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产品也要打品牌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6-21
    农产品也要打品牌,上海农业生产经营者忙里忙外,这几年似乎未有什么大的成绩。举两个叫得响来听听,嘿,还真的拿不出来。上海农产品品牌的现状是一“小”二“散”,在消费者中间没有影响力。比如,有的地方桃子品牌就有七八个,各自为政、重复投入;自搞一套,相互抵消。对于这种情况,大家不甚满意,心里十分着急,希望能把这些小品牌整合起来做大做强。

    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这种想法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但是,笔者认为,上海农产品品牌现状是与当前农业生产经营水平相一致的。农业生产水平发展到什么程度,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农产品品牌。所以,要打响农产品品牌,必须调整思路,不能就品牌谈品牌,而应该先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上做文章。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从何入手?就上海农业情况而言,就是继续不断地提高组织化、区域化和产业化程度。经过多年来的着力推进,上海在这三个方面都有起色,但是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千家万户农民不能通过有效的纽带联合起来,处于提篮小卖、小打小闹的水平上,根本没有打品牌的必要;而组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组织,其运作品牌的能力也十分有限,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农产品生产布局的区域化,一是可收规模效应,二是有利经营推广,这自然会令人想到美国的新奇士橙和新西兰的猕猴桃,很高的区域化程度,为品牌发展壮大打下了扎实基础。在组织化和区域化程度双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的产业化,那么将更加有利于品牌的塑造。初级农产品季节性强和附加值低,是打品牌的两个软档。我们现在能记得住品牌的农产品,大都是经过加工提高了附加值的,原因就在这里。

    一个篱笆三个桩,如果将农产品品牌比作是“篱笆”,那么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区域化和产业化就是三个“桩”。要把篱笆树起来,先得把桩打结实,否则,无桩的篱笆树得起,站不稳。因此,农产品打品牌,干着急、瞎起哄,都于事无补,还须扎扎实实从基础做起。脱离实际,盲目攀比,是最要不得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