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流通对我国粮食安全至少有七大作用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06-08
粮食流通是联系粮食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粮食流通是否顺畅不仅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需的顺利衔接,而且直接关系到粮食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换,即实现马克思所说的“惊险一跳”。如果粮食商品不能在市场上很好地实现其价值,以至粮食市场价格严重背离其价值,背离其粮食生产成本,其结果只能是导致粮食生产的严重萎缩,最终也损害了我国的粮食消费,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尽管我国自解放以来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导致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并由此而产生的我国粮食的社会商品率过低(还不超过30%),但不能以此就断言粮食流通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和消费的作用不大,更不能以粮食产供销需要衔接,形势的发展要求对粮食的产供销进行一体化管理进而错误认为可以不要粮食流通这个行业了,这不仅不符合一般的商品经济思想,更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思想的要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粮食商品供需人口的增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与完善,粮食流通在我国粮食产业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粮食流通的问题,而是如何尽快建立起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粮食流通体制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施一系列重大的举措。总的目标就是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以更好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墓础性作用。当今世界上政府完全放任的市场化是绝对没有的。更何况作为特殊商品的我国粮食市场,自然更应是国家宏观调控高度关注特别需要加强的地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入市场机制的粮食流通业究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能发挥些什么作用呢?我认为至少有如下7种作用。

一、直接透明的产需衔接

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后,市场竞争的主体将更趋多元化,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和充分,市场粮食的价格更能依据其价值随供求的波动而及时变化,尤其是各地大型批发市场的粮价涨落更能及时灵敏地反映出我国粮食供求形势的变化,从而为我国的粮食生产和国家的粮食宏观决策不断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以便粮食生产者和国家宏观调控部门更能及时地采取一些应对措施,避免我国粮食产销形势的大起大落。

二、优化配置粮食资源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竞争的法则必然促使我国的各种粮食生产要素向着更能适应全社会的粮食消费结构、更加短缺的粮食领域、更加适宜种植的地域和人群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可以形成我国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三个有利于”局面:一是有利于极大地推动我国优质粮食的大面积种植,尽快改变我国大部分粮食品质还比较落后的局面。二是促使各种粮食生产资源向着生产成本更低、更适宜种植的地域集中,从而有利于我国粮食区域布局结构的调整。三是使各种生产要素资源向着市场竞争优胜者的各个种田能手、技术能手集中,从而有利于形成我国的粮食规模种植效应,尽快改变我国一家一户分散零星种植粮食的落后局面,较快地提高我国粮农的劳动生产率。

三、将有限的粮食补贴资金更多地用于生产环节

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之后,在各种市场竞争主体之中,除继续承担国家储备任务的粮食企?I外,其余所有的粮食企业,包括原有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后面加人的各种民营粮食企业,均将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谁都没有再享受财政补贴的理由和特权。这样,不仅可以为国有粮食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尽快转变提供强大的动力,早日把国有粮食企业改造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而且也从体制上确保了国家用于粮食流通环节补贴的减少。在国家粮食风险补贴基金总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国家就可以将更多的补贴直接补到粮食生产环节,从而更好地调动粮农的生产积极性,增加我国的粮食产出。

四、用工业生产理念加速我国粮食产业化进程

随着国家对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的逐步加大以及各种粮食精深加工技术的日趋成熟,追求粮食加工增值的各种企业及企业集团必然会更多地加入到我国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行列中来。他们采用工业生产的理念,把粮食生产环节作为自己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车间,采取“基地+农户+龙头企业”的办法,强化产加销的一体化管理,在龙头企业获取自身利益的前提下,通过龙头企业的强力带动和加工销售,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国优质粮食制成品的市场占有率,而且还可以使千千万万的分散农产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很好地联结起来,从而有效地避免粮农的市场风险,加速我国优质粮食的产业化开发进程。

五、推动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建立更加紧密的粮食购销合作关系

粮食市场放开之后,为使粮食商品能象市场上其它商品一样,真正能在全国各地自由流通,国家将更加关注和大力推进我国粮食市场体系的建设,尤其是将更加高度重视我国布局更加合理的各类粮食批发市场的建设,包括以国家中心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性批发市场为骨干、初级批发市场为基础的三级批发市场体系建设。各粮食主销区为确保本地的粮食安全,除通过全国性的和各省际间的粮食批发市场大笔购进本地所需要的粮食以弥补其不足之外,还会主动地与粮食主产区建立更加紧密和规范的长期粮食购销合作关系,以随时准备应急之需。如此,将加快全国统一的粮食市场的形成,这对随时沟通产销区间的供求关系,维持全国各地区间粮食购销贸易平衡将发挥很好的作用。

六、利用粮食期货市场发现与预测粮食价格的功能指导粮食生产

期货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并且是以现货市场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逐步健全和完善及粮食市场体系的逐步发育,作为一种新的市场组织形式,我国的粮食期货市场在经过了10多年的试点之后,今后肯定有一个大的发展。粮食期货市场不仅能为各粮食生产者和销售者较好地提供规避现货交易风险进行套期保值的功能,而且,粮食期货市场作为一个特有的粮食信息加工厂,集中了众多的投机者和套期保值者,他们都会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对所有输送到期货市场的与现货市场供需关系有关的信息不断地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并通过自由竞价在这里形成公正的价格信息。而且由于期货市场本身所具有的期限特性使其所形成的价格就代表了未来一定时期的粮食价格,而粮农则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粮食期货价格,事先知道某一粮食品种在未来的价格趋势是上涨还是下跌,并能根据不同粮食品种期货价格的比价关系,预知未来哪个粮食品种相对短缺还是富余,从而提前做好来年应该种哪些品种和种植多少的决定,并且使自己在粮食销售的价格谈判中更好地保护自身的利益。因此,粮食期货市场所具有的粮食先期价格信息发现功能能很好地起到指导未来粮食生产的作用,从而可以较好地起到熨平粮食生产年度波动幅度的功能。

七、促成国家强有力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的早日建成

由于我国粮食的商品率只有30%左右,粮食的丰歉以及亿万农户粮食自留量的稍稍变动,都将对我国的粮食市场产生较大的波动和影响,加剧粮食市场的不平衡。全国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之后,各粮食企业受自身利益的驱使很容易做出与市场供求形势不相一致的逆向调节行为。当全国粮食产量超过需求时,各粮食企业减少收购,导致大量的剩余粮食留存社会。而当粮食产量明显低于需求时,企业又会囤积居奇。粮食企业容易存在着的两种逆向调节行为,都将人为放大我国的粮食紧张状况,极不利于我国粮食市场的稳定。因此,在全国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之后,早日建立健全更为有效的强有力的政府粮食宏观调控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这不仅需要国家采取更加具体、更加强硬的措施保护并稳定地提高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更好地保护和激发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同时更需要国家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级粮食储备体系和粮食预警报体系,增强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对粮食应急需求的宏观调控能力。各国的经验都已表明,粮食市场越是放开,越需要政府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越需要政府建立粮食储备和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可以肯定,随着全国粮食市场的放开,一个与此相呼应的强有力的全国粮食宏观调控机制定能在我国早日建成。 ( 作者:刘传光 四川省达州市粮食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