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夏粮“丰产难增收”怪圈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6-24
    又到三夏大忙季节,又到小麦收购之时,记者在江苏等地的麦区采访时发现,今年江苏像全国一样是夏粮丰收年,但是由于粮价下跌、农资上涨,农民依靠粮食增收的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农民疑惑起来:难道今年夏粮又要陷入“丰产难增收”的怪圈?

    产量增半成 价格跌一角

    今年江苏各地小麦基本上都获得了丰收,除个别地区因遭遇特殊恶劣天气出现减产外,大部分地方增产半成甚至更多。与此同时,今年全国各产区小麦收购价格都较去年下降0.1元/斤左右,安徽、河南等小麦主产区价格一般在0.6~0.65元/斤。

      据江苏省粮食局统计,全省小麦播种面积2571万亩,预计单产654斤/亩,总产168亿斤,今年江苏小麦产量将创“十五”最高。与去年相比,面积增加205万亩,单产持平,总产增加12亿斤以上,增产近一成,小麦总体质量较好。

    江苏产粮大市高邮市粮食局局长王勤告诉记者,今年全市平均单产近800斤,增幅在10%以上,全市小麦总产量约5亿斤,增幅高达二成以上,小麦不仅品质优良,而且商品率可达90%。

    但谈到小麦收购价格,王勤并不乐观。他说,根据他们对周边各省市小麦行情的考察和有关部门的统计预测,今年小麦收购价格较去年平均要下跌0.1元/斤。目前,高邮市小麦的收购价在0.62元/斤~0.65元/斤,而去年的平均收购价为0.73元/斤以上,现在看来小麦收购价较去年大幅下跌已成定局。

    农资涨幅大 农民有怨气

    今年小麦价格下跌,而化肥和农药等农资大幅涨价的现实,让不少农民有了怨气。江苏省东海县牛山镇郇圩村农民姚恒爱今年种了8亩小麦,没有增收着实让他心里憋气。姚恒爱向记者算了他的小麦账:一亩小麦收了800斤,按0.62元/斤算可卖496元。但是,今年的成本太高,一亩地要260元左右,比上一年增加了40元,价格每斤跌了一角,就少卖了80元,就算每亩增产50斤多卖30元,还比去年少了七八十块钱呢,哪有什么增收?

    正在和姚恒爱一起干活的姚庄村农民姚金功承包别人的20亩地,收入情况稍好一些。他说,农民增产不增收,主要是地太少,化肥价格太高,而粮价太低。

    丰产难增收 怪圈待突破

    农民丰产难增收甚至丰产歉收的事情过去也多次发生过。在小麦市场化收购的情况下,如何使小麦收购价达到各方的心理预期,确保各方利益不受损,使广大农民增产又增收,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农业发展银行江苏分行小麦处处长钱德辉说,根据农发行的农本调查表明,农民小麦生产成本在0.4~0.6元/斤之间,总体上较上年有所上升,按传统小麦0.1~0.2元/斤的利润计算,小麦的收购价定在0.65~0.7元/斤比较能够被各方接受。但因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涨,农民每亩成本增长30元左右,加之价格下跌减少25元左右,今年小麦收入每亩将比2004年减少55元,小麦每亩要增加100斤,收入才可与去年持平。

    去年以来,由于石油、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化肥、农药等农资大幅上涨,农民的投入成本上升,而国家目前尚未设立小麦最低保护价,因此农民增收得不到保证。要走出丰产难增收的怪圈,专家指出:一是必须控制农资价格,二是必须设立小麦最低保护价。当然,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企业的利益和国家的负担。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个别农民不理解国家的支农政策,认为国家刚刚减免了农业税就提高了农资价格,把给农民的一点好处又拿了回去。因此,在粮食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宣传,加强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监控,确立粮食合理价格,保护农民利益,彻底走出“丰产不增收”的历史怪圈,已成为市场对政府执政能力的又一次考验。(孙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