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能源大规模发展开始起步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5-11

  随着能源的日益紧缺,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产业发展正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4月22-23日,《经济参考报》和新华社安徽分社联合组织相关领域的20多位国内著名专家,在安徽蚌埠召开生物能源暨丰原集团开发替代石油产品研讨会,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应邀出席并做了重要讲话。研讨会联系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能源资源供求状况及丰原集团生物能源产业开发情况展开了充分的研讨,认为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标志着又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人类走向可再生能源新时代

  孙孚凌高度赞赏丰原集团“繁衍绿色生命、关爱人类健康”的发展理念,认为丰原集团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把农产品或农林废弃物转化为绿色能源,为缓解我国石油资源紧张状况、开发新型替代产品成功探索出一条新路,完全赞成丰原集团的做法,发展燃料乙醇产业大有可为。开发石油替代品可以少进口一些石油,节省下来的外汇可以补贴给农民。时间无限、空间无限、科技无限,石油紧张与粮食紧张问题同等重要,希望有关媒体大力宣传,力争早日把我国生物能源产业发展起来。

  长期关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开发中心主任王宏广指出,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解决我国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是国际发展的趋势,人类走向可再生能源新时代,意义十分重大:能够大量利用农村的荒地、盐碱地、沼泽地,就地大量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直接增加能源供给;改善大气环境,使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形成一个循环,不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解二氧化碳排放的压力。

  我国生物能源原料丰富已经到了大规模发展的起步阶段。目前,全国农村每年有7亿吨秸杆,可转化为1亿吨的酒精,相当于3个大庆。我国南方地区有3亿多亩的沼泽地,可以种植油料作物,发展生物柴油产业;有15亿亩的盐碱地,可以种植抗盐碱植物。
  我国生物能源关键技术已经基本成熟或接近成熟,已到了产业化的阶段。在玉米小麦综合利用、延长产品后续产业链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发展生物质能的潜力很大。

  王宏广说,发展生物能源需消除几个误解:发展生物质能用的是陈化粮、植物秸杆及废弃物,不会与人争粮,没有粮食安全问题,也不会与粮争地。投入的成本远远低于发展核能和开采化石能源。他建议:用政策推动,加强推广,给予适当补贴。加强技术支撑,降低成本,企业出题、专家解题、政府搭台,组织国内一流专家解决一流企业的最大技术问题,打造世界级的大企业。让生物质能生产企业和销售环节都有利可图。

发展生物质能可起到“调节器”的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十中指出:发展生物质能源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丰原集团在这方面开了一个好头,把农产品生产成高附加值的产品。但是,发展生物质能源不能与人争粮,要多利用木质纤维素、甜高粱等非食用性农产品及农林废弃物来发展生物质能源,利用盐碱地、荒山、滩涂等种植生物质产品,发展生物质能源。财政部预算今年有3500万吨粮食过剩,而丰原集团起到一个“动态调节器”的作用。我国有5000万公顷的荒地,若利用其中的10%种植生物质能植物,可生产2500万吨乙醇。

  发展生物质燃料乙醇产业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开发结构,缓解石油危机。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庄幸指出,到2020年,预计国内汽车保有量达2.2亿辆,仅此一项每年消耗汽油2.2亿吨。发展生物质燃料乙醇产业,可以改善大气环境,提高环境质量。若添加10%燃料乙醇,可降低30%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发展生物质燃料乙醇产业,可促进生产消费,进入良性循环。她建议:加大可再生能源、液态燃料的研究开发力度,国家应增加研发投入,特别是加大木质纤维燃料乙醇成套设备技术和高浓度乙醇发动机的研发投入;必须统筹规划,近期以试点为主;要制定强制性的配套政策,保证生物能源产业发展。

  发展生物能源涉及国家战略安全,是大势所趋,且技术可行。清华大学教授刘德华认为,2004年我国国产原油1.7亿吨,进口原油1.2亿吨、成品油0.37亿吨,加上进口其它石化产品,进口原油已占到我国石油需求的50%以上。所以我国能源形势非常严峻。从长期看,利用生物质替代石油产品在技术上可行,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都有好处。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已经颁布,希望其实施办法尽快出台,以利于推动我国生物经济快速发展。

政府规划极为重要

  与会专家们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使我国地方、企业对有市场的新产业有高度的热忱。但由于生物能源产业涉及面广、关系国计民生,起步阶段亟需加强规划。

  其一,从资源发展与汽车、装置两大源头入手,为产业发展打好基础。中国生物技术开发中心处长李青、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庄幸等提出:我国的生物资源优势还是潜在的,并没有产业化、需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扶持、扶贫政策等,布置产业区域,为进一步形成工业资源做准备;同时,在生物能源、材料工业化加工装置和生物燃料发动机方面加强研发。刘德华教授和清华大学的专家在美国调查发现,可同时使用石油、煤化工醇醚燃料和生物燃料的“灵活燃料发动机”,成本与传统发动机基本相当。

  其二、充分利用我国企业的既有技术平台,发挥中央主管部门、地方、企业、院所多方面的积极性。大连理工大学白凤武教授介绍,他在丰原集团住了3年,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酵母自动分离乙醇生产系统”变成工业生产线,不仅生产效率上升、成本下降,还使年产30万吨乙醇生产线的投资成本由30亿元下降到6亿元以下。科技部生物技术开发中心负责人表示:希望在重点推进的生物能源、生物材料领域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和科学家集中力量解决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引导科学家“帮企业数票子,不能只去数‘点子’(论文被引用数)”。专家们希望中央主管部门做好协调工作,把农业、化工、能源、制造等方面专家和我国既有成果集中起来,尽快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优势,解国家能源安全之忧。

  其三、建立专利网络。海外研究经验较为丰富的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曲景平提出:我国生物能源、生物材料某些领域持续研究了数十年,有一定的优势,要在本领域尽快形成自己的专利网,避免IT产业的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尴尬。

  其四、确立财税扶持政策。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庄幸等用详细数据说明,从产业起步到产业形成,需要国家财税政策的扶持。巴西在实施乙醇汽车的前10年,政府投入100亿美元,这样才形成现43%石油低成本替代能力和完善的替代体系。美国、德国等在燃油税收方面对生物能源提供较大的优惠。税收差异化政策的确立,还有利于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适合中国能源战略的交通运输工具,如生物柴油轿车等。我国现有万吨级生物柴油企业很多,2010年产能可望达到2000万吨。但由于没有政策支持,国内市场无法销售,主要依靠出口,发展亦受影响。

  四、专家和生产企业一致强调,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制造成本在多年科技进步之下,已具有与化石能源和材料竞争的可能,而并非人们所说的“高成本”。丰原集团介绍自己的燃料酒精、乳酸、乙烯生产情况,测算石油只要不低于35美元每桶,生物质原料产品就有利润空间。专家们认为,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化的形成,成本还会继续下降。巴西乙醇汽车最初生产成本是800多美元每吨,产业形成后下降到每吨300美元以下。而石油价格大幅下降的可能很小。即使国际油价有可能下跌,我国资源条件和能源安全也决定了要重点发展生物能源与生物材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