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当前价格的“涨”与“落”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11-02
     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幅度虽有小幅波动,但呈现出逐步走低的趋势,CPI的同比上涨幅度,一季度为2.8%,二季度为1.7%,三季度下降到1.3%,而其中9月份的上涨幅度仅为0.9%。随着CPI上涨幅度的逐步走低,中国是否已出现通货紧缩再次成为有关各方议论甚至争论的焦点。到底应如何看待当前的价格形势,在此谈点个人的看法。

    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叫做通货紧缩。其次,需要弄清楚造成通货紧缩的原因。最后,才能根据当前的情况给出正确的判断和相应的对策建议。

    根据有关经济学的理论,所谓通货紧缩,是指各类价格水平的普遍稳定下降,或者说是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下降。按照这一定义,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出现通货紧缩。因为今年前三个季度,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仍上涨2%。其中的居住类价格指数仍上涨5.4%。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4%(其中,9月份同比上涨4.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2%(其中,9月份同比上涨7.1%)。衡量价格总水平变化的指数――GDP平减指数,前三季度也比去年同期上涨4%左右。此外,从信贷的增长速度和需求的增长速度看,也还不能得出我国已经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结论。因为,9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9575亿元,比上年9月末增长13.8%。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和净出口需求也很旺。

    关于通货紧缩的原因或导致价格水平下降的因素,一般主要有,信贷或货币供应量太少;总需求明显不足;生产成本下降;劳动生产率提高等等。如果是由于前两个原因,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但如果是后两个原因,则对于整个经济来说应该是好事,只是一般很难出现,即使出现也很难长期维持。目前导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偏低的原因,显然不是前者,而主要是后者。

    具体地说,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全球化,产业分工国际化。它使得各个国家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使生产要素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这显然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我国的劳动力供给非常充裕,且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不到位。三是高储蓄率和高外汇储备及大量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资金价格相对便宜。四是由于地区之间的残酷竞争,我们对资源的保护,对环境的保护还很不到位。五是近几年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了生产能力的集中释放。还有就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投资品生产行业和投资品价格之间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自我循环。使得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很难传递到居民消费价格上。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事实上,我国在2003年和2004年经济增长已经出现增长过快苗头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幅度也是很低的。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仅上涨1.2%,2004年剔除粮食价格上涨导致的食品价格上涨因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仅上涨不到1%。因此,我国当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不高的问题,应该客观分析和认识。特别是应该看到,在需求仍比较旺的条件下,由于供给能力集中释放导致的价格或价格涨幅下降,并不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明显下滑,因为需求与供给这两条腿中,目前相对“短”一些的需求这条腿也并不算太“短”。

    尽管目前还不能说我国已经出现通货紧缩问题,但当前的价格变化趋势也折射出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些问题。因为对于发展,特别是对于投资者来说,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是不利的。

    理想的状态是,在使各类价格能够基本反映市场供需状况,正确引导供给和需求的前提下,把价格控制在比较温和的上涨区间。而我国目前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信号均远未达到理想状态。如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问题;一些基础公共产品和服务价格的水平还不能准确反映市场供需状况的问题;一些商品的价格还掺杂着政府间竞争的因素,吃资源饭,吃环境饭,吃子孙饭的问题还没解决等等。

    对此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做到未雨绸缪,既要监测和控制好价格的走势,更要通过改革建设好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以使价格对中国的发展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促使整个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