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产品如何突破“绿色埋伏”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05-26
当前,日韩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发难,再度架设出口产品技术障碍,我市禽肉、水产和蔬菜等农副产品不同程度面临困境。如何从“绿色埋伏”中早日突围,成为我市农副产品出口企业的燃眉大事。

标准门槛难迈

据烟台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统计显示,2004年,作为我市的优势大宗出口商品的农副产品及食品达5.3万批,货值13.3亿美元,批次和货值约占出口商品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零出口的记录已经保持14个月了,再延续下去,我们还咋活?”开发区一家冷冻鸡制品企业王副总经理大吐苦水。他告诉记者,自去年1月以来,日本对我国冷冻生禽从原来检测微生物,逐渐发展到检测磺胺类药残、疫病。近期又加严对调理食品中甜味剂用量的检验,即便如此,到目前为止,冷冻生禽肉产品输日仍遭封杀。

“冷冻鸡”迈不进日本市场,而水产出口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据称,目前,输欧水产检测让企业增加出口成本200元/吨,日韩两国检测费用虽涨幅不大,但检测项目增加了10余项,制约了出口流速,更为严格的是美国,其检测项目由原来的3项增加到22项,相关费用每吨增加2000元。

缘何频遭发难

国外日益加重技术壁垒,企业在四处碰“壁”后也发出了各种抱怨。而业内专家指出,禽肉、水产品和蔬菜等农副产品频遭发难,有国外技术门槛提高快的因素,也有自身经营管理上的“软肋”。

“目前我市农副产品的出口,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在标准问题上与国际通行规则不接轨。”烟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杨俊峰说。据了解,ISO和IEC发布的11700个国际标准中,我国仅采用了38%。一些不法企业钻了标准缺陷的空子,部分假冒伪劣产品鱼目混珠,扰乱了出口市场秩序,使正规企业陷入被动境地。

目前我市只有13个企业能够出口高风险蔬菜,备案高风险蔬菜基地面积也只有6625亩。这无论从数量上、规模上和管理层次上,都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只有32家企业建有农残检测实验室,但其设施、技术力量配备和整体实力,均达不到国际标准,不能完全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有的企业只重价格不重质量、产品结构不够合理,有的企业出于利益驱动而对质量问题隐瞒不报,还有部分企业甚至掺假使杂,竞相压价,搞无序竞争,损害了我市国际形象,都是企业陷入壁垒困境的具体原因。

应对必须得法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市在农副产品具有相当的拓展空间和应对策略。”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据了解,截止目前,我市已突破日方高达79项的农残检测封锁,其价格也由原来的每吨500多美元上升到1800美元,增长了3倍。龙口粉丝经过艰苦努力化险为夷,免遭国外“封关”,出口量再攀新高,且每吨的价格也同比增长68美元。

杨俊峰认为,目前国际贸易中,标准之争就是市场之争。我市农副产品的出口,不能坐等标准配套,必须瞄准国际标准,正视我国国情,探索区域与国际接轨的新渠道。同时,要尽快形成我市区域性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寻求与国际标准相对“合拍”对策。

应当尽快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形成“产、学、研、检、企”齐抓共管的机制,尽快建立和完善起以市县两级农副产品出口专项指挥调动中心和植物保护防疫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药、兽药残留监控体系和水产养殖捕捞海域环境监控体系等四大监控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在我市建立与国际基本标准接轨、适应我市农副产品出口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