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蒙牛为“中国乳都”的腾飞插上双翼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8-25
     呼和浩特乳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伊利、蒙牛两大乳业巨头。伊利、蒙牛是“中国乳都”的两大支柱。 

    伊利集团利用十几年的时间由一个小企业发展成为中国乳业第一品牌。2004年,伊利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35亿元,资产总额达到48.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79亿元,净利润2.39亿元,与公司1996年上市之初的主营业务收入3.55亿元相比增长25倍、资产总额增长了18倍,净利润增长了6倍之多。2002年伊利液态奶产销量15亿包,2003年10月达到50亿包,2005年3月达到了100亿包,从15亿包到50亿包,伊利用了一年多时间,而从50亿包到100亿包,伊利也只用了16个月时间。 

    今年7月,伊利投资3.5亿元建设的液态奶新工业园全面投产,工业园的建成使伊利液态奶的产能扩大近一倍。通过3年内建成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新园区的建设将为伊利进入世界乳业20强打下坚实基础。 

    1999年成立的蒙牛公司实施“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发展战略。通过虚拟联合,采取托管、承包、租赁等方式,投入品牌、管理、技术、配方,与区内外8家乳品企业合作,盘活了近7.8亿元的资产,当年就实现销售收入4365万元,随后几年销售业绩不断被刷新。2004年,伊利、蒙牛分别实现销售收入87.3亿元和72.1亿元,位居全国同行业的第一、第二。两大龙头企业的迅速发展,为呼和浩特市打造“中国乳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大乳业巨头在新世纪陆续推出新举措,为乳业的发展提供新经验。

     

    奶源基地是乳业生产的第一车间。多年来,伊利公司始终视奶源基地建设为重中之重,从源头上保证产品的品质,为公司提供优质充足的奶源,确保公司未来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规划,2004年伊利公司大力推进“个体牧场+养殖小区+牧场园区+现代化奶站”的奶牛饲养模式,实现了奶牛饲养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模式转变。 

    依托公司的支持和发展,伊利原奶事业部开辟了三大奶源基地:①以呼包两市为重点的110国道沿线为基础的草原奶源带,日收奶量现在接近2000吨。②以黑龙江的杜蒙、肇东为基础的东北滨洲线奶源带,日收奶量1100吨。③以环渤海三角地北京、天津、唐山为基础的京津唐奶源带,日收奶量近1000吨。加上其他地区收奶量,目前伊利集团的日收奶量5000多吨,创历史最好收奶水平。截至2004年底,伊利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可控奶牛65万头,基础母牛约50万头,拥有现代化奶站1580多座,有100—300头的个体牧场和养殖大户85个,500—1000头的奶牛小区92个,1000—3000头的牧场园区5座。公司计划到2005年底使可控奶牛头数达到100万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