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挣钱不敢花全为补贴家里用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8-04
    城里的农民工在农村里多被称为“打工仔”。在农村人的眼里,能出外打工者都是能人,他们能赚到在农村赚不到的钱。供孩子上学,盖新房,许多打工者都让家里变了样。的确,农民工赚的钱大多支援了家里的大建设。但是,这仅仅是他们消费的一个方面,他们在城市里的消费又是什么样子呢?只能是无奈地攥紧钱包。

    穿十几元的衣服,吃三四元的饭菜,一周只吃一次肉,农民工在城里很节俭

    2005年7月18日夜,北京市宣武区一工地不远处的夜市地摊旁,几位农民工正和摊主讨价还价。他们要买的是几件无袖背心。经过十几分钟的争论,最终以10元3件的价格成交。

    “说来有些不好意思。我出来打工好几年了,穿的衣服大都是在地摊上买的,很少有超过100元的。一到夏天,我们穿的衣服都是清一色十块钱的。”刚才讨价还价的主力,比较健谈来自河南的小张说。

    随后,小张为记者算了算他的消费账。他每个月收入1000元左右,在工地上吃饭每天花8元左右,一个月下来需要250元左右。抽的烟多是一元多钱的便宜烟,一个月花费超不过50元。穿衣服一年超不过200元。一个月的消费在300元左右。

    “不用说城里人了,就是农村人,也比我们花钱大方。”小张说,“现在,我老家许多小青年一买东西就是几百上千的花。我们在外打工可没这个胆量。你看我身上的衣服,裤子15元,黄胶鞋10元,背心10元3件。如今,城里人都讲究服务消费,那些东西我现在想都不敢想,还是买点便宜货吧。”

    单枪匹马闯天下的农民工生活如此,夫妻双双把工打的农民工消费又如何呢?

    来自河北的杨秀琴和丈夫都40多岁了,8年前夫妻二人来到北京市打工。丈夫杜建军做体力活儿,杨秀琴在一家单位做清洁。

    “日子过得艰难。”这是杨秀琴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我每天早上不到6点就起床为全家煮饭。一天的米饭一次做好。早上吃咸菜下饭,然后老公外出找活儿干,主要做些体力活,一个月下来,有八九百元的收入。我每天去做清洁,一个月下来,500多块钱。两人收入1300多元,但这些钱根本就不敢乱花。”

    据杨秀琴介绍,每月300元的房租几乎是他们主要的消费项目。除此之外,则是能省则省。

    杨秀琴和丈夫每周吃一次肉。“不敢买精瘦肉,只敢吃5块钱一斤的半肥半瘦的肉。一般情况下,每顿吃一个素菜,最多加一个咸菜。米面有一部分是从农村老家带来的。”杨秀琴说,为节约时间和钱,她和丈夫还经常一天三顿吃同一样菜,“一是没有过多的钱用在吃上,二是怕吃得太复杂耽搁了找活路儿的时间”。

    有专家分析指出,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居民消费进入了新一轮消费周期。家电在农村普及,住房、轿车、电脑逐步进入城市家庭。农村从百元级向千元级、万元级消费发展,城镇居民消费从千元级向万元级、10万元级消费发展。文化教育消费、节假日消费及旅游消费等服务类消费成为消费新热点。但这显然未将农民工包括在内,因为他们的消费热点仍是十元级商品。

    供孩子上学,盖新房,农民工收入的大头补贴了家用

    2005年7月19日12点30分,来自安徽的农民工老郭走进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的三里河邮局。向工作人员要了一份汇款单,老郭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自己家的地址,往家汇了1000元钱。

    “钱带身上,一是不安全;二是花得太快。身上没多少钱,花钱时就得掂量掂量了,可花可不花的钱就不花了。所以,把钱寄回家,就等于省下了。我们出来打工就是为了挣钱,多攒一元是一元。再说孩子秋天开学就得交钱。学费、书费,得用不少钱呢。”老郭说。

    自从按月发工资后,老郭每月领到薪水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邮局汇款。老郭今年40岁,常年在外做建筑工,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大的读高中,小的读初中。老郭月工资1300元,除去日常生活开支外,每年有近1万元收入。两个孩子读书,每年报名费要1000元,加上学杂费、生活费以及各种花销,每年花在小孩身上的教育费用达3000多元。

    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家庭教育支出普遍占了农民工家庭消费总支出的三分之一以上,如果在外打工收入不高,家中小孩又多,教育费用可能占总费用的一半以上。

    如果打工收入高,家庭负担轻,一年下来攒上几千甚至上万块钱,农民工另一迫切愿望是进一步改善住房条件。江苏扬州保应县广洋乡白鼠村农民工邱扣顺说:“如今打工赚了一些钱,就想把家中的瓦房换成楼房,看着别人家里楼房一栋一栋地盖起来,自家也不能落后。”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数农民工对家用电器并没有表现出想要更新换代的强烈愿望,最多也就是增加一些VCD之类的小电器。至于攒钱外出旅游,几乎无人有这样的打算。改善住房条件成了几乎供孩子上学之外农民工最主要的愿望。(杨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