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对我国畜牧业和饲料工业的影响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05-08
(一)肉、奶、蛋生产总量大,但人均产量低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98年的信息资料和我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我国肉类总产量为5514万吨,占世界产量的25.6%;奶类产量为1106万吨,占世界产量的2.0%;蛋生产量为占世界产量的41.8%(郭立力等,1999)。除奶类产量所占比重较低外,肉类和蛋类在世界总产量中所占比重较大。但上述三类的人均占有量较低,分别为肉类5l.44公斤、8.44公斤和17.16公斤(郭建钦等,1999),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6.l%、9.0%和193.9%,分别相当于美国的40.2%、3.2%和103.4%。蛋类的人均占有量与发达国家相近,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肉类人均占有量低于美国而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奶类消费明显低于美国和世界人均占有水平。

广东省属于东南沿海发达省份,消费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刺激了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实现了持续迅速发展,主要畜产品连续20年增长,肉、奶、蛋产量分别增长了5.5倍、3.7倍和35.5倍。1998年肉类总产量296.44万吨,奶产量7.47万吨,禽蛋产量29.23万吨,但人均占有肉量为44.9公斤、奶量1.1公斤、蛋量4.0公斤,均低于全国人均水平。畜牧业生产量与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激烈。

(二)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明显增加经济发达省份由于经济水平较高,同时国家对沿海地区在粮食生产上的制度约束较小,因而相应的畜牧业和多种经营发展迅速。如广东省已建立了一大批具有规模生产、集约饲养的企业化管理的畜禽养殖场,这些饲养场所生产的畜产品占广东省总量近一半,且品质较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广东省的肉猪在香港市场卖价较高。

(三)饲料紧缺是畜牧业发展的瓶颈我国的饲料业受原料质量低和价格高的影响,使其饲料质量相对较低,而价格又高,因而饲料工业的发展规模小,饲料供应较为紧缺。如我国12亿人口,年产5800万吨饲料,有13000家饲料厂。而美国2亿多人口,年产1亿吨饲料,仅有300家饲料厂。我国人均占有饲料48公斤,仅相当于美国人均占有量的9.7%。广东省人均占有量(98公斤)远远高于全国水平,也仅相当于美国的19.6%。

从饲料厂规模来看,我国饲料厂平均规模4462吨,仅相当于美国的1.3%。广东省的饲料厂生产规模较大,1998年广东省饲料生产企业340家,生产配混合饲料688万吨,占全国配混合饲料的12%,饲料原料基本上从省外购进和国外进口,饲料厂生产规模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5倍,但也只相当于美国的6%。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这样现状的饲料工业提供的饲料总量难以满足畜牧业生产的要求,其价格必然高于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饲料工业。

二、WTO对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发展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1.饲料紧缺的状况将会得到改变。1998年中国从美国净进口农产品12亿美元,其中63.7%是饲料及其相关产品(牛宝俊,1999)。1999年食品工业的残渣及废料和配制的动物饲料的优惠关税相对基础优惠关税(1992年的关税)大大下降,从原先的20%下降到5%。仅配制的动物饲料关税下降较小,如零售包装的狗食或猫食从70%下降到30%、制成的饲料添加剂从9%下降到5%、其他配制饲料从9%下降到8%(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p77—78)。饲料进口关税的下降将会进一步引起饲料进口的扩大,饲料紧缺问题将得到大大缓解,生产企业可以从国际市场上购得价格便宜近一半的饲料原料,这就可以大大降低饲料的生产成本,使饲料价格优势更加突出。

广东省畜牧业生产的饲料粮基本上是靠外省购进和从国外进口,加入WTO后则可以从国际市场购得价格便宜近一半的饲料原料玉米、豆粕等,这将大大地降低畜禽产品的生产成本,使畜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如广东省生产饲料的原料主要从东北购进,与进口相比,每吨玉米贵300元、豆粕贵200元、鱼粉贵2000元。各种添加剂差价也有25%—35%。入关后,原料竞争激烈,价格下调幅度达到20%—30%,使饲料生产成本和售价降低。由于饲料工业原料地域性强,又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外国饲料工业要打入,只有采取合作、合资办厂的方式。不利的方面是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产业是我国的薄弱产业。

2.畜产品国内市场稳定。畜产品价格便宜,国外产品进不来。目前我国肉类价格低于国际市场,猪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7%,牛肉低84%,羊肉低54%,加入WTO后价格优势更加明显。我国畜产品价格较低的现实为畜产品关税的下调留下的一定的空间。如1999年我国畜产品的关税下降幅度较大,鲜、冷冻牛肉从基础优惠关税的50%下降到45%,鲜、冷冻猪肉从50%下降到20%,鲜、冷冻绵羊肉或山羊肉从50%降到23%,鲜、冷冻马、骡、驴及其杂碎从50%降到20%,肉及食用杂碎、干、熏、盐腌肉或杂碎从60%降到30%~35%(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P6一9)。另外,我国畜产品与美国等国家畜产品的消费呈现差异化。如我国的土种鸡(三黄鸡、乌鸡、矮小鸡等)使我国居民习惯性的食品,对国外的块大白切鸡比较难适应。因而国外产品在我国市场受到消费者习惯的约束,其竞争力大大下降。

3.国际市场空间扩大。加入WTO后取消畜产品出口配额或许可证限制,畜产品自由贸易,可以拓宽畜产品国际市场,凭借畜产品的质量优势和地缘优势,扩大出口数量,不仅能增加创汇,而且能调动生产积极性,促进外向型畜牧业进一步发展。如广东省畜产品可凭借质量优势和地缘优势,扩大对日本、印尼和香港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增加创汇,从而促进其外向型畜牧业的发展。

4.畜产品质量提高的要求——提高科技含量。目前我国的畜牧业生产管理水平不高,加入WTO后,由于市场的竞争,将对畜牧业生产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依法执行,进一步加强种畜禽管理,努力做好兽医防疫检疫工作,积极调整畜产品的结构,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扩大良种覆盖面,进一步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实行科学饲养管理,不断提高畜禽出栏率和产品质量,提高畜牧业的科技贡献率。

5.促进饲料工业发展。养殖业与饲料业密不可分,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如广东省现有饲料生产企业340多家,1998年生产配混合饲料688万吨,占全国配混合饲料生产总量的12%,但饲料原料基本上是从省外购进和从国外进口。加入WTO后大量的饲料原料可以从国际市场上购进,价格比原来便宜近一半,这就可以大大地降低配合饲料的生产成本,有利于饲料工业的发展。

(二)不利影响

1.冲击奶业发展。由于基础薄弱,奶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水平低,生产成本高,加上受人们的饮食习惯的影响,同时受国外牛奶制品的侵入,冲击着我国的乳品市场,致使奶业生产一直徘徊不前。加入WTO后,国外的奶牛业生产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价格便宜,国外乳品将会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使我国长期以来发展缓慢的奶牛业将受到较大的影响。

2.部分肉类将受到来自美国的冲击。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肉鸡饲养、生产和消费国家,是鸡肉生产大国。美国居民主要食用肉鸡的胸部鸡肉,而鸡翅、鸡腿、鸡爪等在美国是作为下脚料用于饲料工业,其价格低廉,而我国居民正好喜好食用鸡翅、鸡腿、鸡爪,因而这类产品将会进入我国市场,对肉鸡消费市场构成严重的威胁。

另外,我国已经对肉类产品的关税做了大幅度调整,使得国内肉类生产的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接近极限的程度,但中美农业合作协议中,美国却进一步要求中国大幅度降低关税,在2004年以前将所有农产品的平均关税减少到17%,在对美国优先或者有至关重要利益的农产品上则要求关税降到14.5%,其中,食品中的牛肉要从45%降到12%,猪肉从20%降到12%,家禽从20%降到10%,牛奶中的奶酪从50%降到12%,冻奶酪从45%降到19%(叶卫平,1999)。这些条件将对我国这些畜产品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

三、入世后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加强对畜牧业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一是认真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区域性畜牧业生产。通过规划、协调、服务、示范的作用,优化畜牧业资源配置,形成区域性商品生产。二是加强畜牧业法制管理,依法治牧,按照国家颁布的《动物防疫法》、《种畜禽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进一步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

(二)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随着畜产品买方市场的到来,畜牧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是食粮畜禽数量偏高,市场基本饱和,价格波动较大;另一方面是食草畜禽多年来价格一直坚挺,但生产潜力并没得到充分挖掘。畜产品的现实比较优势指标为:牛0.34、羊0.14、猪4.39.鲜肉冷冻肉1.23、于咸肉熏肉0.24、罐头肉肉制品1.99。从进口替代战略思路看,应发展牛和羊等草食性畜产品(牛宝俊,1999)。其次,我国牧区草食性畜牧业因草原退化,其提供的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从50年代的20%下降到1997年的5%—6%。因而在农区发展草食性牧产品以调整肉食结构至关重要。最后,我国人地矛盾较为突出,从长期来看,居民粮食供应量与需求量之间存在一个缺口。从畜产品所要求的配合饲料来看,粮食所占比例因饲料类型而异,猪饲料中占60%,蛋鸡饲料中占60%,肉鸡饲料中占70%,牛、羊饲料中占40%。因而选择草食性畜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发展畜牧业的目标是:以稳定猪、鸡等食粮畜禽生产,不断提高出栏率、个体产量和产品质量;充分利用本地饲料资源和土地资源,积极种植牧草饲料,大力发展牛、羊、兔、佛等食草畜禽生产,逐步建立起高产、高效节粮的畜牧业生产结构。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发展珍稀特种动物养殖,使其逐步形成符合市场行情的畜牧业产业结构。

(三)以科技进步为先导,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目前发达国家动物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在动物养殖业生产中的科技贡献率一般都在70%以上。其在科学研究和动物养殖业生产的组织实施方面主要围绕四个方面进行:(1)从品种和饲养过程入手,一方面培养适合本来市场需要的抗病的高产品种,另一方面提高现有品种的生产力,增加产品的数量。(2)从改进生产条件入手,不断改善饲养工艺,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3)从提高产品质量入手,增加优质产品和高新产品来源,提高经济效益。(4)从继续改良天然草场入手,提高草场单位面积产量,增大载畜量。我国可借鉴国外的经验,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提高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培育新的名优产品。推广应用适用的先进科学技术,努力提高畜牧业的整体水平和肉类质量水平,增强“国肉”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抵御“洋肉”对国内市场的冲击。要强化畜禽良种意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大力推广猪、牛、羊杂交改良,提高良种覆盖率,尽快以优良品种取代低劣品种。广东省是我国发达省份,在这一方面已经有所进步,如目前广东省三元配套瘦肉型猪已占出栏猪的40%,改良型优质黄羽肉鸡、白羽良种鸡的良种覆盖率已达85%;肉鸭良种覆盖率达80%;但牛、羊的良种覆盖率较低,仅为5%左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加强动物保护工程建设目前国内外对肉类兽医卫生质量十分重视,对动物疫病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必须加大动物疫病防治力度,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要求的疾病防治制度和体系,消灭或控制国际贸易中明确加以限制的动物疫病,保证肉类有可靠的兽医卫生质量。为此,要抓好动物疫病预防体系、动物保护监督体系、技术支持和物资保障体系、重大动物疫病控制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建设好我国动物疫情测报中心,建立动物疫情信息网,配套完善省、市、县兽医诊断实验室和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设施,建立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测中心。重点做好畜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以及人畜共患疫病的防制工作,加强兽医卫生监督,规范种畜禽、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以及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维护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保障人体健康。

(五)加快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发展养殖业(猪、羊、牛等)生产水平上存在两种基本观点:其一认为千家万户的养殖模式生产效率低,先进的科学技术难以普及应用,形不成规模,不能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而及时调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我国养殖业最终应走全盘规模化的道路。其二认为千家万户养殖业不能放弃。据资料显示,农户养猪用量仅为规模化养猪的112一213,其中饲料蛋白质的70%-80%来源于青粗饲料及农家饲料,虽然生产率不如规模化养殖业,但不依赖国家投入,可以充分利用农村闲散劳动力及农家饲料资源;既可以增肉、增收,又可以通过猪多一肥多一粮多的途径,节约化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维护可持续农业发展。

综合目前的两种观点,养殖业产业化是目前畜牧业的最佳选择。从公司的角度看实现了养殖业的规模化,从农户的角度看充分利用了分散养殖的优势,从而提高畜牧业的竞争能力。因而养殖业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确定主导产业,创办龙头企业,建设商品基地,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辐射带动农户,形成产加销有机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经营体系,推进畜牧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实现畜牧业现代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做好如下五个方面的工作:(l)积极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并重点给予扶持。(2)发挥基地作用,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引导广大农户逐步走向规模化生产,以建立畜禽商品生产基地,(3)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提高附加值。(4)积极培育和开拓市场,加快专业化市场建设,搞活畜产品流通。(5)大力培育各种民营运销组织、运销大户,发挥他们在开拓市场,搞活产品流通中的作用。总之,只有把分散孤立的产、加、销连接成统一协调的产业链条,大大小小的产业链条共同面对“洋产品”的竞争与挑战,才能占领国内市场,扩大国际市场。

(六)理顺饲料管理体制,加强饲料行业管理要贯彻落实《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各项规定,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把重点转移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卫生性上来,把褴用药物、重金属严重超标、不符合饲料行业管理标准和污染环境的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产品驱除出饲料市场,保证养殖产品的卫生指标合格和人民身体健康。

(七)实现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贸易管理一体化目前我国畜牧业管理存在着生产和贸易相互脱节问题,管生产的不了解市场,管贸易的又调控不了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产品出口和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入WTO后,我国的畜牧业将与世界市场接轨,相应地畜产品外贸管理体制也应该与世界接轨。我们应加快畜产品外贸体制的改革,打破行业部门界限,使畜产品的生产与贸易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畜产品生产与贸易的一体化管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支持畜牧业生产,而且也将大大提高畜产品对外竞争的整体实力,这对加快WTO框架下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