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经济发展战略定位与新型工业化之路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10-17
    回顾新疆50年经济的发展,在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西部大开发和国际化战略的纵深进程中,在稳定与发展的博弈下,一块充满潜力的经济区,正在我国六分之一的国土上孕育、隆升。而新疆经济发展战略定位、战略体系如何确立?新型工业化路径该怎样选择?将是未来10年乃至20年需要我们解决的重要命题。

   
一、探寻新疆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轨迹


    新疆地处亚欧腹部,是继北美经济圈、欧盟经济圈和东亚经济圈后的全球第四大经济圈--中西南亚经济圈的重心区。新疆幅员辽阔,远离周边国内、国际大都市,融资源富集性与沿边性、多民族性和移民聚居性、内陆干旱气候与绿洲经济为一体,属于典型的内生性经济区域。为此,在经济发展中不可能走沿海、内地已有的区域发展模式。独立的经济区域、远离中心消费城市、受物流条件和市场规模限制是目前新疆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同时,新疆是典型的绿洲经济,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严重不足。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河流断流、湖泊干涸、土地荒漠化,风沙侵袭严重。因此,生态环境是新疆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底线。

    在新疆自然和社会条件下,探寻半个世纪发展战略转型的轨迹,新疆经济历经了三次飞跃,正面临第四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提出并将新疆发展成为十大生产基地(畜产品基地、棉花基地、甜菜基地、瓜果基地、石油基地、煤炭基地、化工基地、棉纺织基地和毛纺织基地、制糖基地),确立了以建设生产基地为导向的发展思路,实现了农牧大区向资源基地建设的战略转向,称为第一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面向两个市场,抓住三大机遇,发挥两大优势,实现四个突破"的发展方针。明确提出把建设生产基地与优势资源转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即由生产基地建设到资源转换思路的飞跃,称为第二次飞跃。

    第三次飞跃:90年代中期,在优势资源转化的基础上,围绕新疆优势资源,突出重点、突出资源优势和优势产业,提出以"一黑一白"战略,实现由资源转化向产业聚焦发展的转变,称为第三次飞跃。

    第四次飞跃:"十五"期末,在新的形势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进一步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重点发展油、煤、矿、特及适度发展高新技术等五大支柱产业,面临由资源型产业向新型工业化的转型,称为第四次飞跃。

    新疆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了三次大的战略转型,而每一次战略转型均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三次战略转型和经济飞跃均依赖着自然资源的开发得以完成,而正在进行的第四次转型将更主要依靠的是除自然资源之外的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提升新疆经济发展的内在质量,才有可能完成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过渡。

   
二、对"唯自然资源拉动型"经济发展观的审视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油、煤、电、运全面紧张,能源和原材料结构性缺口加大,企业和百姓不得不承受原材料和商品涨价、拉闸限电、限运的痛苦;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开始出现下滑趋势,外向型经济的增长后劲乏力;国际贸易环境多变,不少来料加工型制造企业生存艰难;国企体制改革仍需攻坚,民营经济在各地的发展仍不均衡。在全国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新疆因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成为我国重要的资源战略承接地的优势凸显,越来越具有投资吸引力,为此出现大批客商进疆开矿、挖煤、淘金和油气加工等,投资环境已经顾及不多,只要有资源,就跑马圈地,各地政府则以更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开发热情空前高涨,新疆资源又面临着重新洗牌的格局。

    资源开发带来的经济增长,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是近年来新疆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从新疆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轨迹可以看出,新疆经济主要围绕其自然资源优势逐步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一批典型的以采掘和原材料工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属于典型的自然资源过度依赖型的发展思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以自然资源为主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特别是知识经济为特征的现代社会,自然资源和一般劳动力资源的作用相对下降,其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资源性产业对地区经济的持续带动性差,受市场﹑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影响,产业发展相对不稳定,资源的消耗使其开发成本越来越高,易导致产业衰退,破坏生态环境,往往表现出"不经济和不可持续性"。

    目前对新疆自然资源的全面开发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觉:

    第一,新疆各级政府部门不断降低开发条件,使一些规模很小,开发手段落后,单纯以资源初级开发为主的企业有机可乘,进行资源倒卖,追求短期利益,资源利用率低下。

    第二,在资源开发的产业链上,我们处于最初级的上游,属于资源的最初级加工,新疆大量原料资源外运,对下游产业依赖度高,投资大、回收慢,效益低下,加上新疆非常有限的运输条件,一旦下游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定会波及上游产业,最后势必造成人去矿空,资源严重浪费。

    第三,我们的资源开发承接了内地企业因环境压力及产业升级而实现的能源型和初级加工产业的区域转移,使一批高耗能、重污染工业上马,但新疆水土和绿洲生态环境能否承载起如此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我们是否还要走"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值得思量。新疆生态环境脆弱这已经成为共识,虽然我们都高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但新疆的现实状况表明,生态环境危机已迫在眉睫,楼兰的消亡就是前车之鉴。

    第四,眺望未来,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靠什么,我们仅有的就是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当资源大规模开采,过度消耗,面临枯竭时,而支撑我们新疆未来持续发展的新增长模式尚未形成,那我们还靠什么发展?恐怕连生存都成问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所以,新疆经济必须强化资源环境危机意识,必须发展循环经济以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必须发展清洁生产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成本,必须发展绿色经济以减少消费过程对生态的破坏。惟有如此,才能实现新疆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向生态工业文明的跨越。培育出人与自然、人与人双重和谐的生态文明。历史经验和实践证明,经济发展最终要实现理性的回归。

    "资源竭、经济衰"不是我们所要的结果,"唯自然资源拉动型" 不是未来新疆经济发展思路的选项。欧美经济发展史表明,自然资源拉动型是一种不经济的模式,高消耗、低产出,而知识资源拉动型是新的模式选择,愈是对知识资源倚重,经济发展愈可持久。

   
三、新疆更应发展"知识资源型"经济模式


    一般认为,新疆除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外,远离市场,缺乏资金、人才和管理,只能发展"资源输出型、产业初加工型"的低端经济,这在我们的意识中似乎已经根深蒂固,成为惯性思维。随着科技的进步,自然资源和一般劳动力资源作为一种初级生产要素,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减弱,而技术﹑管理﹑信息﹑专利﹑品牌﹑网络﹑环境等后天获得性资源和创新人才的作用渐显其重要性。

    第一,把知识资源开发与自然资源开发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自然资源富集的地区主要着眼于开发自然资源,我们称之为发展的路径依赖。新疆对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有较强的依赖性。但自然资源受到市场需求及市场价格的强烈波动的影响,往往地区的发展速度及水平也是随之波动的。反之那些知识资源丰富的地区却有较快、较稳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能够实现可持续的高增长。因此,在新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条件下,一个地区是否能够快速发展,已经不仅取决于是否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取决于是否有丰富的知识资源。因此,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知识资源匮乏,技术、人力资本短缺,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不能积极主动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徘徊在低端经济的原因。为此,如果我们不能走出这个恶性循环,不能积极培育形成良性循环,新疆经济发展未来不可能形成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新疆更应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知识密集型产业。新疆远离中心消费城市,具有市场外向型明显、运输成本高昂、生态承载能力低下等特性条件约束。目前新疆主要以原料输出型和初加工输出型为主,附加值低,而且受物流运输瓶颈严重制约,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原料输出与最终产品输出的收益比为1:3,尤其远离中心消费城市,往往是新疆原料输出经过加工再进入新疆,产品仍然具有竞争优势。但如果利用新疆丰富的原料,进行加工形成最终产品,运往内地城市和国外成本肯定要比输出原料低廉,这个账谁都会算,关键是我们不具有发展技术型产业,形成最终产品的条件和土壤,尤其是科研、人才、技术、市场和其他社会配套条件,而这个条件和土壤需要持续不断地培育。

    所以,新疆经济发展更要大力培育、开发、利用知识资源,由原来的轻视知识资源开发转向着眼于或主要致力于人力资本的开发,使知识要素成为加快新疆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要素资源,同时也成为推动改革、加快开放的最重要的动力。

   
四、新疆经济发展战略定位与战略体系构建


    新疆50年以来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近年来保持年均9%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可相比内地的经济发展,新疆仍然面临着相当大的差距。如何探索出一条资源依赖性弱、生态环境破坏小、能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性经济循环体系和发展模式,对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此,首先必须明确新疆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只要定位准确,方向没有问题,宁愿速度低一点,步子缓一点,换取的经济发展成果实一点,坚持通过若干年的培育和发展,相信肯定会有成效,而且这种成效必然是伟大的!

    确定新疆经济发展战略定位,并非单一资源转换或者强化单一产业,更应该考虑新疆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特性。而脱离未来一段时期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谈经济发展都不是实事求是,不能真正体现科学的发展观。为此,结合发展与环境的双重目标,我们认为,未来新疆经济的发展定位于"绿色战略",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新疆" ,而绿色战略并非狭义的绿色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概念,而是基于生态环境,走一条依靠自然资源和知识资源互依,并逐渐向知识资源倚重的经济发展之路。新疆绿色战略应是一个综合性的战略体系,由以下八大战略构成。

    第一,生态战略。生态环境是新疆经济发展的底线,突破生态底线的所谓"发展"将是得不偿失的。新疆除一些固有资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王牌则是尚未全面污染的环境,具备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的条件,为此明确提出打造"绿色新疆"整体品牌,改善和保护新疆生态环境,遏制自然环境不断恶化趋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防止工业化对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第二,知识资源战略。知识经济发展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为:知识促进教育普及,提升劳动生产率;知识发展直接改善人类的健康状况,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知识促进社会转型,是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的推动力;将知识资源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比自然资源更具有活力和推动力的核心资源,充分利用当前发达国家所提供的知识、金融、信息、教育、技术要素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强化新疆获取外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本地区知识的能力,提高全体人民吸收知识的能力和交流知识的能力,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知识、信息、教育、技术差距;加速发展各类教育,将新疆发展成为大学、职业教育集聚地,实现教育产业跨越式发展;加速科技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

    第三,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人力资源不足,人才短缺是制约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人力资源同其他资源一样,呈现"马态效应",越是不发达地区,越容易流失人才。新疆每年人才流失严重,为此新疆吸引人才比其他地区难度更大,更要放到重要位置,没有人才的支撑就没有经济效益和质量和社会文明的提高。新疆人才资源首先要从体制创新入手,以优惠特殊政策实现人才向本区域集中聚、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和满足本地产业和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就业机会,缓解失业。激发全民创业意识,扩大全民的发展机会,提高全民的发展能力,为人民提供多种发展的手段和途径;建立灵活竞争的劳动力市场,鼓励城乡与地区间人口和劳动力流动;实施城乡新的反贫困计划,扶贫到户,对弱势群体予以特别的"人道关怀",消除收入贫困、生活贫困、知识贫困和权利贫困。

    第四,开放型经济战略。围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加速和强化国内外技术引进、转移和扩散,吸引国内外资金和人才,在更大的范围内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乃至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央应支持西部地区优先实行开放政策,将新疆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区,实行贸易自由化政策,在新疆优先争取开放垄断行业和博彩等特殊行业,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让新疆充分享受到资源全面开发,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继续强化东联西出、向西开放战略,使新疆成为中西南亚国际经济中心,复兴丝绸之路,提高新疆通往国内国际的通运能力,加快航空、铁路、公路、航运、油气管道、电力、通讯等网络建设,积极吸引国际金融组织和资本参与融资、参股和建设。建立开放型社会,必须要求全面开放市场,实现游戏规则透明化,要求每一个社会的主体-公民,也应当是开放型的,具有同世界交流的心理准备和开放意识,需要掌握同世界对话的能力、知识储备和素质。

    第五,通道战略。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拥有17个国家一类口岸,是中国连接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的重要陆路通道。从资源结构看,中亚国家的石油、天然气等与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互补性;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中亚国家经济正处于恢复与增长阶段,消费市场正待开发,这为新疆地产品和国内产品向西进入这一区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长远发展来看,新疆周边的南亚、西亚、俄罗斯及东欧,都是我们可利用的潜力很大的市场。显而易见,新疆已经成为向西开放的陆上通道和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前沿阵地。

    第六,结构调整战略。大幅度压缩和调整附加值低、供过于求、成本能耗高、污染大的资源初加工型的传统工农业产品,发挥生物资源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丰富的优势,以体制创新为动力源,以知识和人力资源为推动力,发展具有市场前景、地方特色的产业与产品,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和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形成产业竞争优势,这也是新疆独特的自然条件、区域特性及物流条件所决定的。

    第七,品牌化战略。区域经济高度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拥有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和产品品牌,产品品牌与区域整体品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宣传方式和力度制约,新疆制造的产品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给人的印象是简单、粗放、原始,而真正新疆所独有的生态特性、资源优势、文化特性等尚未完全表现出来,从而影响国内国际资本、人才等经济要素向新疆聚集。同时,新疆的制造业产品品牌寥寥无几,经济发展主要靠国家投资拉动,以资源初加工和输出为主,从而严重影响和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根据新疆独有的生态区域、无污染的环境条件、神秘的西域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新疆应明确提出并着力打造"绿色新疆、文化新疆、魅力新疆"的整体品牌形象,同时,应重点支持培育一批具有能发挥新疆独特优势,并能直接影响市场的产品品牌,才能支撑新疆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八,城市集群战略。实践证明,没有市场的产业来推进经济发展只是空中楼阁,而新疆远离中心消费市场,要解决市场问题,单纯依靠外部市场成本太高,风险较大,完全依赖内部市场,需求不足,为此必须两条腿走路,开拓利用国际市场,同时培育内部市场,通过大力实施城市集群战略,发展都市圈经济,培育新疆内部市场的循环体系,扩大消费需求,从而拉动全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在新疆培育发展形成一批拉动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经济圈,以乌鲁木齐大都市经济圈为核心和衔接地,重点发展以克拉玛依市为中心的准葛尔经济圈、以伊宁市为中心的伊犁河谷经济圈和以库尔勒、阿克苏、喀什等区域中心城市连接的南疆城市经济带(或进一步扩展为环塔里木城市经济圈),再通过中心城市辐射积聚带动周边产业城镇和小城镇发展,通过城镇化与工业化有机联系,以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升城市化水平和切实增加城市居民和农牧民收入,扩大内部市场需求,提高消费能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五、新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点


    经过50年的不懈努力,新疆已初初步形成了以石油石化、纺织、特色轻工、建材、机电为主的资源型工业结构体系,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强势企业迅速崛起。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一批事关新疆长远发展的水利、交通、能源、通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陆续建成,这为新疆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独特而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使新疆已成为国家重要资源战略要地,为新疆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托。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是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历史任务。为此,必须符合新疆的实际情况,走新疆特色之路,推进新疆新型工业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是新疆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必须在绿色战略定位的基础上,以绿色战略指导工业化的进程。

    二是处理好工业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新疆生态环境底线不能突破,新疆工业化首先是绿色生态的工业化。

    三是新疆工业化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特色之路。新疆工业化是循环经济的工业化。

    四是新疆工业化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开发问题,避免上游过度开发而下游市场冷淡,在能源紧缺的时期,所有西部城市能源工业一哄而上,但规模达到饱和,市场肯定会出现结构失衡,一批能源项目将纷纷下马,为此必须结合下游市场方向和趋势统筹考虑,避免两张皮。

    五是新疆工业化必须与新疆物流条件相匹配,重点改善新疆物流条件,发展适合新疆物流运输条件的工业之路,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下游终端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

    六是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避免不论规模大小企业无条件进入新疆自然资源领域,造成新疆资源盲目过度开发,要倍加珍惜资源。

    七是新疆各级政府在推进工业化时,要客观、实事求是,真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优化工业布局,要围绕全疆一盘棋的思路,避免工业项目重复上马,遍地开花的状况。

    八是处理好工业化与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升的关系,工业化必须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相匹配,避免工业化唯GDP崇拜,真正能让老百姓享受到工业化发展的成果,以切实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为根本,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在对50年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明确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和体系之后,并通过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建设,新疆经济必将生铸辉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