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面历史镜子映照新一轮油价风波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08-19
【编者按】3年前,原油价格还停留在25美元/桶左右,如今原油价格已经超过了60美元/桶。一些投行认为原油价格将继续向70美元/桶,甚至100美元/桶挺进。那么谁是原油价格高涨的幕后使者,是投机者或媒体的炒作,还是供求关系的失衡,或是所谓的飓风因素、炼油厂加工等问题?

也许我们不应该纠缠于现实短暂的涨涨跌跌,我们应该从广阔的视野、历史的角度去思辨和判断,本文或许可以帮助我们从这个角度去思考。

和其他商品一样,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对变化是影响原油价格走势的最主要的因素。在需求和供给发生偏离时,原油价格的波动性就会放大。需求和供给的失衡可能会使原油的价格周期绵延几年。

1948-1970

从1948年至20世纪60年代末,名义原油价格基本介于2.50-3.00美元/桶之间

1948年原油价格为2.5美元/桶,1957年为3美元/桶,增幅为20%。但如果以2004年的美元币值衡量,你会看到不同的景象:原油价格在15美元/桶至17美元/桶徘徊,名义油价增长的20%仅与通货膨胀相当。

从1958年至1970年,油价基本稳定在3美元/桶,但通胀调整后,原油价格实际是从16美元/桶下降至13美元/桶。

1971-1980

正是在阿拉伯国家对西方国家施行禁运的同时,美国将原油价格的控制权毫无保留地让位给OPEC。OPEC欣然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呼风唤雨”

1971年3月,德克萨斯州铁路委员会(Texas Railroad commission)首次取消配额制。这意味着,美国德克萨斯州石油生产商的生产不再受到配额限制,这也意味着美国将控制原油价格的权力转交给OPEC。在不到两年之后,OPEC才在一个意外的战争中,无意间发现自己影响价格的能力。

1973年10月5日,叙利亚与埃及携手对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这就是所谓的“赎罪日战争”。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站在了以色列一边。为了报复,阿拉伯国家联手对这些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施行禁运(embargo)。当时,阿拉伯国家每日减产原油500万桶,但由于其他国家提高日产量100万桶,全球日石油供应净损失400万桶。禁运一直延续到1974年3月,当时原油价格翻了两番,超过12美元/桶。

正是在阿拉伯国家对西方国家施行禁运的同时,美国将控制原油价格的权力毫无保留地让位给OPEC。OPEC欣然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呼风唤雨”。

从1974年至1978年间,全球石油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价位在12.21美元至13.55美元/桶之间;通胀调整后的原油价格呈现小幅下跌。

1978年11月至1979年6月伊朗革命期间,原油日减产200万-250万桶,石油生产一度中断。1980年9月,伊拉克攻打伊朗。两伊战争直接导致石油产量大幅萎缩,当时,伊拉克和伊朗每日生产的原油总共只有100万桶,比一年前减少650万桶,全球石油产量比1979年低10%。伊朗革命以及两伊战争的直接结果是使原油价格从1978年的14美元/桶一路走高至1981年的35美元/桶。

1980-1990

OPEC几乎从来没有有效控制过价格。作为一个卡特尔组织,OPEC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可行的机制来促进成员国严格按照限额生产

1979-1980年间,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亚马尼曾经不断警告过其他OPEC成员国,油价高企将减少消费,但当时没有人听他的。

消费者采用一系列措施来应对高油价,如在家庭中采用更多的节能设备,在工业生产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选用里程数更高的机动车。1980年至1986年,全球经济出现了衰退,石油需求出现了回落,石油价格也应声而落。

同时,高油价也激励了非OPEC国家的石油勘探和开采活动。从1980年至1986年,非OPEC国家日产量增加了1000万桶。OPEC面临需求减少和组织外供给增多的双重压力。

从1982年至1985年,OPEC曾试图建立配额制来支撑油价。但由于各成员国总是超过配额生产,这些尝试屡遭失败。在这段时间里,沙特阿拉伯扮演摆动生产国(Swingproducer,在石油生产中,通过调整产量来保持达成的卡特尔价格不变的生产国)的角色,但1985年8月,沙特阿拉伯筋疲力尽,最终前功尽弃。

1986年初,OPEC每日产量从200万桶上升至500万桶,原油价格在1986年年中跌至10美元/桶以下。

1986年12月,OPEC再次达成协议,目标价位18美元/桶,但这一协议在1987年1月再遭滑铁卢,价格仍然维持低位。

1990年,由于科威特再次入侵伊拉克,以及随之而来的海湾战争,石油价格步入上升轨道;但战后,原油价格又迅速稳步下跌,1994年通胀调整后原油价格几乎与1973年持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