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榨业:升值难阻外资进入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8-24
     人民币汇率小幅变动对大豆压榨业不会产生太大影响。而且我国人均豆粕和豆油消费量较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未来上升空间很大,汇率体制改革很难阻止外资进入中国大豆压榨领域的潮流。

    首先,升值对大豆采购成本的影响有限,决定进口量仍是压榨利润。如果不计港口费用、库存费用等,进口大豆完税价实际下降2%,但进口成本价格的下降并非意味着大豆进口量的增长,还取决于与此对应的销售价格及压榨利润。

    其次,内弱外强局面将持续。目前全国榨油能力已达7500万吨以上,日产1000吨以上的榨油厂形成的榨油能力也是在5000万吨以上,而实际上全国只需要3000万吨左右。这就造成国内市场严重供过于求,在庞大库存压力下,或者是资金链压力下,进口企业不得不争先恐后的抛售,所以国内价格一直偏弱于国际价格。豆油倒挂现象比豆粕更要突出,影响原因也是非常相似。

    再次,汇率变动对豆类产品出口价影响不大。中国豆粕对外报价基本上都是远期价格,虽然大豆采购成本下降会转嫁到出口价格,但影响并不大,原因在于我国今年豆粕出口竞争力较弱。近年国外大粮商都加大了投资南美榨油的规模,今年6月份南美和阿根廷的月榨油量都可以达250、270万吨,阿根廷的榨油成本远低于中国,甚至只有我们的一半,所以他们的出口豆粕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性较强。预期未来一段时期内,受南美出口豆粕的冲击,我国豆粕出口并不乐观,豆粕出口量仍较小。

    但是,汇率变动增加了行情变动的复杂性,游戏规则越来越复杂。如马来西亚的中央银行在人民币升值后就宣布实现对一篮子货币进行有管理浮动,马来西亚是棕榈油的生产大国,我国每年进口了大量棕榈油,报价货币多是美元,因此对我国而言在采购成本上可以获得收益,但随着马币的波动使得棕榈油未来波动更为复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