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价格上涨 各国开发新能源替代石油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9-06
    -德国:从菜籽中提炼柴油,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降低

    -巴西:用甘蔗开发乙醇汽油,占全国能源消耗四成多

    -南非:将煤炭液化成燃油,世界各国争相引进该技术

    

    编者按: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的压力下变得越来越贵。日前,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突破每桶70美元的心理关口。除了节约石油资源,开发新的石油替代能源已成为各国解决石油危机的另一条出路。在这方面,有些国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它们是怎么做的呢?请看本报驻外记者发回的报道。

    德国:生物炼油大行其道

    面对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德国政府积极鼓励石油化工企业,开发石油替代品,解决国内燃油问题。

    1988年,德国著名的聂尔化工公司首先从油菜籽中提炼出生物柴油。这种柴油不仅价格低廉,而且以植物作原料,燃烧彻底,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含量比使用普通柴油低50%,更有利于环保。生物柴油的出现,有效地减轻了德国石油紧缺的负担,得到德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为了鼓励生物柴油的生产,国家除了每年向种油菜的菜农提供适当的经济补贴外,还对生物柴油的生产、销售企业减免税收,为开发新品提供资金。目前,德国15%的加油站供应生物柴油,它已成为长途货车和公交汽车的主要油源。壳牌公司今年计划在德国北部投资4亿欧元,再建一个生物柴油提炼厂,预计2008年年产量将会达到2亿升。作为正式合作伙伴的大众汽车公司和奔驰公司也主动签约,承诺未来生产的私人轿车将不再需要改装,可以直接使用生物柴油。

    与此同时,德国人的买车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很多人放弃了速度快、耗能高的豪华车,改开小型节能车。以天然气和太阳能为燃料的新型车尤其受到德国人的欢迎。有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不但各大石油化工生产厂家推陈出新,不断开发新型燃油,就连老百姓也想尽办法寻找石油替代品。

    在德国,饭馆和小吃店的大量废弃食用油不能随意倾倒,必须向环保部门支付收集费,统一处理。两年前,柏林成立了一个名为“生物出租车”的公司。他们的汽车完全采用食用油为燃料。“生物出租车”公司的员工,每天从各个饭馆免费收集废油,经过仔细地过滤加工后,注入油箱和普通柴油混合使用。由于食用油也是从植物中提炼,原则上和生物柴油没有区别。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这样一箱“合成”柴油,成本不及普通柴油的1/4,比生物柴油也便宜近一半。只是在冬天的时候,普通柴油的添加比例要高于食用废油,否则汽车不容易打着火。如今,这个本来是为了省钱而想出的办法却成了一个赚钱的门路。柏林很多私人出租车和长途货车司机都向他们订购“合成”柴油。原来的几个普通漏斗,早已被新型的过滤设备所代替,食用废油和普通柴油的混合比例也经过化工专家的调试得到了认可。民间简易“合成”柴油,虽称不上是真正的石油替代品,但也算是老百姓在寻找新能源过程中的一次尝试。

    另外,从2004年1月起,德国政府作出在汽油、柴油中强制加入不超过5%的生物燃油的决定。这类从谷物、甘蔗、甜菜、木料,甚至是家庭生物垃圾中提炼的燃油,具有和生物柴油一样的优点:与普通汽油混合燃烧后,减轻了环境污染,进一步节约了能源。

    巴西:乙醇汽油使其不受世界油价影响

    近期世界油价猛涨,对各国的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然而,巴西的油价却保持平稳,经济稳中有升,被世界银行评为“最好、最健康的运行时期”。巴西从一个能源主要靠进口、经济常随世界油价波动的贫油国,发展到今天能源基本自给自足,其推广使用乙醇燃料、实行能源多样化的战略功不可没。

    巴西石油蕴藏量很少,直到近几年才发现了海上石油,但仍处于勘探阶段。上世纪70和8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沉重打击了能源依赖进口的巴西经济。巴西政府在大力发展本国石油工业未果后,转而研发替代能源。

    巴西根据本国的国情,以甘蔗为原料,开发乙醇燃料,全部或部分替代汽油,在全国广泛推广使用。经过近10年的努力,巴西今年已实现了能源自给,并成为能源输出国,乙醇汽油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地。

    为了推行能源替代计划,巴西政府通过国家法律,强制推广使用乙醇汽油。1975年巴西实施乙醇燃料计划并获得成功,开发了汽车用乙醇燃料。一开始,法令规定在全国所有地区销售的汽油中必须添加2%-5%的乙醇。此后,又陆续颁布法令提高乙醇的添加比例,到2002年,这一上限已提高到25%。巴西是世界上惟一不使用纯汽油做汽车燃料的国家,乙醇燃料添加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乙醇汽油约占巴西全部能源消耗量的43%。

    要推广使用替代能源,得有相应的技术和设备。巴西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投入巨额资金研制“乙醇汽车”。政府部门下令汽车生产厂商对发动机等设备进行相应的改造,规定无论是巴西本土生产的还是进口的汽车,都需符合使用乙醇汽油的标准才能在巴西销售。乙醇汽油则由批发公司统一负责调配添加比例,以成品乙醇汽油供给加油站,各加油站不得自行其是。1999年,巴西研制的乙醇汽车技术获重大突破,采用电子打火,增强了动力,乙醇汽车更加经济、耐用。2003年,福特汽车公司巴西分公司推出首辆汽油—乙醇双燃料车,在油箱内设计了“灵活燃料探测程序”,对注入油箱的燃料进行辨别并将信息传送到汽车发动系统。该类车既可单独使用乙醇汽油,也可使用任意比例的汽油和乙醇混合燃料。大众、通用和菲亚特的巴西分公司随后也陆续推出了可以使用乙醇与汽油任何比例混合燃料的汽车。

    目前,乙醇汽车的购车价格、车辆使用寿命和维修保养等费用都与汽油汽车持平。双燃料汽车的问世更解决了使用方便的问题,人们可以在任何加油站,根据需求加任何一种汽油。乙醇汽油的价格仅是纯汽油的60%左右。根据汽车的性能指数,使用乙醇汽油的惟一缺陷是使汽车的功率稍显不足,但是这一缺陷主要表现在高速行驶时,在限速的城市中行驶几乎没有影响。

    经济、实用、方便、省钱和环保使乙醇汽油受到巴西消费者的青睐。据巴西政府公布的数据,全国使用乙醇汽油的汽车超过1550万辆;完全用乙醇作燃料的乙醇汽车220万辆,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16%左右。在全国所有的加油站,乙醇汽油与乙醇燃料同时供应,任人选用。记者发现,如今使用这些新燃料的人越来越多。

    由于与本国支柱产业蔗糖生产相结合,巴西逐步形成甘蔗生产―乙醇燃料―乙醇汽车这一全新的生产链条,国际石油价格对巴西社会经济影响因而大大减弱,农民的甘蔗种植与蔗糖生产也相对稳定。

    在发展乙醇燃料的基础上,巴西近几年还加大了研发生物柴油的力度。2004年巴西政府公布了使用生物柴油的临时法令,宣布将于2007年开始在矿物柴油中掺加2%的植物油,到2012年增加到5%。巴西最大的棕榈油生产企业棕榈农业集团已在巴西北部的贝伦市建厂,并同里约热内卢大学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计划年生产生物柴油800万升。阿拉比集团也在东北部的皮奥伊州建厂,以蓖麻籽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并计划在中西部和南部建厂,使用当地出产的大豆和向日葵生产生物柴油。

    南非:煤变油技术走红世界

    南非几乎拥有世界上所有种类的矿产资源,却非常缺乏重要的战略资源———石油。为此,南非政府决定另辟蹊径,利用其居世界第五位的煤炭储藏摆脱缺油的困局。1927年,南非政府发表白皮书,正式将开发煤炭液化技术列为解决能源问题的战略重点。1947年,南非通过《液化燃料和石油法案》,将此战略重点正式以立法形式确定下来。

    上世纪50年代起,国际社会对南非的石油禁运和制裁,迫使南非加快了新能源技术开发的步伐。1955年,南非萨索尔(SASOL)公司成功生产出第一桶煤变油。50年来,该公司已经提炼生产出15亿桶燃料,是世界上惟一一个大规模煤炭液化的公司,也是南非最大的化工和燃料公司,其煤变油产品占南非燃油市场的28%,每年为南非节省的外汇高达51亿美元。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该公司又陆续建立了塞孔达等3个工厂基地。除了煤变油技术外,萨索尔公司还研制开发出一系列的石油化工产品,其石油产品占到南非市场的40%。

    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一路飙升和能源短缺日趋严重,使曾因廉价石油而一度遭到发达国家遗弃的煤变油技术,又重新被提到战略高度上来。许多有战略眼光的政府和企业纷纷将目光聚焦在南非,萨索尔公司因此成为国际上争相洽谈合作的香饽饽。美国、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都表示有意引进萨索尔煤变油技术。中国的煤炭、石化企业也一直在寻求与萨索尔公司合作,前来南非洽谈业务的中国代表团逐年增多。2004年,我国国家体改委与该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书,确定在陕西和宁夏投资60亿美元建立两个煤炭液化基地。

    南非虽然有了煤变油技术,也在南部沿海的莫索湾发现了天然气,但是目前对石油的进口依赖依然很强,市场上的燃油价格也随着国际油价而不断上升。和进口油相比,萨索尔公司的燃油质量与其不相上下;价格上,两者汽油售价完全相同,萨索尔公司的柴油比进口柴油还略便宜一些。因此,在成本变动不大的情况下,油料涨价给该公司带来了巨额利润。

    记者到加油站采访时,觉得萨索尔公司的燃油和其他油料使用起来没有任何区别,有人认为萨索尔的燃料更干净。萨索尔公司还在以大豆为原料开发“生物柴油”,研究表明,这种新柴油在性能上比普通柴油优越。该公司还计划在2006年推出“全世界最便宜的柴油”。

    煤变油技术使南非的能源问题大为缓解,经济的稳步发展也使其社会秩序更加稳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