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情况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06-02
 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把漯河建设成为“中国食品名城”的战略目标,以畜产品生产加工业为突破口,以规模化饲养和畜牧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引入工业理念,不断提升畜牧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全市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全市生猪出栏332万头,增长10.7%,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全市农民人均牧业现金收入达773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6元;全市人均牧业产值达1773.9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73元;全市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4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全市主要畜产品出口量占全省畜产品出口总量的86.9%;畜牧业综合指标排序位居全省第二位。

一、培育骨干企业,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

漯河市所辖两县三区都是农业县区,7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0%以上。根据这一实际,我们提出了“依靠农业积累培育发展工业,依靠工业振兴带动农业”的发展思路,确立了建设全国“食品名城”的战略目标。“反弹琵琶抓农业”,发挥漯河畜产品加工能力强,养殖业基础好的优势,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把畜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产业,重点发展畜产品加工业。从机制转换、优化环境、市场建设、外向带动、科技服务和资金供给等多方面给企业以支持,相继出台了治理经济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抓大放小”、“放水养鱼”等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涌现出了一大批畜产品加工企业,同时,也带动了畜牧业的发展,推动畜牧产业化逐步升级,实现了企业和农村经济共同发展。2004年,全市辖区内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近200家,年加工肉类制品90余万吨、奶制品3.1万吨、皮革170万张、骨粉3.2万吨、毛类8700吨,涌现出了双汇集团、汇通集团、北徐集团、金运公司、三剑客奶业公司、3515工厂等23家重点龙头企业,形成了以双汇集团、汇通集团、豫汇集团、金运公司为龙头的肉制品产业化生产体系,以三剑客奶业公司、传家宝奶业公司、宝业奶制品公司为龙头的奶制品产业化生产体系,以3515工厂为龙头的皮革制品产业化生产体系和以毅胜畜产制品公司为龙头的兔毛加工产业化生产体系。

双汇集团就是近几年迅速崛起的一个大型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双汇集团的前身--漯河市肉联厂在20世纪90年代初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型企业,当时主要供出口原苏联等东欧国家用的冷冻猪肉,产值只有1亿元,利税不到1000万元。目前,双汇集团已发展成为一个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家经营的特大型食品集团,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是农业部等八部委认定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国家质量管理卓越企业”。双汇肉制品是“中国名牌产品”、“国家质量免检产品”、“国家安全产品”。2004年,全年屠宰生猪突破600万头,生产肉制品达到70万吨,出口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实现利税11.9亿元,出口创汇10016万美元。在国家统计局2004年公布的全国大型工业企业排序中列77位,食品行业第一位。2004年双汇低温肉制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

双汇集团坚持以农业为依托,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每年带动漯河及周边地区种植业形成10亿元的产值,吸纳6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养殖业形成40亿元产值,吸纳10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屠宰加工业形成20亿元产值,吸纳36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淀粉、植物蛋白等农作物加工业形成5亿元产值,解决5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

二、加大对畜牧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培育畜产品生产基地为了做大做强畜牧业,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我们采取政策驱动、投资拉动、项目带动等措施,加大对畜牧业支持力度,先后出台和实施了《漯河市关于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意见》、《漯河市双汇产业化工程实施方案》、《漯河市生猪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和《漯河市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实施方案》,为畜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财政、金融部门向畜牧业倾斜,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引种补贴、贷款贴息引导社会投资发展畜牧业;农行、农村信用社通过发放小额贷款的形式,累计向规模饲养场户发放贷款7.14亿元。各级畜牧业部门积极争取畜牧业发展项目,先后争取并实施了国家级秸秆养羊示范县项目、河南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河南省百万头生猪基地示范县建设项目和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项目总资金600多万元。通过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具有区域特色的以生猪为主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2004年,万头猪场达到12个,千头猪场达到216个,年出栏生猪万头以上的养殖小区达到29个,规模养猪出栏占全市生猪出栏总量的60%。

三、加强畜牧业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为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我们多角度、全方位、全过程地加大对畜牧业的监管力度。一是加强投入品监管。坚持集中排查和经常性抽查相结合,各专业执法队伍密切配合,上下联动,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牧草种子、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违法行为,依法查禁无登记证、无批准文号、无生产许可证、无经营许可证及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失效变质的产品为重点,开展畜牧业生产资料市场专项打假整治工作。几年来,全市共依法查处兽药违法经营案件75起,销毁假劣兽药价值45万多元,查处违法生产经营饲料企业38家,没收假冒伪劣饲料产品150多吨,并与300多家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规模饲养场户签订拒绝销售、使用瘦肉精的保证书,有力地净化了全市畜牧业生产资料市场。二是加强产业进入监管。对新投资者进入畜牧业相关产业,我们严格审批程序,组织人员现场勘察,确保新进入者符合规定的资格和条件,不符合条件者坚决不允许进入。三是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了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畜产品市场检疫,重点开展了打击经营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染疫、病死或死因不明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全市共查处不合格动物及其产品经营案件214起,捣毁病害肉加工窝点36个,没收销毁病害动物及其产品200多吨。同时,加快了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顺利完成了河南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漯河分中心第二阶段的建设任务,并按照边建设边开展工作的原则,已累计抽检、接检样品1900多份,业务范围辐射漯河以外许昌、周口、驻马店的二十多个县区。四是组织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我们选择规模适度的养殖场,推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采取分级管理、量化目标等措施,培育成熟一个,组织申报一个,截止目前,全市已通过无公害认定的养殖场达到了58个,占全省认定总数的五分之一,位居全省首位。

四、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护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漯河养殖业发达,畜产品加工能力强大,畜禽及其产品调运频繁,加强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意义十分重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一是成立高规格的动物疫病防治指挥机构,靳市长任指挥长,分管副市长任副指挥长,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二是制定应急预案,落实资金、物资等专项储备,市政府拨出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防治禽流感。三是投资完善防疫体系建设,先后建成市疾病防控中心、郾城区国家疫情测报站、临颍县省疫情测报站等。四是开展基础免疫工作,把疫病造成的损失控制到最小状态。尤其是2004年全市上下努力,实现了禽流感防控“无一个疫点,无一例人的感染”的双零目标。

五、推广先进适用的畜牧业科学技术,提高畜牧业生产管理水平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远不能满足需要。为提高养殖场户的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制定了《畜牧科技承包实施意见》,几年来市、县、乡先后有325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218个规模场户实行科技承包,并通过科技“三下乡”,办培训班,在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辟专栏等形式,发放技术资料10余万份,培训各级技术人员8000多人次,既锤炼了队伍,又提高了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

六、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几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畜牧工作和畜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影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畜牧产业化经营还处于较低的阶段,畜产品生产与加工各自为战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二是养殖小区建设缓慢,规模化、集约化饲养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三是县、乡畜牧管理及动物防控机构与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不是很适应,个别地方还存在人员不到位、经费不落实等情况;四是行业协会发展滞后,畜牧业自身的规范管理能力较低。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建议是:

(一)发展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高畜牧业生产经营水平。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的新路子,按照“优化资源,合理布局”的原则,认真规划,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畜牧业经济。临颍县和郾城区以猪、鸡为主,舞阳县以羊、兔为主,源汇区和召陵区以奶牛和猪为主,发展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我市畜产品加工能力强大的优势,实行“公司+基地+规模饲养场户”的产业化模式,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带领基地及养殖大户参与市场竞争,引导企业和农户通过利益机制实现产销和服务对接,使龙头企业与养殖场(户)签订“契约”、“合同”,组织农户按标准和合同规定进行饲养,规避市场风险。积极培育畜产品专业市场,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活跃畜产品流通,解决分散饲养的产品出路,全面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鼓励、支持双汇、汇通、金运、北徐、豫汇等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打造“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加强无公害畜产品基地的开发建设,从源头把好质量关;建立、完善技术创新中心和研究机构,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全市畜牧业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以双汇集团的“双汇”牌中国驰名商标为依托,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创出种猪、种禽、种牛、种羊等系列化新品种,催生出一批管理科学、质量优良、效益显著、市场定位合理的名牌企业。引导企业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加工业,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加快养殖小区建设,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养殖小区建设是促进规模饲养发展、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继续深入开展“抓小区、带农户,促进农民增收”行动,迅速增加养殖小区数量,提高规范化程度。一要落实好扶持养殖小区发展的政策。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通过小额信贷、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养殖小区。要增加投入,支持养殖小区建设畜禽粪便和污水净化处理设施”。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政策,研究和解决好小区建设用地、区内路水电公用设施投入、配套建设沼气池等相关政策措施,加快养殖小区建设。二要继续加强小区的规范管理。按照小区建设管理规范,做到既要注重小区的标准化建设,又要避免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既要加强宣传,积极引导散养户向小区集中,又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不可强迫命令;既要加强小区内部管理,努力节本增效,又要搞好产销衔接,实行“订单畜牧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三要开展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入区蹲点帮扶活动。实施“畜牧兽医科技入户工程”,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广大科技人员入区蹲点,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切实解决好防疫、配种、诊疗等关键问题。

(三)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市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县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兽药质量监察和残留监控、动物防疫技术支撑、动物防疫物质保障等系统,不断提高动物防疫水平。积极推进兽医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关于“尽快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队伍,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机构的人员和工作经费全额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的政策,探索并加强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开创动物防疫工作新局面。

(四)发展畜牧业合作组织,提高畜牧业自身规范管理能力。发挥协会自身的组织、协调、服务、管理作用,积极发展专业场(户)自愿参加、自主开展活动的各类养殖业协会,促进生产、加工、流通及外贸一体化治理,提高畜牧业的组织程度和竞争能力。在畜牧业发展重点乡镇、各大型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成立独立的社团组织,形成覆盖畜牧业生产加工全过程、全领域的行业组织,实现畜牧业良性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