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养猪见闻
丹麦(Danmark) 位于欧洲北部, 是一个占地43 000 km2 ,500万人口的岛屿国家, 南与德国接壤, 西濒北海, 北与挪威、瑞典隔海相望。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暖夏凉。平均气温1月份: 2.4 ℃, 8月份: 14.6 ℃。年均降水量约860 mm。得天独厚的环境和地理位置造就了天然的防疫屏障。丹麦的养猪及猪肉产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丹麦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1999年丹麦全国有养猪农场16 000余个, 全国存栏量1 199万头, 其猪肉产量165.8万t, 次于中国、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巴西、波兰等大国, 位居世界第八。其猪肉产品中约77%是出口, 达117 亿元, 占农产品输出额的54% , 占丹麦总输出额的16% , 出口量与美国并列位于世界第二。据联合国推算, 丹麦年生猪出栏量最多可为2 500 万头。同时, 丹麦养猪业和猪肉产业的发展, 带动了生产和屠宰设备的现代化。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2 丹麦养猪业的特点
2.1 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丹麦的种猪育种、生猪饲养、屠宰、销售、检疫、防疫等各方面的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都由肉类协会负责。该协会是一个合作社性质的农民自助组织, 所有的养猪农场、屠宰场及所属企业, 都是该协会的成员, 养猪的农场主以出售的肉猪入股。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责范围包括: 制定产业发展战略, 参与政府协调和制定与产业相关的欧盟政策; 研究开发新产品, 他们有多个专门的技术委员会, 为农场主提供各项技术服务; 开展产业内部合作, 协调养猪产业链中各部门的利益分配。协会有很强的调控能力, 其宗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障该产业农民的利益。协会的经费主要来自生猪屠宰税和会员费, 即屠宰场每屠宰一头猪, 按胴体肉重计算, 小于110 kg缴纳10 克朗(1克朗约等于1元人民币) 的屠宰税, 大于110 kg的缴纳25克朗, 每头猪4克朗的会员费, 这些费用都由屠宰公司代收。协会的发展就是每个成员自身经济利益的体现。
2.2 专业化的育种技术
育种工作由肉类协会专门的育种公司———丹育公司负责,该公司在全国建立了43个核心群种猪场和162个扩繁场, 饲养了2 450头曾祖代和43 000头祖代种猪。丹育公司的育种专家定期到种猪场进行种猪测定和遗传评估。选种指数主要包括日增重、料肉比、瘦肉率、窝产仔数、体型、肉的pH值、屠宰损失率等。他们将测定和评估的有关数据向社会公开。商品猪生产者由此来选择全国最优秀的种猪杂交, 组织商品猪的生产。丹育公司培育的杜洛克猪、长白猪、约克夏猪、汉普夏猪都是举世闻名的瘦肉型品种, 瘦肉率都在60%以上。种猪育种过程中, 95%的母猪采用人工授精技术, 1头母猪年提供25头仔猪。大多数丹育种群都加入无特定病原健康计划。
2.3 标准化的养猪生产
丹麦16 000多个农场都是私营的, 农场主及其从业人员必须是国家农业院校的大学毕业生, 否则就不具有购买农场和养猪的资格。养猪的规模取决于农场主的土地占有量, 国家规定, 1 hm2 土地可以饲养3头母猪或50头肉猪。粪便污水经过储藏发酵后, 按照规定的时间, 全部还田。丹麦养猪业的机械化程度很高, 猪舍内的通风、降温、保温、饲料供应、粪便清除等都实现了自动化。一个有850头生产母猪的猪场(大约饲养种猪和育肥猪1.6万头) , 全部员工只有6人, 劳动生产率很高。通过多年的努力, 丹麦基本消灭了各种危害生猪健康的传染病, 如口蹄疫、猪瘟病、伪狂犬病、旋毛虫病等, 目前猪场内只做一些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工作, 疫病预防的成本很低,因此, 肉品的卫生质量也得到了根本保证, 这为猪肉及其产品的出口奠定了基础。猪舍内猪栏的设计非常科学, 产床内母猪的限位栏斜置, 节约了较大的空间。母猪和肉猪分别在不同饲养场饲养, 间隔有一定的距离。肉猪实行分阶段饲养, 自由采食, 100 kg上市的饲养日龄在160 d左右。饲料由饲料公司统一组织生产, 饲料价格由肉类协会统一制定, 年底参与协会的分红。
2.4 现代化的肉类加工
2001年, 丹麦的猪肉生产量为180万t, 占世界总产量的1.8%左右, 2 /3的猪肉出口, 占世界猪肉出口总额的23%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出口国, 主要销往欧盟、日本等国。目前肉类协会有22家屠宰场, 分属2个生猪屠宰合作社。皇冠屠宰公司是丹麦最大的屠宰合作社, 年屠宰量达1 600 万头。养猪业和猪肉产业的发展, 带动了生产和屠宰设备的现代化。SFK公司生产的屠宰设备现代化程度相当高, 生产工序如CO2 致迷、脱毛、开膛、切头、尾、身体大块等都是由电脑控制自动完成操作任务。电子检测仪器安装在自动化生产线上,通过探针对猪胴体12个不同部位检测, 能自动检测出猪肉的脂肪含量、瘦肉率等10多个参数, 根据固定参数, 计算出每头猪的价格。农场主提供活猪, 屠宰公司按猪体不同的部位加工成市场需求的标准化产品, 然后由专门的销售公司销往国内外市场, 年底按农场主提供产品的多少和收益情况再进行二次分配。丹麦的肉食品安全工作做得很好, 猪肉生产行业建立了完整、可靠的可以追溯的链条, 养猪农场和每一头肉猪都有编号, 加工企业肉品生产过程都有原始来源记录、使用记录, 储藏、运输、加工销售各环节都有连续记录。若消费者在食用过程中发现卫生问题, 可以追根查源, 找出出现问题的环节。
3 体会与思考
通过走访、参观丹麦的肉类协会、种猪场、商品猪场、屠宰场, 我们对世界先进的养猪生产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刻的体会, 他们许多成功的经验,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1 完备的产业链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是壮大养猪业的基础
丹麦通过肉类协会这个农民自助组织, 将养猪生产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有机地连结起来, 不仅提高扩大了专业化、集约化的经营水平, 而且更有利于质量管理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养猪产业各部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经济一体化, 促进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众所周知, 我国养猪生产起伏变化很大, 养猪生产时常出现“多了多, 少了少”的怪现象和经济效益负增长, 而猪肉销售行业一直都是盈利的。丹麦的猪肉加工销售环节所获得的利润, 反哺养猪农场主的做法, 值得我们借鉴。如果我们的养猪企业与相应的加工销售企业相联合, 组成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 无疑将会促进生猪生产的发展。同时更有利于实施“放心肉”工程。
3.2 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是促进养猪业发展的根本
丹麦从事养猪产业的农民, 都必须接受农业学院的教育,系统地学习农业机械的使用与维修、畜牧业的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并经过1年左右的生产实习, 取得“绿色证书”,才具有上岗资格。因此, 丹麦养猪业的自动化程度、饲养管理水平都是世界领先的。我们在发展规模化养猪生产的同时, 应加速人才的培养, 多选派一些生产管理人员去学习丹麦的先进管理知识与经验, 以改造我国的传统饲养管理模式。
3.3 先进的育种技术和疫病防制措施是提高养猪生产水平的关键
丹育公司通过“金字塔”型的种猪培育结构, 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育种体系。利用先进的育种技术, 进行选种指标的遗传改良, 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繁殖力, 把各品系的优点都结合起来, 培育了世界一流的品种; 通过定期检测并将最好的种源向全国推广, 较大地提高了商品猪的生长速度和猪肉品质, 为猪肉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他们的人工授精技术普及率达到了95%以上, 繁殖指标超过了我们国内自然交配的生产水平。如果以出栏1万头商品猪场为例, 开展人工授精技术,大约可以减少20头公猪的饲养量, 每年可以节省成本在4万元左右。这项技术值得国内规模养猪场大力推广应用。他们有专门的技术委员会负责全国的兽医管理工作,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通过实施无特定病原健康计划和培育SPF种猪等措施,基本消灭了各类传染病。我们在规划数万头的大规模猪场时,也应当建立自已的良种核心猪群, 可以从国外直接引进健康优秀的种猪, 以减少疾病发生和提高猪肉的品质。
3.4 种、养结合的饲养模式是实现养猪业持续发展的保证
丹麦的法律规定, 农场主的牲畜总数必须和他拥有或租来的土地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养猪先要有土地, 有土地才能养猪。养猪场要有与生产规模相配套的粪便污水储蓄池, 饲养过程中产生的粪便污水全部储藏在池内, 经过九个月的自然发酵后, 再全部还田。既保护了环境, 又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我们在猪场选址和规划粪便处理的过程中, 可以借鉴他们的做法, 粪便污水的排放, 采用种养结合型、养养(水产) 结合型、干(粪) 湿(污水) 分离型等多种处理方式, 最大限度地节约投资成本, 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养猪事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一周热点
- 2019-08-30中央下发铁令!19年限养令、禁养令撤销!19年玉米生产者补贴确定,即将下发!
- 2018-08-05智慧养猪驱动 ——首届中国智慧养猪产业实践峰会在京召开
- 2018-03-27双胞胎第三代教保料“健康三宝”掀起抢购狂潮:仅发布会当天销售突破5000吨!
- 2017-10-11双胞胎集团9月份销量再创新高,突破86万吨!
- 2018-04-092018饲料工业展览会展商名录
- 2018-10-26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关于发布《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蛋鸡、肉鸡配合饲料》2项团体标准的通知
- 2015-11-02双胞胎集团推出“三胞胎”直销大猪场
- 2018-03-08全国猪场大咖将齐聚三亚与双胞胎集团共谋猪事
- 2017-11-20年销量突破900万吨,双胞胎再现王者风采!
- 2019-03-26来2019河北饲料峰会 见证行业发展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