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为何感觉不到物价涨幅回落 相关矛盾待化解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09-15
作为反映宏观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一直受到各个方面的密切关注。8月份这个指标公布后,有关这方面的两条报道引起了笔者关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称,8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只上涨了1.3%,这是2003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同一天,央行公布的三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却十分耐人寻味,城镇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为-12.5,较上季度降低1.4。其中有25.1%的人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较上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看,今年物价涨幅逐渐回落,而央行的调查却显示,居民对物价的满意度逐季走低。

其实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从今年年初就一直延续到现在。一方面统计数据一直显示居民消费物价持续走低,甚至有些经济学家在叫嚷通货紧缩就要来临;另一方面居民却没有切身体会到物价在走低,并且对于物价走高的心理预期在不断增加。

笔者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飙升,导致国内煤、电、油、运价格不断上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时,像水、电、油、汽等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必需品,一直在上涨,为上涨而召开的听证会一个接着一个,这就给百姓以物价上涨的真实感觉和心理预期。同时,商品房价格又居高不下,医疗费用、药品价格还在不断上涨。像商品房价格又没有统计在CPI指标里,而不断上涨的声音一直在百姓耳边响起,百姓怎能感到CPI在走低呢?

这种相互矛盾的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将给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居民切身生活带来巨大危害。一是给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带来难题。由于存在消费、物价以及经济增速的结构性矛盾,无论采取紧缩和偏松的财政、货币宏观调控政策,都会伤及一部分产业和群体,出现“按下葫芦起了瓢”的效应,使宏观调控处于两难选择的境地。二是直接危害百姓的切身利益。比如:按照一些经济学家的预言,我国将出现通货紧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为了拉动内需采取偏松的货币、财政政策,必然使煤、电、油、运、水、汽、医疗药品以及房屋价格进一步上涨,严重危害百姓切身利益。

因此,必须对当前的物价走势有一个正确判断。CPI官方统计数据必须与百姓实际感受结合起来考虑和权衡。8月CPI走低主要源于食品因素,排除食品因素后,核心CPI仍存在通货膨胀的因素。服务行业的价格变动在CPI里未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教育、医疗等服务行业的价格也没有得到应有体现。房屋价格以及国内成品油价格数次上调都没有体现在CPI里。因此,还不能轻言通货紧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