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浅析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03-25
从长期来看,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将最终取决于国际竞争力。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支持的力度,以及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部分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较快。同时,作为一个世界农业生产大国,我们仍需要继续艰苦努力,进一步将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粮食国际竞争力

从粮食安全角度看,在国家支持农业和鼓励粮食生产政策条件下,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可以基本满足国内对口粮和饲料粮的需要,但在一个时期内大豆仍存在着较大的缺口。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加入WTO后,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已经很高,我国不仅受到自然资源的限制,而且在农业经营规模、科技种田、财政支农等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并表现在粮食价格等方面。另外,我们运用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法,来考察我国小麦、大豆和玉米的比较优势。当某种农产品的国内资源成本系数(DRCC)大于1,则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比较优势。计算结果表明,自1997年起我国小麦、大豆的DRCC大于1,自1996年起我国玉米的DRCC大于1,因此我国小麦、大豆和玉米等已失去比较优势;《2004:中国粮食发展报告》显示,自2001年起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的成本处于新的上升趋势。上述情况说明,今后我国粮食进口压力仍然较大。

蔬菜水果国际竞争力

2004年我国蔬菜、水果出口继续稳步增长,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1990~2002年中国的蔬菜出口量一直居世界第5位。在占世界蔬菜出口总额约47%的新鲜蔬菜出口中,我国占8%左右。

蔬菜、水果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国具有比较明显的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比较优势方面。

按照蔬菜产品的分类,我国新鲜蔬菜(包括保鲜蔬菜、冷冻蔬菜)、罐装蔬菜、脱水蔬菜和蔬菜汁的贸易竞争指数大多在0.9以上;我国许多蔬菜的国内资源成本系数(DRCC)在0.3以下,如大蒜、马铃薯和萝卜的DRCC分别为0.14、0.28和0.21。上述计算结果表明,我国蔬菜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从动态来看,我国蔬菜类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从1995年的0.988下降到2002年0.933,说明蔬菜国际竞争力正在减弱。

造成我国蔬菜竞争力减弱的原因包括:我国蔬菜生产成本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同一些蔬菜生产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蔬菜生产技术仍有差距,集中反映在单产水平不高,1999年我国蔬菜单产量相当于荷兰的30.82%、美国的65.68%、西班牙的57.33%;发达国家蔬菜质量安全标准提高较快,我国蔬菜产品出口遭遇国外技术壁垒阻碍的情况不时发生;我国行业组织尚不完善,缺乏自主的国外蔬菜销售渠道,国外中间商赚得相当一部分利润,国内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也减低了销售利润;我国进口部分国外高档、特殊类型蔬菜的需求呈上升趋势。

近几年我国水果出口发展较快,2000年水果出口量135万吨,到2004年水果出口量已达313万吨,增长幅度为131.85%。在我国水果产品出口中,苹果、浓缩苹果汁和柑橘最具代表性,浓缩苹果汁和苹果的出口量占世界份额均处于上升态势,尤其是浓缩苹果汁出口量已占据世界出口量的一半以上,而柑橘出口量占世界份额则大致在2%~3%。

我们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考察水果国际竞争力的强弱。

当某种产品的RCA大于2.5,表明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当RCA在1.5~2.5之间,表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当RCA在1.0~1.5之间,表明具有中等竞争力;当RCA小于1.0,表明竞争力较弱。2002年我国浓缩苹果汁的RCA值已达6.37,这表明我国浓缩苹果汁国际竞争力很强;苹果的RCA值为1.08,这表明我国苹果国际竞争力处于中等程度;而柑橘的RCA平均值仅为0.43,这表明我国柑橘国际竞争力较弱。造成我国柑橘国际竞争力较弱的原因包括:柑橘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较低、产后商品化处理较弱、科技含量低,以及品牌开发和营销能力不足等。

畜产品国际竞争力

2004年我国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8.5亿美元,这是连续第二年出现畜产品贸易逆差。

虽然我国具有畜产品价格优势,但因质量问题而难以使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造成畜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2002年主要畜肉出口国及其占世界市场份额分别是:美国(15.13%)、澳大利亚(8.37%)、荷兰(7.66%)、巴西(7.19%)、丹麦(7.11%)、加拿大(7.03%)、法国(6.43%)、德国(5.93%)、比利时(5.29%)、新西兰(5.21%)等,我国畜禽肉类产品出口占国际市场的份额较小。同时,我国肉类(总体)出口的RCA指数远小于1,其中牛肉、猪肉的RCA指数均小于1,表明牛肉、猪肉的国际竞争力较弱;虽然1995~2002年家禽RCA指数平均值大于1,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禽肉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其RCA指数变化趋于减小,这说明禽肉国际竞争力正在减弱。为了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近几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包括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继续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健全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强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和基地建设,以及加强应对禽流感的防控措施等,这些政策措施将质量安全管理贯穿在畜产品生产过程之中。在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性得到改善的同时,我国畜产品国际竞争力变弱,这是因为国际社会对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关注程度大大增强,进口农产品的质量标准更加严格,也说明提高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一项长期、艰苦的任务。

水产品国际竞争力

2004年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顺差达37.3亿美元,这不仅是因为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和我国产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水产品质量安全性显著提升,从而提高了我国水产品国际竞争力。近几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额、净出口额连续快速增长,水产品出口占国际市场的份额不断上升。

水产品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长期以来我国具有明显的价格竞争优势,但水产品质量竞争方面存在不足。

自2002年1月欧盟对我国动物源性产品实施全面封关后,2002年8月农业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对水产品药物残留进行了专项整治。2003年农业部进一步加强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治理,确定山东、江苏、福建、浙江等15个省和天津、青岛、大连市的养殖源产地以及北京、上海市水产品市场为监测区域,规定鳗鲡、对虾、罗非鱼、大黄鱼、河蟹、鲤鱼、鲫鱼、黄鳝和鲆鱼为监测品种,规定氯霉素、已烯雌酚、呋喃唑酮、恶喹酸、磺胺类和汞制剂为被监测药品。2004年农业部结合推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及产品认定工作,开展水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工作,督促和引导企业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长效、全程管理机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