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乳业发展成功路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10-21
乳业是新西兰的支柱产业,全国奶牛牧场约1.5万个,平均面积在200-300亩。2005年全国约有530万头奶牛,以贺思丁奶牛、泽西奶牛、阿舍尔奶牛为主要品种。历史上,新西兰很早就出现了依托畜牧的乳品生产加工行当。在这个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乳业这一传统产业不仅没有萧条,反而发展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柱。最近,记者对新西兰的乳业现状进行了一番考察。

--潇洒牧民威尔顿

威尔顿在新西兰畜牧业产区汉密尔顿拥有150亩牧场,185头奶牛,每年产鲜奶约80多万升。威尔顿说他一年大部分时间都被“拴”在牧场上了。

40岁出头的威尔顿是家庭牧场的第五代“传人”,他的家就建在牧场上。由于挤奶、施肥、播种都是机械化操作,威尔顿一个人基本包揽了牧场的所有活计。

威尔顿以“牧民”自称,不过同祖辈相比,如今的日子潇洒许多。作为当地一个乳业合作社的股东之一,威尔顿不需要操心牛奶的销路。合作社每天到牧场收集新鲜牛奶,根据协议价格每个月向他支付收奶的钱款。他常年聘请了当地一位经验丰富的牧业顾问,随时获得养育奶牛和维护草场的最新信息和建议,配种需要的良种公牛则由签有服务合同的种牛公司提供。

不过,威尔顿也不轻松。合作社依据蛋白质、脂肪等各项指标将收购的牛奶分为不同等级,收购价格差别很大。为了卖得好价钱,威尔顿要在奶牛和牧场上下很多功夫。威尔顿还是他所在合作社牧农选举出的董事会成员之一,要定期开会,听取和研究董事会指定的合作社管理经营部门提交的报告和计划,制定和调整合作社经营销售发展战略,审核合作社年度财务报告。

--老合作社走新路

塔图瓦公司是新西兰最老的乳业合作社,设在牧业产区汉密尔顿近郊。公司布局紧凑,100多个合作社股东的牧场分布在周围10公里,现代化的乳品加工厂就设在公司总部一侧。

公司行政总裁迈克·马休斯博士说:“合作社创立时不是这样,经过近百年的产业竞争才形成了如今的布局。新西兰乳业没有任何政府补贴,只有立足盈利、降低成本才能生存,这是乳业合作社成长壮大的原因。”

目前新西兰乳业基本实行合作社经营形式。合作社按照现在企业制度建立,有董事会和受托经营的管理层。迈克·马休斯笑说他是合作社的最大“打工仔”,他和公司167名管理营销人员一道对合作社牧场主负责。公司的职能简单说就是收集牧场的鲜奶、加工成各种乳制品,卖出去,最终实现盈利。

尽管目前公司生意不错,但马休斯说他压力仍然很大,其中一个原因是来自国内最大乳业集团方塔拉公司的竞争。2001年,政府性质的国家乳品局和基维乳品公司、新西兰奶制品集团合并,成立了全国性合作社方塔拉公司,成员分布在全新西兰,占新西兰全部奶农数量的95%,拥有约400万头奶牛,是世界最大的奶制品外销公司之一。

马休斯说:“我们必须走新路子,否则迟早会被方塔拉吃掉。”塔图瓦公司近年主攻高附加值的高级乳酪、酸奶、黄油等奶制品的生产,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

--家畜改良效益至上

新西兰乳业在世界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具有近百年历史的新西兰家畜改良公司的科技支持功不可没。到如今,新西兰的500多万头牛整体性地处在世界良种前沿。  据家畜改良公司科学家徐振忠博士介绍,新西兰的国家奶牛育种目标是培育能够最有效地把饲料转化成利润的奶牛。新西兰的国家育种目标用育种利润指数来衡量,新西兰是世界上唯一把体重纳入育种指数的国家;再有,新西兰的育种目标特别注重提高牛奶固体物质(脂肪和蛋白质)的重量,因为新西兰的大部分牛奶都被加工成产品出口,奶中的水分会增加运输和加工的费用。

新西兰家畜改良公司为了确保科技领先优势,不惜重金从世界聘请顶尖科学家。经过多年努力,新西兰奶牛的高产高效在多个国家(波兰、加拿大、爱尔兰和新西兰)和不同的生产体系(全混合饲料舍饲,半放牧和全放牧)下所做的对比试验中都得到了证实。

新西兰家畜改良公司还拥有新西兰唯一的“国家奶牛信息数据库”,记录着1984年以来3000多万头奶牛的信息。现在,新西兰几乎所有的奶牛在这个数据库里都有完整而详细的记录,相当于给每头牛上了个“户口”。

公司的一位高级管理人员对记者说,乳业的国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新西兰牧场面积和奶制品生产总量不占绝对优势,而且乳业不受政府补贴,要确保国际市场份额,必须提高养殖和生产效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