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呼吁企业要走绿色发展道路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06-20
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呼吁企业要走绿色发展道路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6月18日举行的第七届绿色中国论坛上指出,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是绿色生态经济,谁提前采取绿色战略,谁就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占据主动。他呼吁中国企业积极承担社会绿色责任,顺应时代潮流,走绿色发展道路。

潘岳说,中国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国情所定,是世界大势所迫,是社会责任所需。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曾经一波三折。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学苏联,走的是低就业、低消费、高消耗、自我封闭的重工业模式。然而,这个模式并不符合中国人均资源短缺、资本稀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基本国情,再加上政治动荡,走了一段就走不下去了,使我们延误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八十年代,我们又学欧美传统的发展模式,用资源高消耗和生活高消费来刺激经济高速增长,这一模式追求资本生产率与利润最大化而忽视资源利用率与环境损失。25年后,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也成了世界上自然资产损耗最严重的国家。中国在人均GDP400~1000美元时,出现了发达国家人均GDP3000~10000美元期间出现的严重污染。按照目前的污染水平,15年后我们的经济总量翻两番时,污染负荷也会跟着翻两番。

潘岳说,我们不能等具备足够物质手段之后再来治理污染,因为我们发动工业化的时间太晚了,无法像欧美日当初那样把环境成本转移出去;我们的人口资源环境结构比欧美差得太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和环境容量只有欧美国家的几分之一到几十分之一,我们没有本钱跟人家拼消耗。发达国家在人均GDP8000~10000美元的时候解决了环境问题,我们支持不到那一天,当中国人均GDP3000美元时,环境危机可能夹带着其他社会问题提前来到,我们所取得的那点经济成果根本无法抵挡,中国只有不惜代价地提前解决环境问题。

潘岳说,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如今全都抛弃了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而走向生态工业的绿色发展道路。什么是绿色道路?就是低消耗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持续循环的资源环境体系,稳定高效的经济体系,不断创新的技术体系,更加开放的国际贸易金融体系。中国能不能走这条道路?完全可以。还应该再加上两条,注重社会公平的分配体系和开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系。中央去年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是过去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如果说过去50年中意识形态的“左”与“右”都没解决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那今天“科学发展观”则意味着我们选择了一条超越苏联和美国模式的第三条道路。

潘岳指出,过去50年中,世界经济增长了20倍,工业生产增长了50倍,使得许多区域性、分散性的环境问题也连成一片,环境的急速恶化导致西方环境政治的迅速崛起。在贸易领域,发达国家利用环境概念设置了大量的绿色贸易壁垒。中国的环境标准与发达国家差得很远,绿色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制约将越来越大。国际大趋势迫使中国企业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我国政府也必然会采取更为严格的环保措施和环境标准加大企业的环境成本,并出台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

潘岳说,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惟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再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我们的企业家们应该明白,有财富没有责任,有资本没有道德,有地位没有良知,都是残缺不全的社会力量。只有财富和社会责任的结合才能把一个赚钱机器变成一个富有影响力的阶层,才能够赢得真正的力量和尊重。

潘岳指出,我们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发展成果却分配得不公平。环境方面也是如此。某些人的先富牺牲了多数人的环境,某些地区的先富牺牲了其他地区的环境,环境不公加重了社会不公,社会不公又带来了社会不和谐。企业家属于先富起来的人。现在他们理应回过头来主动承担起弥合社会差距、创造和谐社会的责任。建设一个绿色的、可持续的、民主的、公平的社会主义中国,是最大的功德,是最大的政治使命与社会责任。环保关系着所有人的切身利益,最易达成社会共识和共赢,是实现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的最好切入点。如果能够由此着手,我们将培育出中国企业家新的公益形象,将塑造出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精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