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农业别成了“麻秆打狼”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8-15
     夏日,下乡采访。乡间的景色很美,心情却轻松不起来,订单农业,一个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办法咋成了两头害怕的“麻秆打狼”?

    近年来,订单农业悄然兴起,为企业和农民搭起了市场经济的桥梁,为双方的互利互惠吃了“定心丸”,因而频频见诸于报端、文件。在一些地方,订单农业甚至成了解决农民“卖难”、保证农民增产增收的法宝和利器。可是,也有一些地方“定心丸”并不“定心”,一些企业领导和有关农民满肚子苦水。有的农民说,那是“麻秆打狼———两头害怕”!

    为什么?

    农民怕企业说了不算。一家县里的龙头企业与农民签了高价售种兔、负责防疫、按合同价格全部回收成兔的协议,5个乡的农民都养起兔子来,一时间,兔子盈室,农民们都以为发了大财。可到了回收成兔时,企业却找种种借口,始则拼命压价,最后干脆拒收,许多举债买兔的农民血本无归,还欠了一身债。

    企业怕农民拿合同不当回事儿。在乡下采访,有两件事感触良多。一个乡镇的农民与县里一家种子公司签了培育良种的合同,公司提供种子,进行技术指导。到了秋天,这个品种的种子紧俏,价格上扬,农民们便不信守合同,悄悄将种子卖给外地高价收购的商贩,那真是“风高月黑夜”,十多辆卡车悄悄地逐村“扫荡”,一夜间,全乡的种子荡然无存!那一纸订单虽具法律效力,但企业考虑法难责众,只好自认吃了个哑巴亏而作罢。

    还有一件事,更让人痛心,10个村统一搞了万亩葡萄园,丰收是丰收了,可由于一拥而上,市场狭窄,葡萄卖不出去,农民愁得吃不好饭、睡不着觉,乡长找到了在通化一家酒厂当厂长的战友,承诺接受全部葡萄,条件是农民送的葡萄必须符合酒厂规定的质量标准,乡长拍着胸脯担了保。没想到,酒厂在验收时却发现,葡萄筐上面一层是好的,下面却是乱糟糟连泥带土的烂葡萄,10个村的葡萄刚拉走了一半,酒厂坚决不收了,农民剩下的葡萄几乎都烂在了地里。厂长对乡长说,再也不和你这里的农民打交道了———一次烂葡萄的买卖差不多毁了一个产业,断了全村长远的来钱道儿!

    笔者以为,订单农业的良性发展,要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农村社会诚信的土壤,使诚信成为农民生产经营的信条;二是完善的约束机制。当前,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引导,让农民兄弟明白,市场经济实实在在是诚信经济,诚信也是财富,不诚信,谈妥的项目会吹,打开的财路也会关上;更要通过与农民利益相关的机制,鼓励诚实守信的农民有款贷、有订单、有钱赚,使诚信渐成风气。与此同时,企业也要自觉遵守契约,不能财大气粗就对农民傲慢无礼。农民尽管是弱势群体,可一旦他们寒了心,到时候别说是“定心丸”,“救心丸”也没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