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还得扎扎实实从基础抓起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05-12

——来自山东农村的调查报告

地处黄河岸边、偏僻落后的东营市小麻湾村,农民人均收入1999年只有920元,去年猛增到4300元。为何增长这么快?正在奶牛场忙活的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宗江告诉记者:“过去一下雨,土路翻浆,出不了村。奶牛不敢多养,鲜活农产品也不敢干。现在柏油路通到村,不光养起了奶牛,还建了鲜奶加工厂。一加工,鲜奶价格能翻一番。庄户人挣钱容易多了。”

在山东省,像小麻湾村这样受惠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了致富门路的村非常普遍。近年来山东省加大对农村路、水、电、学、医等方面的投入,农村面貌大变样,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城乡差别,很大程度差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瓶颈也往往卡在基础设施上。基于这样的认识,山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在投资上大幅度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村发展拓展空间。2004年,全省支持“三农”的各项财政性资金达到222.7亿元(不包括土地出让金和水资源费),比上年增长48.5%。去年,全省第一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49.7亿元,增长48.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

山东变化最大的是农村的路。2003年初,省里决定用3到5年改造农村公路8万公里,基本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通油路、同步实现村村通客车。两年来,全省累计投入资金153.1亿元,改造农村公路6.2万公里,新增通油路行政村29007个,直接受益人口2290万人。今年计划再投资60亿元,改造农村公路2万公里,争取年内提前基本实现村村通柏油路目标。

变化大的还有“水”:去年全省共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12万处,基本解决了124.6万历史性缺水人口的吃水困难,农民终于告别了喝苦水、咸水的历史。从今年开始,启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全省80%以上的村庄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全省目前已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生活照明用电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用电成本。投资38亿元,基本完成了县城电网改造一期工程。

全省农村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去年,山东省级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经费5708万元,其中5400万元用于农村。全省累计投资10.9亿元,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205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省140个县(市、区)普遍将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保证了教师工资按时发放。省级财政每年还安排3600万元专款,对贫困地区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助学金,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免费义务教育。全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扩大到26个县(市、区),参保农民达到1370.6万人,已经为458万农民报销医药费1.4亿元。全省有995.8万农民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累计收取保费39.16亿元。全省农村享受低保和定期救济的人数达到46.1万人。

山东省还瞄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增加投入。去年落实4.32亿元资金,重点扶持粮食主产区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67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74亿公斤。全省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500万亩中低产粮田改造,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粮田。项目完成后,能增加粮食生产能力50亿斤,带动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100元。

基础设施的改善,激活了“三农”的内在活力。去年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7.4元,增长11.3%;全省农业增加值1778.3亿元,增长6.9%,增长幅度均创近年来最高水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