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农业的路正越走越宽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8-05
    玉米脱粒了,玉米芯成了废物,还有用吗?有用。用玉米芯提炼木糖醇,产生的废物还可以做肥料;清澈的地下水在杂草丛生的渠道里渗漏跑冒,到地头时浪费了不少,怎么办?修建水泥化灌溉渠,白花花的地下水不再跑漏,长势不一的庄稼则可以按需补水……

    这一幕幕画面,正越来越多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与此相随的,是循环经济在农业领域的逐渐推广和应用。走循环经济之路,正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核心是什么

    循环经济正逐步走进广大农民生产生活之中。在南方农村较为普遍的用猪粪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用来照明做饭、废渣给果树蔬菜施肥的“猪—沼—果”、“猪—沼—菜”模式就是典型的循环经济模式。人们如今已经很熟悉这样的农业生产方式,以至于有人以为循环经济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就是这种直观的“圆圈”形式。

    事实上,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非常广阔。当我们说到精准农业、高效农业及生态农业的时候,它们已经包括在循环农业的范畴之中。循环经济遵循的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这一原则运用到农业领域,首要的就是节约,比如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电、节油、节粮等等。无论在种植环节还是加工环节,都要做到浪费最小,效益最大。面对我国人口多、耕地少、水资源缺乏的现实,推进和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显而易见的。

    潜力有多大

    我们既要看到循环经济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正不断加大,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也要看到这一领域还有大量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现状尚不容乐观。

    地力下降不可忽视。农业部对环太湖流域、珠江三角洲农产品出口基地、华北高效农业区及东北黑土区最新调查显示,平均每亩耕地的粮食生产潜力在400公斤—600公斤,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总体水平不高,而且一些地方还存在着重用轻养、耕层变浅、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低、费、污”问题明显等情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耕作技术有待提高。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尚小,专业化程度较低,不少在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耕作技术在我国推广起来还有相当大的难度。比如,以不烧秸秆、取消翻耕等为特征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较为普遍,美国95%的耕地实行保护性耕作,我国已推行了几年,目前已在北方13个省区303个县的874万亩耕地上显现了较好效果,但毕竟离普及尚远。

    科学施肥差距颇大。如果我国氮肥利用率能由目前的30%提高到发达国家的60%多,一年就可以节省氮肥2000万吨,折成尿素达400万吨。由于尿素产量中65%是以煤为主要原料,这一项就相当于节省几千万吨标准煤,等于建几个大型煤矿。

    水资源的浪费严重。我国水资源本就缺乏,而漫灌式补水在农业生产中仍较为普遍,加上沟渠河道的渗漏跑冒,以及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化肥、农药等的污染,缺口就更大了。

    要清醒地认识到,差距和缺口就是潜力与动力,这从另一个角度证实,循环农业之路在我国具有宽阔的开拓前景和广袤的发展空间。

     路该怎样走

    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态势,循环经济在我国工业体系中的应用也刚刚起步,应用于相对薄弱的农业领域则困难要更多一些。面对存在的种种困难,当我们以循环经济的发展眼光来审视农业的时候,首先需要以更长远的思路从制度和规范上着手运筹。这是因为循环农业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生态农业,节约资源离不开法律和规章的约束。

    发展循环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方面的综合配套,协同努力。目前相对紧迫的还是解决资金来源问题,而这仅靠农户和农业部门显然力有不逮,需要着眼以下两点。

    有赖于改革和优化农业投资体制。目前农业项目投资分口很多,比如,农户建沼气一事就由多个部门介入资金投入,以致有的地方相邻两个村,一个村建沼气有补助,一个村却没有,影响了农民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开发沼气资源的积极性。

    有赖于社会各界加大对农业的直接投入。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多种所有制的资金进入农业生产,尤其是循环农业,为其发展源源注入强大的后劲。这方面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域和项目相当可观,比如,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已多年“欠账”,目前全国8万多个水库中病险水库近3万个。又比如,进行耕地地力调查,摸清一个县的地力就需要几十万元经费,可现在全国用于此项的经费总额仅为1000万元,而耕地地力调查是基础性工作,只有摸清耕地地力水平和土壤养分状况,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农民合理施肥。

    循环农业之路正越走越宽,而循环经济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不但是大势所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迫切需要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只有这样,才能使之成为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农户共同的自觉行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