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丰收考验政府执政能力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7-07
         目前全国小麦主产区夏粮已基本收完,进入新麦收购时节。在政府惠农政策的强力支持下,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同时,部分地方粮价偏低和农资涨价,也使农民面对“增产不增收”的窘境,国家正在积极采取对策。

  亮点一:今年夏粮再次增产

  数据:今年以冬小麦为主的夏粮播种面积扩大,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的局面,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小麦主产区河南今年夏粮总产量将达到262亿公斤,比去年增长了4%;江苏小麦总产量可达84亿公斤,也喜获丰收。全国粮食播种面积预计比上年增加2000多万亩,奠定了全年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

  背景:中央和各地继续出台了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国家小麦良种补贴资金由去年的1亿元增加到10亿元,补贴范围由去年的6个省扩大到11个主产省(区)。

  亮点:科技对粮食增产的作用有了明显提高。10万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测土配方施肥,5000万农民接受了培训,使2亿亩耕地享受到“营养配餐”。由于合理施肥,今年每亩节本增效20元。

  点评:尽管今年夏粮增产,但仅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五分之一,要实现全年粮食丰收,关键还要看早稻和秋粮。目前粮食生产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些地方政策到位相对缓慢,扩大播种面积和提高单产的难度加大,农资价格居高不下,部分地区自然灾害严重。因此实现全年粮食稳定增产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亮点二:八成小麦靠机收

  数据:据农业部农业机械化司统计,今年“三夏”期间全国共投入联合收割机35万台,7000个跨区机收服务队南征北战、西进东征,成为“三夏”麦收的主力军,共完成机收小麦面积2.3亿亩,机收水平达到80%。

  背景:今年主产区小麦成熟期比去年晚了5至7天,麦收期间还接连遭遇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抢收任务繁重。但由于投入的联合收割机数量大,收获结束时间比去年提前了两天左右,为秋粮生产赢得农时。

  亮点:尽管今年柴油涨价,由于联合收割机投入数量增加,市场竞争充分,小麦机收价格与去年持平,稳定在每亩30元至35元左右。

  点评:机收如今已经成为“三夏”的主要方式,与人工相比,小麦机收的费用更低,损失减少。既保证了丰收的粮食能够颗粒归仓,又成为农民节本增效的重要措施。据初步测算,农民将节本增效80亿元左右。

  亮点三:国家采取措施稳定粮价

  数据:据农业部160个物价信息网点县监测,5月份小麦、玉米、稻谷三种粮食的市场平均价为每50公斤74.1元,与去年同比低2.6%。6月份市场粮价仍呈下降态势。新华社记者在河南、江苏、山东等省的调查显示,目前粮食主产区收购价格与去年相比,大多每公斤下降了0.2元左右。

  背景: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在夏收期间临时收储65亿公斤小麦,以稳定小麦价格。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将按照冀鲁豫地区中等白小麦挂牌收购价每公斤不低于1.44元,苏、皖、鄂红小麦每公斤不低于1.38元。

  亮点:针对今年夏粮收购开局小麦主产区价格低于上年的情况,国家粮食局表示,将积极采取措施为农民腾出市场空间,确保粮食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点评:做好夏粮收购和粮价稳定工作,对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当前粮价下跌与夏粮增产和新粮大量上市也有一定关系,带有季度性、周期性特点。随着夏粮收购政策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落实,市场粮价有可能略升。

  亮点四:国家坚决抑制农资涨价

  数据:据有关部门调查,因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涨,农民每亩成本增长30元左右。

  背景:去年以来,由于石油、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化肥、农药等农资大幅上扬。一些地方农资价格快速上涨,使国家惠农政策被抵消。农资价格大幅上涨与市场粮价明显回落形成强烈反差,直接影响农民增收。

  亮点:发展改革委再次发出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化肥出厂价格,努力保持化肥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发展改革委不久前在全国推广四川省物价部门向20个大中型化肥生产企业派驻价格监察员的做法。认为此举有效地控制了化肥源头价格,对平抑化肥最终零售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

  点评:农民来之不易的种粮热情很容易遭受挫伤。如何加强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监控,确立粮食合理价格,保护农民切身利益,走出“增产不增收”的怪圈,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又一次考验。(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