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呈现区域性布局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08-02
畜牧业经过近几年的市场波动、事件考验、发展调整,出现了更高层次的稳定发展状态。其突出特征之一是产业聚集步伐加快:横向上产业聚集凸显区域优势,纵向上产业聚集凸显竞争优势,从而加快了新趋势的出现——行业大洗牌。其实质是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这一历史性转变过程中而产生的全方位、深层次、战略性结构调整。

细心的人已经察觉到,我国畜产品市场的波动周期近年来发生了明显变化,养殖业不再像以前那样有规律可循了。这不仅让生产者感到困惑,也让一些专家学者找不着北——市场预测不像以前那么灵了。以养猪业为例,四年一个周期的波动规律在前些年已成定论,但据记者连续100多个月的观察记录发现,生猪价格从前一个高峰期(1997年3月至11月,以生猪价格持续超过8元/公斤为基准,下同)开始,到目前似乎仍未结束的这一个高峰期(2004年2月至2005年6月)为止,前后已历经8年之久,波动周期延长了近一倍,仅这次高峰期就持续了近一年半时间。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这一现象背后的实质又是什么?其实留心一下近年来业界发生的一些大事就不难发现:我国畜牧养殖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洗牌。

一方面是区域布局上的大洗牌,有三个比较明显的动向。一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广大牧区正通过轮牧、休牧、禁牧,主动减少牲畜饲养量,以保护草原生态;加之近些年牧区本来就灾害频繁,荒漠化严重,载畜量早已大幅下降;故此,我国畜产品重点产区已从牧区转移到农区和农牧交错区。二是大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受养殖场污染和劳动力成本高等因素影响,其肉、蛋、奶生产基地也正快速向外部转移。如北京市2001年就规定,五环路以内的养殖场全部迁出或关闭,水源保护区、人口密集区附近、河流两侧的规模化养猪场也要全部退出;上海市也规定,到2007年全市畜牧生产总量要调减40%。三是即便在主要产区,畜牧养殖业也正打破相对均衡分布的格局,各种生产要素开始向优势区域聚集,一些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区、产业带逐渐隆起,如山东的沿黄牛羊产业带。

另一方面是生产方式和经营主体大洗牌。为提高畜牧业的规模效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动物卫生环境、保障动物防疫安全和畜产品卫生、提高畜产品优质化标准化批量化生产水平、促进畜牧业与大市场和大龙头的顺利连接,近年来各级政府、畜牧部门、龙头企业和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将注意力一致指向发展规模饲养。于是,各类畜禽饲养场、饲养小区、饲养大户大量涌现。而与此同时,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务农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大幅下降,留守务农的多半是妇女和老人,除耕作责任田外一般再也无暇他顾,致使一些小养殖户不断从畜牧行业退出。因而,我国畜牧业生产方式,正由分散饲养向规模饲养、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牧区则由草原放牧向舍饲圈养转变);畜牧业经营主体,正由千家万户向养殖大户和畜牧企业转移,这一特点在东部地区尤为明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