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年薪20万的工作金融学博士回浦江老家养猪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05-26
进入位于浦江县城北郊的浦江县种猪场后,记者乘坐的汽车车胎按要求从消毒池碾过,人员进入猪舍区前,要经过20分钟的紫外线杀菌,并穿上防菌脚套,用消毒液洗手。总经理顾建国说,这些是为了防止疾病带入,给猪带来病菌。

浙江大学在读金融学博士顾建国,2004年1月辞去浙江国信控股投资部经理的高薪公职,回到浦江接管了母亲的养猪场,当起了一名“博士猪倌”。

儿子临危受命

今年34岁的顾建国是浦江县中余乡义村人,他的母亲薛春盛今年61岁。23年前,只字不识的薛大妈从养3头母猪起家,办起了自己的养猪场,发展到年出栏1.7万头猪的养殖规模。2000年,她因此获得全国劳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与获得的荣誉相比,薛大妈养猪赚到的钱并不多。儿子顾建国认为,母亲的传统养猪方式跟不上时代发展,思维方式过于老化。

  1999年,顾建国从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时,薛大妈就有让儿子回家接管养猪场的想法。不过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建国应该干番大事业,回来养猪简直就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嘛。”

顾建国也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毕业后先在杭州浦发银行工作,后跳槽到浙江国信控股出任投资部经理,年薪20万元,在杭州买了房,结了婚,日子过得挺滋润。

  这期间,薛大妈的养猪场因为管理不善,险些倒闭。2004年初,她再次想让儿子出山。与上次不同,这次家庭会议上,全家人都支持她的想法。

  “他们这次真的需要我回来拯救这个养猪场!”顾建国说,选择回来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母亲;二是国家出台了支持三农的政策,他相信搞农业也能掘到金。

博士养猪三大主义

刚开始,薛大妈担心儿子不安心工作。一年多过去了,看到养猪场效益直线上升,儿子一心扑在养猪事业上,“劳模”母亲终于放心了:“博士儿子养猪,效益就是不一样。”

让薛大妈心服的是:一年来,儿子在养猪成本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采用新技术,提高种猪品质,种猪售价也是“噌噌”往上蹿:先是每头从750元提高到900元,之后又从900元提高到1100元,但仍供不应求。

这个养猪场占地一百余亩,猪舍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据了解,去年出栏种猪5000多头,肉猪15000多头,实现产值1500多万元。目前拥有签约职工30余人,其中40%是大中专毕业生。

顾建国养猪有自己的思路:猪场要走“规范化、科学化、品牌化”之路,首先要做强,然后再做大;搭建平台,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和高级人才……“现代化养猪不再是传统观念里的又脏又累的体力劳动,而是一种复杂精细的脑力劳动。”他说。

这里没有农家猪舍的臭气熏天。每间猪舍都有编号,不同年龄段的猪分属在不同的钢制猪栏,每头猪都有类似身份证的标签,记录表里详细地记录了每只猪的成长数据。

顾建国说,他养猪遵从“三大主义”:一是消费者主义,即要让消费者满意;二是环保主义,排放的猪粪要经过处理,不污染环境;三是动物保护主义,让猪快乐地生活。比如猪舍要宽敞,不至于让猪互相打架,同时还要给它们吃好,喝好……“这就是我自己倡导的猪场企业文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