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通农业信息服务链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5-10
    农业信息化的内容很多,包括开发农业专家系统、推广农贸市场管理系统等,但公认的首要难点是“农业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虽然目前网络的铺设已从农业部联向各省、市、县,但农业信息要真正进村入户,尤其给文化水平低的农民提供服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各地探索了很多解决“农业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方法。如江苏省农林厅启动了“万户信息机”工程,将1万台信息机发给全省农村大户,每年发布农业新闻、市场动态、价格行情、产品供求等信息近万条。再如,甘肃省金塔县在“中国金塔经济信息网”上设置了具有浏览和下载功能的《经济信息导报》栏目,由县信息网络中心牵头,按农时季节从各个部门和国际互联网上搜集整理各类农业和市场信息,然后在村小学设信息点,配置计算机等设备,由村小学教师或学生通过互联网下载《经济信息导报》,再打印分发给学生,由学生带给父母或邻居。

    但客观地说,福建省三明市农业155的做法更具普遍推广价值。姑且不论广大农民能否买得起计算机,即使把计算机白送给农民,恐怕很多人也用不起来。对于广大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来说,还是农技员的言传身教更实在。利用村小学推广农业信息,固然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但不宜作为解决“农业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根本途径,因为村小学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而不是农业信息服务。

    从信息链的角度说,农业155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信息链。一家一户的农民是主要服务对象,农技员是推广农业市场信息、实用技术的主力军,农技专家主要提供“高端服务”和“生产”农业信息服务的“内容”,网络、电话、视频系统等现代化手段则使得服务更加便捷,内容更加广泛。

    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力度。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主要承担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职能。若转变广大农技站的职能,剥离经营性服务,然后借助现代服务手段,将更易为农民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农业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将不再是遥不可企及的难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