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农业概况
一、丹麦概况
丹麦王国位于欧洲北部,包括日德兰半岛、西兰岛、菲英岛、洛兰岛等480多个岛屿组成。丹麦是斯堪的纳维亚3个王国中最小的一个,面积4.3万平方公里(不包括格陵兰和法罗群岛),南北长360公里,东西宽400公里,面积比我国台湾稍大。丹麦处在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隔海与瑞典、挪威相望,日德兰半岛南端同德国有一段约68公里长的陆地边界,在地理、文化、商业上是联结斯堪的纳维亚和中欧的桥梁。丹麦多岛屿,海岸线曲折而多天然港湾,总长约7400公里,海岸线与面积相比特别长。境内任何地方距离海岸线都不超过52公里。
丹麦人口536.8万(2002年7月),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6人(包括格陵兰和法罗群岛。官方语言是丹麦语。首都哥本哈根是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古城,位于西兰岛东岸,人口134万,是北欧最大的城市。它隔厄勒海峡与瑞典海港马尔默共同扼守波罗的海的出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哥本哈根是著名的良港,水深港阔,设备优良,码头总长30余公里,是全国海陆空的交通枢纽和工业、文化中心。奥胡斯(21万人)是丹麦第二大城市,欧登塞(14.3万人)是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出生地,此外还有奥尔堡(11.7万人)等一些中小城市。
丹麦纬度较高,大体上在北纬54.5度到57.5之间,即使它的最南端也在我国黑龙江漠河以北约120公里的位置。但是由于大西洋、北冰洋和东欧来的气团在此相遇,丹麦基本上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1月份的气温在零度到零下2度之间,最热的7月份平均温度为17度。无霜期仅有160多天。境内年平均降水660毫米,但是气候多变,春夏两季降雨偏少,经常发生干旱;雨水多集中在8月份作物的收获季节。冬季漫长,全年日照1700小时。这种气候条件对丹麦发展农作物生产并不特别优越。
丹麦是欧洲的低地国家之一。全境是一个波浪起伏的冰迹平原,平均海拔30米,全国最低点海拔 仅4米,最高点海拔173米。全国最肥沃的粘壤土集中在西兰岛的东南部和南部。东部和中部是棕色森林土,西部是灰化土,此外还有滨海盐土和流沙。人们在农田里可以看到田埂上堆放着大量的砾石,便是丹麦人民世世代代辛勤耕耘、改良农田的见证。丹麦的土地利用率非常高:农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4;在不适宜耕作的地方,已经被用来造林固沙。丹麦现有耕地255万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50%,人均耕地约0.49公顷;牧场大约有21万公顷。丹麦的矿产资源比较贫乏,森林面积约45万公顷,针叶林面积占66%,阔叶林占34%,森林覆盖率11%。丹麦是欧洲人均耕地面积较多的国家,但是全国几乎没有"无用"的土地。
丹麦是欧洲最古老的王国,农业的历史悠久。1788年以前,大部分土地为贵族、王室和教会所占有,农民只占有10%的土地。18中期开始,丹麦逐渐形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改革运动,并且得到了国王的支持,但是直到19世纪末才告结束。这场改革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丹麦的农业发展,使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直到今天,丹麦97%的农民为自耕农,出租土地只占3%。19世纪70年代起,北美和俄国的粮食源源不断地驶往西欧,廉价的粮食冲击着欧洲市场,迫使丹麦进行了重大的农业结构调整,利用本国的余粮和廉价的进口粮大力发展畜牧业,借机占住了英国的市场。
丹麦工业化起步较晚,19世纪后半期才开始发展。20世纪20年代,丹麦工业出口值仅占出口总值的20%,到1962年才第一次超过农业的出口值。在1970-1992年间,丹麦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从7%下降到4%。1980-1992年间,农业平均增长3.3%,高于二、三产业的增长。
丹麦于1973年加入欧洲共同体。欧盟成员国中,丹麦不在第一批加入欧元区的国家之列。丹麦现在是世界上经济社会发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资料,2002年丹麦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555亿美元,人均29000美元。丹麦的货币是克朗。2003年6月,丹麦货币与美元的兑换率是6.31克朗比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的贡献率为3%。
二、农业发展的特点
在西方发达国家里,丹麦的农业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丹麦是面积不大的小国,却是一个农业强国。全国人口中只有4%的人口(10万人左右)从事初级农业生产。尽管如此,丹麦的农业产量却足以为1500万人口提供食物。另有10万人从事与初级农产品生产有关的行业,主要是食品加工业。丹麦农业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可以说,丹麦的农业是高科技的"强质产业"。
1.人均肉类占有量世界第一,猪肉出口世界第一。 1998年,丹麦人均肉类占有量达到了417公斤,为世界第一。长期以来,丹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猪肉出口国之一,瘦肉型良种猪--长白猪(兰德瑞斯)是丹麦的国宝。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丹麦猪肉的出口值开始超过荷兰,跃居世界第一;到1995年,猪肉的出口量也超过了荷兰,成为世界最大的猪肉出口国(活猪不计在内)。丹麦出口的猪肉,年平均在70至80万吨之间;1997年猪肉出口额达到24.06亿美元,占世界的23.2%,相当于整个亚洲猪肉出口额的3.4倍多。
2.人均谷物占有量居世界首位。 丹麦是欧洲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1998年,丹麦的谷物人均占有量达到了1766公斤,高居世界首位,比第二位的加拿大1674公斤多92公斤。另外,丹麦的农畜产品有2/3销往国外,1997年出口值高达103.67亿美元,全国人均1975美元。
3.劳动生产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1998年,丹麦的农业劳动者约占世界农业劳动者总数的万分之0.9,但生产的肉类占世界的万分之92,谷物占世界的万分之45.3。以"国际美元"衡量,1991年丹麦每个农业劳动力的产值达到42147美元,在世界上居于领先的水平。一个丹麦的农场?主大约可以养活135人。
4.世界上最大的牧草种子出口国。 丹麦农业以发达的种子业(特别是牧草种子)而驰名全球。种子生产在丹麦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丹麦种子的面积占农田的3.3%,种子的产值占种植业的6-7%。现在丹麦是世界上最大的牧草种子生产国之一,也是最大的出口国,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丹麦建有欧洲最大的干草粉厂,也有大量出口。
三、农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
丹麦有农业人口19.4万,农业劳动力10.6万(2001年),约占劳动人口总数的4.2%;全国大约有农场6.2万个,平均每个农场的面积从1970年的21公顷扩大到1998年的45.8公顷。
丹麦的农业机械化主要发生在二次大战以后,与此同时,实现了种植业为主向畜牧业为主的重大转变,标志着丹麦农业结构实现了现代化。经过以后几十年的进一步发展,丹麦农田耕作全面实现机械化,畜牧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丹麦的工农业互相促进,农用工业的发展解放了大量农业劳动力,而工业又从发达的农牧业获得大量优质原料,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国家发展最早的部门。
丹麦农场的规模日益扩大,数量则相应地在不断减少,从1970年的14万多减少到了1996年的61 887个,其中约有2.7万个全日制农场。由于土地不断向"富有活力的"农场集中,近30年里平均规模扩大了一倍多,已经接近46公顷(表1),规模小于10公顷的农场从占农场总数44%下降到10%,而大于100公顷的大农场从占1.6%上升到5.9%。1998年,如果按所占有的农业用地面积计算,小于5公顷的农场只占全部农用地的0.1%,而大于100公顷的大农场占37.1%,其中大于200公顷的农场占了13.1%。据专家们的判断,在未来的十几年里,丹麦农场的平均规模还要扩大一倍。
表1 丹麦不同规模农场数量的变化(1970-1998年)(单位:千个)
|
1970
|
1982
|
1990
|
1998
|
小于
|
14.5
|
1.7
|
0.7
|
0.7
|
5-10公顷
|
29.5
|
17.9
|
11.9
|
9.3
|
10-20公顷
|
43.6
|
27.8
|
18.3
|
12.1
|
20-30公顷
|
25.0
|
19.3
|
13.5
|
7.6
|
30-50公顷
|
18.9
|
19.3
|
16.6
|
10.1
|
50-100公顷
|
7.0
|
10.2
|
12.2
|
11.9
|
大于
|
1.6
|
2.3
|
3.7
|
5.9
|
农场总数
|
140.2
|
98.5
|
76.9
|
57.6
|
农场平均规模,公顷
|
21.0
|
28.8
|
35.9
|
45.8
|
资料来源:丹麦农民联合会
目前大部分的农场主是兼职农场主。丹麦农场主的专业化程度很高。他们或从事养殖业,或从事种植业。从平均数字来看,农业总收入中的77%来自畜牧业,23%来源于种植业。
1.种植业 丹麦最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大麦、甜菜、土豆和牧草。作物产量受气候影响很大。谷物种植面积占全国农用地的60%左右,豆类和油料作物约占11%,甜菜、草种等经济作物约占4%,马铃薯和蔬菜园艺作物只占3%。
丹麦谷物生产的主要用途是为畜牧业提供饲料(平均520万吨左右),食用的谷物只占46.5万吨。相应地,小麦面积只占谷物种植面积的1/3左右,大麦以及黑麦、燕麦等占2/3。1997年,小麦的产量达到483万吨,大约是80年代初期的7倍,在谷类作物中增长幅度最大。丹麦人均小麦占有量达到920公斤;加上大麦的产量,人均谷物占有量高接近1.8吨,名列世界第一。其他作物除油菜籽、豆类的产量明显增加外,增长幅度都比较小。
丹麦粮食产量的增长,虽然有播种面积扩大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单产。以小麦为例,面积从70年代中期的11.3万公顷增加到了1997年的67.4万公顷。与此同时,各种作物的单产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其中每公顷小麦的产量从70年代中期的5027公斤上升到1997年的7172公斤。1996年,小麦的产量大约是20年前的8.6倍。由于粮食的增产,用于出口的数量从80年代初期的60多万吨增加到1990年的305万吨,但最近几年有所减少。2001年,小麦出口数量为73万吨。
丹麦的饲料来源很多。饲用甜菜是一种高产作物,种植面积约占农田的5%,主要是作为家畜的越冬饲料。马铃薯的用途较广,可以食用、做工业原料(制酒精、淀粉),也用作饲料。豌豆近年来发展也较快,也是一种蛋白质饲料。油菜籽除了榨油之外,也是重要的蛋白质饲料。
占农田面积1/5的永久性牧场基本上实行草田轮作制,部分草场用作放牧,部分用作种植牧草和大麦混播或与大麦轮作。草场得到精心的管理,定期翻耕、播种、施肥,并且将草场划区,家畜分批轮流放牧。
丹麦的草业生产有悠久的历史,经验丰富。半个世纪以来,丹麦出现了大批生产高质量种子的企业,使丹麦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草种出口国之一。丹麦草种的品种多,能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特别是冷季型草有巨大的优势。丹麦草种繁多,主要有黑麦草、苜蓿、梯牧草、酥油草、鸭草等等。称为"三叶草"的种子供应股份有限公司(DLF),主要是生产草坪草种和饲用草种,生产面积约5万公顷,种子产量约5万吨。
草种生产对育种者的专业技能依赖性很强,DLF公司建立了由农业专家组成的覆盖全国的咨询服务网,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开发研究,并且通过杂志、各种印刷品、电话或各种会议等形式来帮助农民,传递种子生产的最新技术和信息,使他们能紧跟种子行业的新发展。丹麦的草种种子在收获后都要送到指定的种子加工厂,由这些现代化的加工厂按客户的要求对种子进行烘干、去杂、检测分析,最后由公司的实验室颁发证书。这种证书是根据丹麦国家检疫检测中心的标准,由丹麦农业部颁发的。
由于气候影响,丹麦的蔬菜生产不足,人均只有55公斤,需要大量进口。
表2 丹麦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变化(1980-2002年)
丹麦 |
年 份
|
|||||
1980
|
1990
|
1997
|
1998
|
1999
|
2002
|
|
大麦
|
6,044,126
|
4,987,406
|
3,887,000
|
3,565,308
|
3,674,621
|
4,136,000
|
马铃薯
|
842,008
|
1,482,524
|
1,545,000
|
1,455,960
|
1,502,137
|
1,504,000
|
甜菜
|
3,009,903
|
3,533,000
|
3,367,000
|
3,485,659
|
3,543,178
|
3,385,000
|
小麦
|
652,372
|
3,953,412
|
4,964,703
|
4,928,375
|
4,470,745
|
4,130,000
|
油菜籽
|
196,480
|
793,000
|
291,000
|
358,800
|
411,090
|
218 |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表3 丹麦主要农作物单产的变化(1980-2002年)
丹麦 |
年 份
|
|||||
1980
|
1990
|
1997
|
1998
|
1999
|
2002
|
|
大麦
|
38,336
|
55,347
|
53,986
|
51,972
|
50,476
|
49,868
|
马铃薯
|
250,344
|
374,583
|
396,154
|
404,433
|
395,507
|
406,486
|
甜菜
|
396,040
|
549,909
|
487,971
|
528,130
|
562,409
|
583,621
|
小麦
|
46,842
|
74,180
|
72,057
|
72,476
|
70,074
|
70,988
|
油菜籽
|
19,278
|
29,262
|
27,981
|
30,594
|
27,045
|
25,952 |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2.畜牧业 畜牧业在丹麦农业中占主导地位,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4。发展谷物种植业的主要目的是为畜牧业服务。1994年,畜牧业产值达到340亿克朗,占农业总产值的73.3%。其中,养猪业又占畜牧业总值的43.7%,奶牛业、肉牛业各占34.5%和11.8%,其余为养貂、养马和家禽业,约占10%左右。由于欧盟的限产政策,猪和奶牛的数量呈稳定或减少的趋势,但单产稳步上升。同年,丹麦畜产品的出口值达到了390亿克朗,占同期农产品出口总值的78%。
表4 丹麦畜牧业的结构变化(1990-2002年)
丹麦 |
年 份
|
||||
1990
|
1997
|
1998
|
1999
|
2002
|
|
火鸡
|
213
|
469
|
312
|
616
|
560
|
鸡
|
15,498
|
18,156
|
18,023
|
19,968
|
20,000
|
绵羊
|
159,000
|
142,000
|
156,000
|
142,900
|
154,000
|
牛
|
2,239,000
|
2,004,212
|
1,977,367
|
1,887,057
|
1,923,000
|
鸭
|
495
|
348
|
329
|
410
|
295
|
猪
|
9,282,000
|
11,383,181
|
12,095,139
|
11,626,043
|
12,990,000 |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表5 丹麦畜牧业产量的变化(1990-2002年)
丹麦 |
年 份
|
||||
1990
|
1997
|
1998
|
1999
|
2002
|
|
鸡蛋
|
82,400
|
85,100
|
83,900
|
78,200
|
81,134
|
鸡肉
|
123,736
|
160,773
|
174,370
|
186,286
|
200,739
|
奶,总计
|
4,741,900
|
4,631,800
|
4,667,600
|
4,655,200
|
4,590,000
|
牛肉和小牛肉
|
201,699
|
174,800
|
161,800
|
156,588
|
153,500
|
山羊和绵羊肉
|
1,464
|
1,508
|
1,500
|
1,483
|
1,495
|
猪肉
|
1,208,480
|
1,520,600
|
1,629,300
|
1,641,800
|
1,759,400
|
肉类,总计
|
1,546,622
|
1,876,881
|
1,986,570
|
2,006,130
|
2,136,435 |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丹麦号称"猪肉王国",专业化养猪十分发达,历来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猪肉输出国之一。科学养猪在丹麦有悠久的传统。早在1886年就开始对长白猪的培育工作。经过100多年的培育和改良,成为世界著名的瘦肉型猪种。1998年饲养1200万头以上,而年屠宰量接近2000万头。养猪业的支柱是头数在400头以上的大型农场,其头数约占全国的90%(表6)。丹麦的猪肉产量,1998年达到了180万吨,人均344公斤。丹麦猪肉绝大部分供出口,在年出口总量中占7%,用于国内消费的不足20%。丹麦猪肉出口的主要对象是欧盟国家,占64%左右。在90年代中期,丹麦每年平均出口猪肉约70万吨以上,占世界猪肉的总出口量的18%左右,但是其出口值则占世界的22-24%。2001年生猪存栏数为1261万头;生猪屠宰量为2091万头;生产猪肉183.75万吨,其中85%供出口,出口额达288.9亿丹麦克朗(约合34.81亿美元),
表6 丹麦不同规模养猪农场数量的变化(1990-1998年)
|
1990-94
|
1997
|
1998
|
小于50头
|
1.5%
|
0.8%
|
0.6%
|
50-199头
|
8.0%
|
4.0%
|
3.3%
|
200-399头
|
11.4%
|
6.5%
|
6.2%
|
400-999头
|
29.9%
|
22.8%
|
20.9%
|
1000-1999头
|
49.3%
|
31.1%
|
29.1%
|
2000-4999头
|
-
|
27.1%
|
30.9%
|
大于5000头
|
-
|
7.8%
|
9.0%
|
总计
|
100.0%
|
100.0%
|
100.0%
|
猪的总数,千头
|
10445
|
11383
|
12095
|
农场总数,个
|
27042
|
18828
|
17688
|
猪场平均规模,头
|
386.3
|
604.6
|
683.8
|
资料来源:丹麦农民联合会;- 为缺少数据。
丹麦养猪和屠宰联合会下设肉品研究所,开发猪肉新产品和育种技术,研究各种因素对生猪生长和屠宰、加工过程中猪肉品质的影响,利用先进技术自动测试肉的成份、瘦肉率、脂肪含量等参数,以保证猪肉产品的高质量和提高产肉率。
丹麦几乎所有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都是合作社企业,由该合作社的农户所拥有,每人一票,年终按提供产品的多少平均分红。猪肉行业也一样,目前丹麦有三个生猪屠宰合作社,共20个屠宰场、13个加工厂。一线生产工人,根据生产工序的技术要求,均经过定期的技术培训,具备较高的生产技能。每个屠宰场都有国家兽医部门派驻的卫生检疫人员和实验室,每条屠宰生产线上都有卫生检疫人员对屠宰的猪逐个进行检查,这些公职人员的工作和收入都不受屠宰场的约束。但一旦发现问题,检疫人员立即会建议采取及时的改进措施,情况严重的,可要求关闭工厂。他们有绝对的业务权威。最大的屠宰合作社是丹麦科王(DANISH CROWN),占丹麦屠宰量的77.3%,它也是欧洲最大的屠宰联合体,第二大的屠宰合作社是Steff-Houlberg,占丹麦屠宰量的16.6%。 两个合作社年屠宰生猪占丹麦出栏生猪的94.0%。
不同的消费群体对猪肉的品质有不同的要求,丹麦的猪肉出口按身体部位销往不同的市场,这样就能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例如,日本人喜欢里脊肉,美国人喜欢猪排,瑞典是后臀的主要市场,德国人更喜食母猪肉,而猪蹄、耳朵、尾巴恐怕就是中国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了。反之,如果没有市场分析和调研,产品与市场错位,不但价格平平,减少收益,还有可能失去应有的市场份额。
丹麦养猪业和猪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和屠宰设备的现代化。早在60年前,丹麦屠宰合作社联合成立了一家公司(SFK),专门从事屠宰设备开发和研究。目前该公司的软硬件设备不但能满足丹麦屠宰厂需求,还销往世界各地。该公司生产的电子检测仪器,安装在自动化生产线上,通过探针对身体12个不同部位检测,能自动检测出猪肉的脂肪含量、瘦肉率等十多个参数,并自动扫描有关数据,根据固定参数,计算出每头猪的价格,不是简单的以活猪称重计算价格。丹麦屠宰场生产线的现代化程度相当高,活猪输入,末端即可生产出餐桌上的食品。生产线的前期工序如煺毛、开膛、切头、腿、尾、身体大块切割等都是电脑控制自动完成操作任务,不同生产过程和产品流向都通过安装在生产线上的自动系统输入控制中心。因为丹麦的劳动力成本很高,除了必要的人工操作,屠宰场基本上都是自动化作业。另一方面,养猪业的发展还带动了饲养设备和肉制品生产设备的发展和现代化,不但满足国内需求,还销往世界各地。例如,丹麦开发了一种电脑控制的饲养设备,其原理是在猪的耳朵上装一芯片,控制其每天定量、定时进食,猪的食槽栏上装有扫描仪,前后有活动挡,每次只能有一头猪进食,电脑控制流入食量,进食后自动记录。如果在下次进食时间未到之前进入食槽觅食,电脑开关就不会启动放食。各种饲养设备的生产厂就有几十家。
丹麦极为重视环境保护,努力将各种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丹麦的屠宰厂对生产线上的废水实行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为了防止氮流失和污染地下水资源,猪的肥料要经过发酵处理后按规定的时间(春秋两次)施入田间,化肥的种类和数量要严格按照专家推荐的标准施用,肥料和化肥施用后必须通过电脑网络向农业部报告,农业部门定期抽查。法律对农场的面积和农场主可拥有家畜的数量有限定,规定了农场土地面积与施肥量的比例。每个农场饲养家畜的数量不超过500个单位,一个单位相当于一头奶牛、或三头种猪或30头生猪或2500只肉鸡。但一般农场在达到250个单位时,相关部门和机构就要对其环境效应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再决定是否同意其扩大规模。鉴于这些综合因素的限制,据该联合会推算,丹麦年生猪出栏量最多为2,500万头。
丹麦的生猪收购原来实行特殊的价格和支付体系,生猪价格每周由三大屠宰合作社根据市场行情协调一次。多年来,丹麦对生猪屠宰重量做出了最科学的计算,屠宰后胴体重量在67-79公斤的价格最高,对高于79公斤和低于67公斤的,则按协调的不同档次价格计算。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实行了多年的协调价格体系已经被打破,各屠宰场根据自己的效益和市场行情确定生猪收购价,年底再根据收益分红。尽管如此,由于三大屠宰合作社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市场体系和份额,生猪收购价相差无几。协会下面还有几个经营猪肉出口的公司,代表三大屠宰合作社向国际市场出口猪肉。农场主作为合作社的成员,有义务将自己饲养的家畜供应给自己所属的屠宰场,屠宰场也有责任全部收购农户供应的生猪。屠宰场根据农户的通知,定期到农户家拉运生猪,所用运输车辆是专用车,而且每次运输后要清洗、消毒,避免批次之间的交叉感染。
“动物福利”在发达国家已经不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了,尤其是家庭饲养业。欧盟立法规定,从2006年起,农场主养猪必须实施室内圈养或野外圈养的开放式方法,保证动物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丹麦是动物福利的积极倡导国之一,因此部分农户已经采用了开放式圈养法,而丹麦消费者更是急先锋,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只要标有符合动物福利规定的符号,就会受到消费者的积极青睐。
保持食品的安全卫生是当今食品工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这方面,丹麦的猪肉生产行业实行了一系列肉制品加工的质量保证措施,达到世界上最高的卫生标准。在屡次欧洲各地的食品卫生事件中,均未波及丹麦。丹麦对食品生产建立了完整、可靠的可追溯链条系统,即“家谱”。就猪而言,其基因历史可以追溯至少四代祖宗。从食品生产来讲,国家制定了严格的食品卫生标准和管理制度,企业食品生产所使用的原料都有原始来源记录、使用记录和流向记录,制成品的各个储藏、运输、销售环节都有连续记录,今日生产的肉制品,明天就在市场上销售。尚若消费者在食用过程中发现卫生问题,可以追根求源,找出出现问题的环节。而这一切都可通过电脑迅速解决。
养牛业在丹麦所占比重也相当大。丹麦的专业养牛农户占总数的56%,奶牛业和肉牛业分别约占畜牧业产值的26%和18%。奶牛农场的平均规模从1982年的27头增加到1998年的55头。由于欧盟的限产政策,从80年代以来,丹麦牛的头数从300万头下降到1998年的198万头,其中奶牛从1982年的100万头减少到不足67万头(表7)。同期牛肉的产量有16多万吨,牛奶产量大致为470万吨,人均牛奶占有量高达890公斤。在夏季,养牛业的饲料来源主要是牧草,冬季主要用青贮饲料、块根以及蛋白质饲料。
表7 丹麦不同规模奶牛场数量的变化(1990-1998年)
|
1990-94
|
1997
|
1998
|
小于20头
|
6.7%
|
2.8%
|
2.0%
|
20-39头
|
27.3%
|
15.0%
|
13.3%
|
40-75头
|
45.9%
|
45.4%
|
42.4%
|
75-100头
|
10.8%
|
18.1%
|
20.1%
|
大于100头
|
9.3%
|
18.7%
|
22.2%
|
总计
|
100.0%
|
100.0%
|
100.0%
|
奶牛总数,千头
|
724
|
670
|
669
|
农场总数,个
|
19336
|
13190
|
12111
|
资料来源:丹麦农民联合会
近十年来发展快的是养禽业,规模也越来越大。丹麦每年肉鸡产量约为1亿1200万只。其它禽类产品还包括火鸡、鸭子等,但产量不大。全年禽类总产量为17万吨,三分之二用于出口。每年蛋产量为8800万枚,足以满足国内消费。据报道,规模在1万只以上的蛋鸡场占总数0.8%的,为全国提供了73%的鸡蛋。
养貂业是丹麦的特色产业,近年来发展很快。全国约有3000个养貂农场,水貂产量从1990年223万只发展到1997年的1200万只,生产貂皮1050万张,貂皮产量占世界的40%左右;价值11亿克朗,90%供出口,但仍然供不应求。此外,丹麦出产的毛皮兽还有灰鼠和蓝狐。
3.渔业 丹麦是世界的渔业大国,捕鱼量占欧盟的1/3。从业人员约1.2万人,辅助生产人员约1万,各类渔轮3200艘(80年代中期数字),2/3是20吨以下的中小型渔船。1989年捕获量曾达到193万吨,人均占有量接近3.7吨;后来产量有较大的减少,仅140多万吨,1996年恢复到187万吨,1999年总渔获量为144万吨。在欧洲居第二位,仅次于挪威的264万吨。如按农业劳动力平均,在1970年到1990年期间,丹麦已从4.6吨上升到11.3吨,居欧盟国家之首。
4.农产品加工业 丹麦的肉类加工业非常发达。丹麦在农业部门就业的人数从1982年的15.26万人减少到1998年的8.65万人,下降了43.3%;但是同期为农业加工和服务的就业人数只从12.68万人下降到11.68万人,只减少了7.9%。丹麦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在上述16年期间,农业加工与服务部门"领取工资"的劳动者人数与农业劳动者之比,恰好从1比1增加到1.5比1,这不但说明了农业可以为社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表明丹麦农业的产业链条在不断延长,农产品的附加值在大幅度增加。
猪肉的加工厂从30多年前的80多个逐渐合并、扩大,变成了现在的五、六个,都是合作社。猪肉的加工品主要是供出口的香肠、火腿、咸肉以及快餐食品配料。肉鸡的加工厂也是如此,一是有专门的人员检查鸡的卫生质量,对鸡肉的含水量有特定的要求,加工后的鸡要按其重量分级包装、装箱并立即送到冷库速冻。所有的肉类加工厂都设有质量检测中心,贴上商标和质量合格标志,确保产品质量符合严格的出口标准,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增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60年代以来,丹麦的草粉工业迅速发展。干草粉原料主要是苜蓿,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良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添加剂。丹麦建有欧洲最大的干草粉厂,每小时可以加工20吨原料。除满足本国消费外,还可以大量出口。
鱼产品的大部分用来生产鱼粉和鱼油,成品大部分供出口。丹麦鱼产品出口约占农产品出口值的1/5。1996年出口值约27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五位。
5.农产品对外贸易 丹麦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农业的净出口额从1980年的28.6亿美元上升到1998年的近50亿美元,名列世界第八。2001年农产品出口总额为92亿美元。
丹麦农畜产品约有2/3销往国外,其中最主要的是畜产品,有75%到80%用于出口。1994年以来,丹麦每年出口的肉和肉制品一直在100万吨以上。2001年出口的肉类及肉制品达到160万吨,在欧盟国家中占第三位,约占欧盟的肉总出口量的13%。
丹麦的养猪及猪肉产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丹麦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并成为当今世界同行业的巨头之一。
丹麦是一个仅536万人口的国家,但猪肉产量次于中国、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巴西等大国,位居世界第七,而出口量世界第一,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劲的竞争力。最近几年,丹麦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猪肉出口国。1994年,丹麦的猪肉出口突破了77万吨,一举超过荷兰,成为世界猪肉出口第一大国;近几年里,猪肉出口维持在70万吨以上,创汇维持在22到23亿美元的水平,继续在欧盟和在世界上高居首位。丹麦猪肉出口的主要对象是欧盟国家,占64%左右。1/3的猪肉出口到欧盟以外的地方。丹麦的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83%左右,占世界猪肉出口总额的23%。据丹麦统计局统计,丹麦全国养猪场数量逐年减少, 2001年降为14,387个。其中,生猪出栏量超过1万头的农场有136个。2001年生猪存栏数为1261万头;生猪屠宰量为2091万头;生产猪肉183.75万吨,其中85%供出口,出口额达288.9亿丹麦克朗(约合34.81亿美元),占丹麦出口总额的7%,占农产品出口的54%。国内市场销售额约为57亿丹麦克朗。主要国际市场为欧盟占全部出口的62.3%,其中,德国20.3%、英国19.4%、意大利8.8%、法国5.2%, 其它欧洲国家11.1%。欧洲以外国家,日本14.9%、俄罗斯6.9%、中国及中国香港3.9%、美国3.4%。丹麦是欧盟中能够把猪肉出口到美国、日本的少数国家之一,其成功的秘诀是在各个环节坚持极其严格的兽医卫生标准。出口猪肉主要以冷冻或冷藏的分割肉为主,火腿肉和罐头制品出口也占有一定的份额。为了满足零售市场需求,直接进入零售市场的猪肉,都是剔骨、去皮、低脂肪的分割肉,零售部门不需再加工。
丹麦的奶制品出口值比较稳定,基本上维持在13至14亿美元,其中鲜奶的出口值通常有4亿美元左右。牛奶除了用于饮用外,更主要是用于制造奶酪和黄油,也都有大量的出口。
位于首都哥本哈根的裘皮中心是世界最大的生皮拍卖交易中心,交易量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交易活动每年6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买主300多家。
丹麦粮食的出口值通常保持在7-9亿美元的水平上,其中小麦的出口近年来大致在90万吨到150万吨的水平。
丹佛尔德公司是丹麦唯一的一家出口种子的公司,其花卉、蔬菜种子、草籽的出口十分可观。1996年,仅仅向日本、香港等亚洲地区出口的花卉、蔬菜种子就分别达到20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
表8 丹麦农产品的出口额(1986-2001年)
丹 麦 |
年 份
|
||||
1986
|
1997
|
1998
|
1999
|
2001
|
|
谷物及其制品
|
531,987
|
938,293
|
873,869
|
757,541
|
770,248
|
奶制品+蛋
|
856,074
|
1,512,523
|
1,511,584
|
1,464,539
|
1,291,338
|
肉类和肉类制品
|
2,398,952
|
4,123,248
|
3,634,810
|
3,332,502
|
3,728,719
|
水果+蔬菜
|
169,791
|
259,288
|
253,284
|
267,075
|
242,342
|
饲料
|
70,386
|
385,321
|
432,505
|
398,865
|
320,975
|
农产品,总计
|
5,828,718
|
10,367,076
|
9,735,250
|
9,073,838
|
9,206,558 |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
表9 丹麦畜产品的出口(1985-2001年)
丹麦 |
年 份
|
||||
1985
|
1997
|
1998
|
1999
|
2001
|
|
鸡肉
|
54,471
|
96,937
|
111,360
|
111,324
|
108,875
|
牛肉
|
152,818
|
150,652
|
126,992
|
113,823
|
85,295
|
鲜奶
|
33,696
|
37,478
|
28,701
|
38,993
|
37,412
|
猪肉
|
342,502
|
821,354
|
841,373
|
926,796
|
990,046 |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四、农业科学技术
丹麦农业的巨大成就来自许多方面,在农业科技方面的成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先进的科技是丹麦农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1.建立完整的教育与科研体系 丹麦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科学技术,把农业研究与开发看作是发展农业的先决条件。国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科研、试验与咨询和推广服务体系。重要的农业研究项目由公共、半公共和独立的研究机构各自组织和实施。食品与农业渔业部(以下简称"农业部")和教育部集中了农业科研主要力量。建于1856年的皇家兽医与农业大学是丹麦声望极高的高等学府之一。该大学主要的任务是基础教育,此外也从事大量的研究工作;用于研究的公共资金通常占该大学预算的1/4左右。农业的应用研究和试验主要由农业部负责,用于农业研究的公共资金占农业部预算的比例高达65%。农业研究联合委员会成立于1963年,其主要任务是密切注视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最新发展,检查农业和加工业的研究活动,促进对农业和加工业未来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开发性项目。该委员会共有24名委员,其中既有农民协会的代表,又有各种研究机构的代表,以便在各个方面之间进行协调。该委员会所属的研究机构获得的科研经费约占全国农业研究公共拨款总额的3/5。
2.先进的科技和严格管理相结合 丹麦重视将农业研究的成果与严格的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丹麦已成功地建立起了一套严格的卫生检疫体制,以确保其肉类、奶制品等大量出口的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具体来讲,全国的专业兽医负责对牲畜的检疫,准备检疫报告以及在出口活体牲畜时负责边境防疫工作。国家级实验室对送交的抽检样本进行经常性的化验,以避免疫病的发生。对于一些供出口的活体牲畜,还将就某些疾病进行进一步检疫。以养猪业为例,种猪的选用都经过非常严格的程序,仔猪的饲养、猪的屠宰加工直到制成罐头,生产的全过程都有高标准的质量与卫生监督和质量控制。丹麦对不同的猪都规定了统一的饲养方法和饲料成分,这样做,不仅便于防疫管理,确保猪的健康和质量,而且打通了出口渠道。
以畜牧业部门为例,丹麦农场主特别重视:1)精心选育良种。丹麦有一整套牲畜的繁育体系,运用遗传学理论,采用生物技术方法对每头种猪、种公牛定期测定各种指标。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的筛选杂交而成。牛肉鲜嫩,牛奶产量高,猪肉瘦肉率高,肉质好。2)科学饲养。饲料合理搭配,既有充足的营养,又能节省饲料。3)农牧业兼营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丹麦的农场主都是以农为主,农牧兼营,相互补充,互相促进。谷物产量高,并且拥有良好的牧草种子,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如种猪育种。为了保障丹麦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联合会非常重视种猪的育种,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育种体系,繁育肉质鲜美、体态健康的生猪,生产适合不同消费者的肉制品。他们的育种体系称为“杂交育种计划(以下简单丹育)”。为了完成这项工程,丹育联合了44家种猪场,共约有60个种猪群。
丹麦种猪育种是交叉繁殖,以丹育兰德瑞斯、丹育约克夏、丹育汉普夏和丹育杜洛克等四个纯种体系为基础。第一代为核心群(GREAT GRAND PARENTS),共有6,400头纯种母猪。在此基础上,培育出第二代(GRAND PARENTS),即种猪繁殖群,又在种猪繁殖群的基础上,培育出生猪生产群(PARENTS),目前约有100万头。生猪生产群繁殖的仔猪育肥后,供应屠宰厂。
种猪育种过程中,90-95%母猪采用人工受精的方法,这样使不同种群之间建立起遗传关系,种公猪的精液最多只能与5%的种母猪进行交配,以防止近亲繁殖,优化品种。在中央测试站,对最具高期望值的种畜进行检测,大约半数被淘汰。选种的性能标准主要包括:日增重、肉料转换比、胴体瘦肉率、繁殖力(窝产仔总数)、肌肉内脂肪含量等。
丹麦还采用无菌环境培养法(SPF) 进行种猪育种,提高生猪的质量。无菌培育法培育种猪,都是在具有高度卫生条件的猪场进行的,由专业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养猪场实行隔离封闭式管理。这些猪场没有特定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如传染性痢疾、枝原体肺炎、萎缩性鼻炎、虱和疥癣等。该种猪群的生产多数是用剖腹产的方法,其目的是建立新种猪群。该类种猪交易都是通过SPF组织进行的,种猪的运输也是使用带有密封空气过滤器通风设备的专用车运输,其目的是避免转运过程中的交叉感染。
在提高种猪基因技术的同时,丹麦还重视提高母猪产仔率的技术水平,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数年的研究,通过提高受孕率、减小胎中猪仔体积,达到一胎多产仔猪的目的。按专业计算,丹麦目前母猪平均每胎多产仔猪0.23个,年多产总量17,000多头。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丹麦种猪(包括精液)不但能满足本国市场需求,还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95年以来,我国已从丹麦进口了2200头种猪。丹麦猪的主要特点是健康系数高,瘦肉率高达60%。
丹麦养猪和屠宰联合会的生猪生产部,承担猪饲料营养的综合研究。通过混合饲料和对饲料成份的检测分析,为养猪的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和最好的经济效益。
丹麦的猪饲料以谷物为主,主要是大麦、小麦、黑麦、豌豆、豆粉等。另外,加少量油饼、动物脂肪、肉骨粉、蛋白等添加剂。丹麦法律严格禁止饲料中使用催长剂、荷尔蒙等生长激素。
猪的饲养以科学的配方为指导,提高饲料转换率,丹麦养猪的料肉转换率在2.3以上,平均日增重900克左右。饲料输送全部自动化,猪每天的进食量由电脑控制,根据不同生长期定时、定量喂养。饲养1千头生猪,仅需0.3个劳动力。由于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丹麦猪的体重、身长、身高、瘦肉率基本相同,所以能在标准的自动生产线上进行屠宰。丹麦生猪饲养出栏天数约160天。
该联合会还非常重视猪舍改善和改进生产体系等基础设施。其目的是提高猪的生产效率、改进猪健康条件和福利,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在这方面有专门技术人员负责。同时,他们还注重对养猪农民的技术培训,定期进行专业学习和发送技术资料。
通过多年的努力,丹麦基本消灭了各种危害猪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如口蹄疫、典型非洲猪瘟、猪水泡病、伪狂犬病、病毒性脑炎、脊髓灰质炎、结核病和旋毛虫病等,保证了猪群的健康。丹麦国家食品和兽医管理局每月公布各类动物的“I、II”类疫情。养猪行业也非常重视检疫和防疫工作,极力消灭各种危害性疾病和容易传染给人类的病毒。目前面临的主要是沙门氏菌,超过100头猪的,都要定期进行检查,当前猪肉的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世界上只有丹麦和瑞典能达到这一水平。尽管如此,相关的产业部门和政府部门仍在不断努力,希望能消灭该病菌的存在。另一方面,农业技术咨询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了技术保障,无论农民有何服务需求,都能从中心获得所需要的支持。因此,从生猪、肉制品加工和销售,除了政府的监督职能之外,还有行业服务和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做后盾,多方面、多渠道地保障了行业生产的健康、卫生和安全。
丹麦食品法规的基本原则是食品生产者要对其产品的安全性负责。食品企业要接受国家控制,并实行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作用是确保在企业的日常操作中避免因接触食品而产生的健康风险。国家控制则要检查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正确实行,还要对那些无法实行内部控制的地区进行监督。
3.重视保护环境的高新科技为发展农业服务 丹麦涉及农业食品部门的公司、合作社和农场主都非常关注新技术,努力跟踪国外农业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例如诺和诺德(Novo Nordisk)是著名的一家公司,它运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生产胰岛素和工业酶制剂,占据了世界市场的首要份额。生产酶制剂的原料1/3来自可再生的农产品及其副产品,包括土豆粉、大豆饼粕等等。酶是一种蛋白质和良好的生物催化剂,能使复杂的化合物合成或复杂的分子分裂的生物过程变得更加容易,从而减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在饲料工业中,这种酶能够帮助牲畜更好地消化饲料,降低其排污量。现代化大规模的酶制剂生产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和遗传工程菌的新技术,经过遗传工程改良后的微生物可以大幅度减少水、能源和原料的耗费,微生物发酵后的残渣经过处理后可以被转化为优质的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结构,不但可以替代化肥,而且对水稻等作物有非常明显的增产效果。丹麦的一些公司还重视开发食品保鲜、提高食品货架寿命的稳定剂等,不仅能够提高食品的外观和口味,也减少了农产品的损耗。丹麦在乳清的利用方面同样居于领先地位。乳清以前是制作奶酪以后的废料,而现在是生产食品工业中所需的天然成分的重要原料。在喷洒式干燥及超过滤等技术方面,丹麦也居于世界前列。这些技术在丹麦的食品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五、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丹麦在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框架里活动,内部没有贸易障碍,交通方便,凭借自己精湛的技术和严格的管理,将自己的优质农产品远销国外。由于欧盟农业生产限额的制约,丹麦一些产品的产量近来增长不大,只能靠质优取胜,才能扩大市场和提高创汇率。丹麦的经验可归纳如下:
1.较早开始从种植业为主向畜牧业为主的转变 19世纪以前,丹麦农业一直是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的典型的传统农业。到19世纪末叶,由于蒸汽船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欧洲市场上大量充斥北美、俄国的粮食,使欧洲粮食价格下跌,饲料价格也随之下降。此时,丹麦农民同荷兰一样,开始了符合实际的历史性的战略转变,以廉价的饲料大力发展畜牧业,使畜牧业成为农业经济为主导部门,进一步又使畜产品成为丹麦重要的农业出口品。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表明,丹麦、荷兰和其他许多欧洲国家所代表的以畜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结构,在许多方面优于传统谷物为主的生产结构,主要特点是有非常高的劳动生产率。
2.有悠久的合作传统和健全的组织体系,有利于保护农民的利益 人们称丹麦是合作社的摇篮,又说没有合作社就没有现代化的丹麦农业。的确,丹麦农业获得的巨大成就,最主要的应当归功于它完善的农业合作社服务体系。
丹麦农民合作社完全是由农民自愿参加的,每个农户平均要参加3到4个合作社,每个合作社大致由200到500个农户组成。合作社实行"一人一票"及利润属于全体社员为原则的民主管理,不允许主观的指令。合作社企业是由农民自己建立和所有的,农民是合作社的成员和股东,由他们自己制订章程,选举董事会和任命经营管理人员。股东们既分享利润,也分担风险或亏损。合作社按成员所交售产品的数量分配利润,合作社企业按期给投资的股东支付利息,但不实行利润分红。合作社及时反映农民的意见,保护农民的利益,是农民减少风险、提高收入、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同大多数发达国家一样,丹麦农业实行产供销加工一体化的管理,这主要就是靠农民合作组织实现的。合作社的"首要职责"是满足其成员的商业需要;具体说来,就是提供生产资料、收购、加工和出售农产品、提供信贷、保险和咨询服务等。农民建立联合商贸企业,农民通过这些合作社购买种子、饲料、农机、化肥等生产资料,借贷所需要的资金,也通过合作社出售各种农产品。在丹麦,合作社系统在全国农业生产资料采购量中占50%左右,出口的农产品约占全部出口的3/4。丹麦牛奶和肉类的合作社有一条原则,即成员必须把自己的全部产品卖到合作社,其他合作社则以合同的方式来确定。合作社使中间商无插足之地,农民因而能够通过合作销售和加工获得较大的利益。合作社规模的扩大,企业的实力日益壮大,有利于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产品贸易的集中,增强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经验告诉我们,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越高,他们的利益也越能够得到保护,农民的收入也就越高。
3.建立面向千家万户的农业咨询服务体系 丹麦的农业服务体系是由政府部门、合作社和私人机构三部分组成的。其中,由各种农业合作社组成的服务体系在整个农业服务体系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丹麦的农业咨询服务驰名于世,被称为"丹麦模式"。100多年来,丹麦建立起了各种研究所和咨询服务机构,咨询中心遍及全国各地。丹麦农民联合会和丹麦小农户协会建立了各种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这种服务是按国际标准设立的,其主要特点是:咨询服务工作由被服务者来管理,机构由农民组织建立,分地方和全国两个层次;咨询服务获得国家的经费补助,咨询人员经济上独立;要求咨询机构为农业生产各个领域提供良好的服务,服务要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
全国有95个地方一级的咨询中心,咨询服务专家915人,技术人员和助手2500人,他们遍及全国各地,一个地方服务中心一般有20-70个雇员,大约为500至2000个成员提供服务。
政府重视咨询服务人员的再教育工作,通过农业部提供咨询人员的70%的工资和再教育费用及部分差旅费用,其余部分由地方协会补足。政府大约为地方协会负责全部咨询服务开支的50-60%。丹麦的咨询服务保证了农民能从研究部门获得最新的科学和经营管理技术。地方咨询中心遍布全国,丹麦的农民组织承担了政府的许多职能,如农业科技推广、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农民教育和培训等。
4.政府与行业组织建立良好的关系 丹麦农业部门有众多的行业组织,与合作社、咨询服务体系一起被称为丹麦农业的三大支点。创办最早的是建立于1893年丹麦农民联合会,1910年又建立了丹麦家庭农场协会(原名丹麦小农户协会),它们已经成了当地社会生活的基础,是把农民与市场、政府联结起来的纽带。这两个农民组织承担着两方面的职能:一是政治上代表农民的利益,与政府和议会打交道;二是专业方面,特别是咨询服务。丹麦还有众多的专门协会和行业组织,涉及肉类制品、乳制品、种子、水果蔬菜、家禽饲养、裘皮等等的协会(联合会、委员会),可以为农民提供详细的信息、专门的技术,组织和扩大出口。如丹麦养猪和屠宰联合会(另一历史沿用名称:丹麦熏肉和肉制品委员会)是一个合作社性质的农民自助组织。丹麦合作社的发展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合作社的起源是从养猪和乳制品行业开始的。因此,丹麦养猪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组织,形成了高水平的专业化和一体化服务体系。该联合会负责种猪育种、生猪饲养、屠宰、市场营销、检疫防疫、猪舍建设、动物福利等各方面的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而养猪农户的具体技术咨询和指导、治病防疫等一系列服务则是由技术咨询站提供的。
由于丹麦养猪和屠宰联合会的特殊作用,所有的养猪农场、屠宰场及所属企业,都是该联合会的成员,合作社的发展就是每个社员自身经济利益的体现。作为猪肉产业的行会,其宗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障该产业农民的利益,是养猪行业的代言人,代表该行业与相关机构对话;与其所属的技术委员会和董事会密切配合,制定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开发新产品,为农场主提供各项技术服务;开展产业内部合作,推动养猪产业一体化中各环节的协调与合作等。
为了保障该协会在政治上和立法领域的影响力,他们积极开拓渠道,搜集信息,判断其对本产业的影响程度,适时向议会及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有关法规的修改建议,提高本国猪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该会还是本国和一些国际机构的成员。丹麦加入欧盟,从整体上讲,对丹麦的农业和猪肉产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丹麦的猪肉产品严重依赖欧盟市场,占出口总量的60%以上。为了能对欧盟施加影响,该协会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派常驻代表,参与政府协调和制定猪肉产业相关的欧盟政策。联合会的经费主要来自生猪屠宰税和会员费,即屠宰场每屠宰一头猪,按酮体肉重量计算,小于110公斤的,缴纳9克朗的屠宰税,大于110公斤的,缴纳22.5克朗屠宰税,另外,屠宰场代为农户缴纳每头猪4克朗的会员费。
在丹麦的农业服务体系中,政府参与的并不很多,其主要职能是支持农业研究。丹麦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予以资金方面的支持,如对固定排灌设施建设,政府给予25%的补贴;对节能设施安装补贴40%。在农业的服务体系中,丹麦政府的职能之所以比较"轻松",主要是由于其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达和完善。换句话说,服务体系越发达、越完善,需要政府参与的事情就越少。
5.特别重视农民的继续教育 丹麦合作社组织给予良好的全过程服务,农民则必须经过良好的专门教育。丹麦大约有2%的年青人从事农业。但是他们必须受到相应的基础教育,全面了解农业这一行业的必要知识。许多年轻人愿意去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或英国的农场工作一段时间,获得绿色证书。每年获得绿色证书的大约有900人。丹麦法律规定,农民要想购买30公顷以上土地的农场,必须持有绿色证书。农民还必须经常更新自己的知识,每年大约有6000到7000农民参加所谓"一周农校课程",由专家们讲授有关课程。农民之间也互相学习,特别是富有经验的农民通过自己的生产实际得出的经验,更受到农民的欢迎。
6.独特的农场制度和实行鼓励农民投入的政策 丹麦农场的土地都为农场主所有。在其私有的土地上,农民可以在土地法允许的范围内自主决定其经营活动,使农民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青老交替、发生农场继承时,欧洲大多数国家都有单子(女)继承"土地不可分割"的制度,即父辈的子女如果不止一个,不允许把农场的土地细分为若干部分让几个子女继承,保证了农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丹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形成了一种颇为独特的农场制度,促使农民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丹麦的农场虽然是私人占有的,但是国家的税务法规定:农民子女不得无偿继承老一辈的产业;青年如果想要务农,必须按市场价格从其父母那里购买。购买之前,要请咨询专家对各项经费预算进行评估,才可能从银行获得贷款。青年农民从抵押信贷银行只能得到农场总价值70%的贷款,所以青年人必须积蓄资金。他如果不能交付抵押信贷的利息和本金,抵押信贷银行就可以接管整个农场。因此,青年人必须在2-3个农场进行农业实习9个月,学会各种农活,积累从生产到销售各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获得可观的工资。青年农民通常先买下农场的一部分,与其父母一起从事经营数年,父母也向子女支付相当的报酬。只有青年农民有了相当的实力,有能力实现扩大再生产的再投资,才购买和接管整个农场。这样做,青年人不仅有较好的经营能力和业务素质,而且懂得他的农场来之不易,应当努力使自己农场增值。这样,农场在一代人之间每周转一次,就得到一次新的投入,并且保证农场继续由有志于务农并且具有较高专门技能的青年人经营。
7.用法律确保"清洁农业"的发展 丹麦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许多关于农业环境的规章都形成了法律。丹麦是欧盟第一个真正进行"生态税收"改革的国家。1977年丹麦就开始征收能源税,1993年6月,丹麦议会通过决议,提高了对燃料、能源、废水、垃圾等等征收的税率。丹麦的法律还规定:冬季65%的耕地必须种植绿色作物以减少氮的损失;限制除草剂和杀虫剂的使用类型;农场主必须记录肥料的使用量,并且使用农作物的轮作表。由于人民的支持,丹麦的产业部门实现了"四洁"的称号,即:清洁的工业,清洁的能源,清洁的运输,清洁的农业。工业要处理好有害的化合物,净化受污染的土壤,使风能占总能源供应的比例达到10%,清洁农业的核心是确保在干净和安全的环境中生产出卫生、新鲜的产品。
丹麦农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贷款的利息较高,农户负债较多,经济力量薄弱、经营较差的农场容易在竞争中被淘汰。
六、结 束 语
我国与丹麦的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农业合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主要是在具体的农业技术(硬技术)方面。为了加速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农民的收入,我国不但可以从丹麦引进许多先进的技术和加工设备,引进动植物良种,加强贸易往来,还特别应该从丹麦学习有益的管理经验和发展思路,特别是投入相对不多的"软技术"。
1.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发展农民合作组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合作社可以成为联结土地和市场的纽带。丹麦的经验告诉我们,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越高,农民的收入也越高,他们的利益也越能够得到充分保护。丹麦的农民组织承担了政府的许多职能,如农业科技推广、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农民教育和培训等。农业产供销一体化也主要是靠农民自己的组织实现的。由于农民完善的合作体系可以承担农业服务的许多功能,不需要政府很多的参与和投入,政府就可以更好地加强公共投资,如科研、推广和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只在最必要的地方给予某些补贴。农业咨询服务体系的越发达、越完善,需要政府参与的就越少。
2.扭转单一的生产,应特别重视农产品的加工 我国农业要提高效益,不仅要使农业内部的各个环节互相协调,而且必须使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实现一体化,使"从田间到餐桌"整个链条顺畅地沟通起来。农产品加工业对提高农民收入有决定性的意义,必须予以特别重视。与此相适应,我国政府分管农业食品生产链条的部门分割、互相不协调的局面也应当改变。
3.充分利用国土资源,开发海洋资源 丹麦的渔业发展对我国也很有启示。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广阔,是整个国土面积的1/3。1992年,我国渔业较发达的大连市和烟台市,按农业人口平均的水产品才有330公斤和130公斤,而丹麦高达3700公斤。我们应当学习丹麦的经验,鼓励沿海地区转移出相当一部分农业劳动力去从事渔业生产和水产品的加工业。这样做,可以腾出土地,扩大农业经营规模,能够在减轻土地压力的情况下丰富食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渔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可以安排大量农民就业。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江河湖滨地区也可以这样做。
4.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促使工农业均衡发展 作为一个经济高度发达国家,农业对丹麦国民经济的贡献相对来说不算很大。但是国家对农业仍然非常重视,把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把农业科研、推广和教育的投入当作重点,结果是加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在80年代,丹麦农业发展的速度高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高于工业发展的速度,这里的经验很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一周热点
- 2019-08-30中央下发铁令!19年限养令、禁养令撤销!19年玉米生产者补贴确定,即将下发!
- 2018-08-05智慧养猪驱动 ——首届中国智慧养猪产业实践峰会在京召开
- 2018-03-27双胞胎第三代教保料“健康三宝”掀起抢购狂潮:仅发布会当天销售突破5000吨!
- 2017-10-11双胞胎集团9月份销量再创新高,突破86万吨!
- 2018-04-092018饲料工业展览会展商名录
- 2018-10-26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关于发布《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蛋鸡、肉鸡配合饲料》2项团体标准的通知
- 2015-11-02双胞胎集团推出“三胞胎”直销大猪场
- 2018-03-08全国猪场大咖将齐聚三亚与双胞胎集团共谋猪事
- 2017-11-20年销量突破900万吨,双胞胎再现王者风采!
- 2019-03-26来2019河北饲料峰会 见证行业发展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