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国强:我国农业增长与结构变化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09-02
 提示: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的稳定增长,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顺利推进。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从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而随着收入的增长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

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的稳定增长,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顺利推进。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年下降。到2003年,农业占GDP的份额下降到14.6%,就业份额下降到49.1%。但农业农村发展仍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

农业增长的绩效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积极性,1978—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实际年均增长率达5%,蔬菜水果分别达7.5%、7.2%,而棉花则高达19.3%,远远超过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增长率。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从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人均食物占有量大幅增长,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1999年以来,由于农产品供需结构的变化,粮食出现减产趋势,1999—2003年年均减产4.1%。

分析我国农业增长的因素,既包括改革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制度创新的巨大作用,也离不开技术进步的贡献。同时还包括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以及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等。

农业结构变化特征

在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城镇化的推进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对肉类产品、水产品和水果蔬菜等的食品需求大幅度增加,农业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在农业总产值中,畜牧业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15%扩大到2003年的32.1%,水产品由1.6%上升到10.6%,而种植业则由80%下降到50.1%。

进一步观察,农作物面积中,粮食面积逐年下降,由1978年的80.3%下降到2003年的65.2%,而高价值经济作物面积不断增加,由19.7%增加到34.8%。粮食作物中,水稻、小麦面积逐步下降,而玉米面积随着畜牧业增长对饲料需求的增加略有增加。经济作物中,蔬菜、水果面积增加比较显著。

畜牧业也从过去单一结构逐步向多种畜禽产品发展的结构转变。如猪肉在肉类中的份额由1982年的83.6%下降2002到66%,禽肉由9.5%增加到20%,牛肉由2.1%增加到8.6%。

食品消费结构变化

随着收入的增长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国食品消费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

第一,农村和城镇居民的粮食和蔬菜人均消费量明显减少,肉类、水产品消费增加。如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比1983年减少了45%,农村居民减少14%;城镇居民人均肉类产品消费增加46%,农村居民增加69%。

第二,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差异呈缩小趋势。2003年城乡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差距为35.5%(1983年为56%);猪牛羊肉消费差距由1.9倍缩小到1.6倍,禽肉从3.1倍缩小到2.9倍。

第三,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异扩大。1985年—2003年,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差距从2.1:1扩大到3.4:1;食品支出占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从57.8%下降到45.6%,城镇居民则从53.3%下降到37.1%;城乡居民人均食品支出差距从2.0:1扩大到2.7: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