实上,承认并尊重自然权利,承认所有生物无贵贱、优劣之分是保证所有生物物种、生态系统持续生存的必需条件。由于人类不能脱离自然环境而单独存在,因此,人类在以人类需要的基础上应当协调好与自然的融洽关系,这既是维护生态系统的持续平衡,也为人类的持续生存打下基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