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向“三农”倾斜
东营统筹城乡发展纪实
编者按:如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难题。以著名农业专家卢良恕为代表的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不久前上书温家宝总理,对东营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东营跳出“三农”抓“三农”,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突破“三农”问题的“又一次革命”。本报记者对东营市的做法进行了调查,现将其刊出以供读者参考。
在黄河三角洲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山东东营市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经过4年探索实践,全市初步形成由城乡矛盾尖锐、工农差距拉大向城乡和谐方向转变。
“我们欠农民的账,欠农民的情”
东营市作为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属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一方面是日益繁荣的城市,一方面是生产落后、生活困难、生态脆弱的农村,两者形成强烈的反差。一段时间以来,东营市城乡之间的收入和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广大农民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但他们的生活却没有多大改善。从1983年东营建市起的十几年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997年,东营市农民人均收入只有220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还低73元。
农民情绪对立、上访事件增多,引起了东营市领导的不安。市委书记石军蹲点的麻湾村因为国家建设两次搬迁村庄,到1999年农民人均收入只有929元,农民喝的是坑塘水、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泞路,生产无门路,眼前是一片“蹲墙跟”的“抄手大军”。
在战争年代,东营是著名的渤海平原抗日根据地中心,先后有3万余名青壮年报名参军,3000余人牺牲,支援前线粮食17480吨,有4.8万人组成支前轮战营、担架队配合主力部队作战。自1961年开展石油会战以来,胜利油田在东营市境内占地达127万多亩。按照全市110万农业人口计算,每个农民向油田提供1亩多土地,每年少收700公斤粮食。在最困难的时期,农民把干粮蒸好、开水烧好留给石油工人,自己带着孩子外出要饭。
想到这些,东营市领导掉下了眼泪。在市委常委扩大会上,石军动情地说:“我深深感到对‘三农’既欠账、又欠情,应当还账于‘三农’、倾情于‘三农’。”2001年,他们率先在全省提出统筹城乡、以工促农、倾斜“三农”的发展战略。
“用老板的钱干发展的大事、用财政的钱办百姓的难事”
东营是在一片荒原上建起来的城市,经济基础薄弱,城乡统筹、以工补农是在财政异常艰难的情况下起步的。
发展的大事要干,百姓的难事也要办,那么,用什么方式“干发展的大事”,用什么办法“办百姓的难事”?东营市领导认为,财政支出要更多地支付社会和谐成本,他们提出了“用老板的钱干发展的大事、用财政的钱办百姓的难事”的新思路,有效地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的难题。
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等市场化运作形式,积极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到东营投资,干好发展的大事。1999年以来,全市引进外来投资项目1.5万个,到位固定资产投资290多亿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他们用股份制形式融资16.7亿元,建成了山东第一条“股份高速”——东青高速公路;由一家外来企业投资4.5亿元,建成了山东最大的城市公园——清风湖公园;用BOT形式融资2.8亿元,建成了利津黄河公路大桥。
另一方面,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资金倾斜力度,办好百姓的难事。他们通过腾出财政资金,压缩一般性开支,挤出行政经费,集中投向“三农”,着力办好事关农村长远发展的大事、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难事、群众最急需最期盼的实事。去年市级财政用于扶持“三农”的资金达到4.6亿元,占市级财政支出的29.6%,今年安排了5亿元。同时,调动各方面力量支持“三农”,近五年全市投入“三农”的资金达65亿元。
统筹城乡发展的两个长效机制,确保了东营市由城乡对立、贫富悬殊向城乡和谐方向的转变。
一是倾斜“三农”的领导机制。东营市领导认为,“三农”落后的原因主要是政策问题。长期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主要靠政府投入,农村则大多靠农民掏腰包。为此,他们坚持在领导力量、工作队伍、经费投入上向“三农”倾斜,做到“四个优先”:安排财政预算优先考虑“三农“投入需要,规划实施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优先考虑农业发展,兴办社会事业优先考虑农村要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优先考虑困难群众。
二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推进机制。按照工农互补、以城带乡的思路,趟出“五统”并举的路子。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在制定发展计划、研究重大政策、调整利益关系时,把“三农”放在突出位置;统筹城乡经济发展,重点发展优势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统筹社会城乡事业发展,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实现农村中小学微机联网校校通,努力使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里同样的就学条件;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通柏油路、通客车、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在解决农民“吃水难”、出行难的基础上,加快村庄建设改造和环境整治,让村庄绿树环抱、村内整洁优美;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确保人人过得去、争取人人过得好”,广大农民不再为基本生活担忧,看病可以像干部职工一样能报销,学生也不再因贫困而辍学、弃学,老人们安度晚年,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贫有所帮、灾有所救、居者有其屋。
外出的打工妹回来了
4年来,东营市大规模组织资金和人才向农村倾斜,已经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反映在农民身上。
利津县赵家村女青年孙广美,中学毕业后先后在东营、济南、北京打工,看到政府对农业投入加大,干农业收入提高,毅然回乡承包了245亩荒碱地,挖坑筑成高台,台田种棉花,池塘养鱼,盐碱随深沟排向大海,解决了荒碱地旱、涝、碱三大难题,一年收入20万元。今年她又承包1500亩荒碱地。
利津县把这种“上粮下鱼”的科学种植方式与股份制投入开荒结合的模式称为“广美模式”,几年间发展为“政府统一规划、农户入股开发、公司统一管理”的市场化开发机制,新开发荒碱地9.2万亩。去年,全市采取这种“上农下渔”模式开发荒碱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比上年增长24%。
目前,东营农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喜人景象。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农村孩子享受到了与城里同样的就学条件,农民享受到了便利的卫生医疗服务,整个农村村庄实现了绿化、街道实现了硬化、庭院走向美化。全市一直没有发生影响重大的到省进京滋事事件、没有发生影响重大的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影响重大的治安灾害事故,广大群众安居乐业。
4年前,不少人担心东营市把资金向“三农”倾斜会影响政绩,是“把金子贴在屁股上”。市委书记石军说,顶多是多坐几年冷板凳罢了,咬咬牙坚持一下,也许能打开新局面。4年来,东营的工业与城市发展速度不仅没有慢下来,而是发展更快了。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存款等主要指标,在山东省17个市中名列第一。地方工业主要指标近几年增长速度超过50%,两年翻一番,外经外贸从全省倒数第一连超六个市。
一周热点
- 2019-08-30中央下发铁令!19年限养令、禁养令撤销!19年玉米生产者补贴确定,即将下发!
- 2018-08-05智慧养猪驱动 ——首届中国智慧养猪产业实践峰会在京召开
- 2018-03-27双胞胎第三代教保料“健康三宝”掀起抢购狂潮:仅发布会当天销售突破5000吨!
- 2017-10-11双胞胎集团9月份销量再创新高,突破86万吨!
- 2018-04-092018饲料工业展览会展商名录
- 2018-10-26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关于发布《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蛋鸡、肉鸡配合饲料》2项团体标准的通知
- 2015-11-02双胞胎集团推出“三胞胎”直销大猪场
- 2018-03-08全国猪场大咖将齐聚三亚与双胞胎集团共谋猪事
- 2017-11-20年销量突破900万吨,双胞胎再现王者风采!
- 2019-03-26来2019河北饲料峰会 见证行业发展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