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奶业发展硬伤应标本兼治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08-18
离开了优质奶源,奶业的发展形如无源之水。自身奶源的供给缺失,已经严重束缚了中国奶业高速发展的脚步。为了弥补奶源的不足,我国企业纷纷将眼光瞄准海外,一场进口奶牛热潮由此引发。而近期在河北、黑龙江、辽宁三省传出的低质洋奶牛事件不啻为一个强烈的预警信号,再次将本土优质高产奶源不足的奶业发展瓶颈暴露在世人面前。如何应对中国奶业发展硬伤,众多专家纷纷表示应标本兼治。

治标之法:“奶牛洋务运动”的进口关一定要把紧把牢

专家认为,在短时期内,靠我们自己解决奶源不足的问题可行性不大,尚需借助海外优质奶源的力量。但为了杜绝劣质奶牛流入我国,进口这道关必须把紧把牢。低质洋奶牛事件,从深层次暴露出当前我国进口奶牛热浪狂潮中的普遍隐患和监管软肋:具有进口权的中小公司泛滥,缺乏规范,不同管理主体之间也缺乏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尤其对奶牛进口后跟踪管理不足。一些专家为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亟须予以及时防范,把好进口关,广大奶农应予高度警惕。

有关专家分析,这一轮洋奶牛大量涌入国门,竟充斥着部分低质奶牛,暴露了我国目前在种畜进口、尤其是奶牛的进口上存在某些薄弱环节,监管不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中间商哄抬使进口牛价“虚高”。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对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进口奶牛七大省、自治区的调查显示,在奶牛进口初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18月龄以上带犊青年牛的价格才2000多元,而目前到养殖户手中的价格在20000元左右,13-17月龄未配种或怀孕前期牛到养殖户手中的价格也在17000-19000元之间。该研究所分析认为,导致进口奶牛价格偏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中间环节被垄断和中间环节过多,国内隔离场收费加价多,部分贸易公司借机倒卖牟取厚利。

二、引进速度过快成为“低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新、澳进口奶牛热的质量隐患受到业内有识之士的冷静质疑。据中国奶业协会掌握,澳大利亚共有奶牛180万头,其中经过荷斯坦牛协会登记注册过的一类优种只有50万头,而我们进口的奶牛基本没有澳大利亚荷斯坦牛协会注册过的,只是二类三类的。专家分析,有些企业为了赚钱,花高价从国外进口奶牛,结果却引进不少劣质奶牛,有些是整群买进来,其中有的牛品质很差,进来后还有个适应性问题。新、澳两国的牛都是散放的,系谱大都不很清楚,一些牛商甚至弄虚作假搞假系谱。这样的牛作为种牛用就很有风险,会把我国整个奶牛的繁育体系搞乱套,带来危险。

三、监管存在软肋,难把进口质量关。业内人士指出,种畜原来是国家垄断商品和国家一类专供产品,入世后进出口权放开了,好多原来不是这个行业的人转入这个行业,其中一部分中小进口公司凭自己的资质、经验、实力,很难到国外寻找到有质量、信誉保证的大供牛商,于是就把进牛质量标准降低,搞短期行为,有的国内中间商甚至跟海外供牛商串通搞假系谱。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调查认为,我国奶牛进口实行省市初审、农业部批准、进口公司代理、质检总局检疫的程序,主要问题是不同管理主体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尤其对奶牛进口后跟踪管理不足。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专业人员建议,严格进口资质审核,将接受专家的质量监督作为审批条件之一;理顺进口中间环节,对进口代理公司进行必要的整顿清理,降低中介费用,防止以次充好牟取厚利。

农业部有关人士也表示,奶牛的进口管理必须从三个方面加以强化:一是严格种奶牛进口审批管理,要求申请单位必须提供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提供《诚信代理承诺书》、《申请单位承诺书》和《种畜禽买卖合同》。二是实行专家把关制度,委托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对引进奶牛质量标准进行技术审查,审查不合格的,不予批准。三是加强引进奶牛的监管,引进种奶牛应当用于良种培育和改良,避免盲目低水平重复引进,坚决依法打击利用进口商品畜禽充当种畜禽高价倒卖的行为;对进口奶牛实行质量跟踪评价制度,并向社会公布评估报告。 

治本之策:加强我国优质高产奶源建设,打破奶源瓶颈

依靠洋奶源支撑本土奶业发展只是应急之策,专家指出,优质奶源这一核心技术旁落他人,极易导致整个中国奶业失去主导权、话语权。而加强我国优质高产奶源建设,打破奶源瓶颈才是长远之计。   

由于长期的封闭,我国在优质高产奶牛繁育技术方面总体水平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20多年。目前全国奶牛存栏数约1100万头,其中荷斯坦良种奶牛不足三分之一,全国成年奶牛平均单产仅为3500公斤左右,与世界平均5500公斤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此外,全国2000多家乳品企业大部分都没有形成自己的奶源生产基地。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沈镇昭指出,我国奶业发展要走质量主导型道路,要在改良奶牛品种和提高单产水平上下功夫,防止依靠增加奶牛饲养数量来增加牛奶产量的倾向。同时,我国应大力推广“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提高奶牛饲养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科学化程度。

一、扩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规模。专家指出,政府有关部门应考虑将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规模,将目前的每年测定6万头大幅扩大,同时建立健全中国荷斯坦奶牛品种和良种登记制度,使用的种公牛必须全部有后裔测定成绩,同时大力推广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

二、确立五大奶业产区的奶源大格局。除了良种匮乏外,小规模的分散饲养管理则是制约当前国内畜牧业、奶业健康发展的另一大突出瓶颈。为此根据全国不同区域的市场、资源、加工等条件,农业部现已确定出五大奶业产区,分别是大城市郊区产区、东北奶业产区,华北奶业产区、西北奶业产区和南方奶业产区,发展奶牛养殖小区,提高奶牛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饲养水平。沈镇昭说,确立了五大奶区后,关键是奶源基地要走高产奶牛园区和奶牛专业户并举的发展思路,同时在每个高产奶牛园区建立一个机械挤奶站。

三、乳品企业从无序竞争走向“抱拳头”。因奶源基地发展相对滞后,近年国内大大小小的乳品企业纷纷推出扩张战略,包括“跑马圈地”、“奶牛下乡”、“北奶南调”等,出现了“得奶源者得天下”之说。“目前国内奶源生产和乳品加工衔接得不够紧密,乳品加工和原料奶的布局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这一局面要尽快转变。”。因此农业专家建议,在奶业优势区域,应重点扶持面向全国或跨区域市场的乳品企业,同时培育区域内优势企业,打造我们自己的高产优质奶源生产基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