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渔业产业发展现状及中挪渔业合作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11-17
     从一万多年前有人类在挪威居住开始,捕鱼就变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生产活动,渔业也因此成为了挪威最古老的传统行业和重要的产业,并与农业、林业一起,为挪威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挪威的渔业产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渔业领域的补贴已经取消,捕鱼船队的利润大大增加,渔业产业已经整合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前景的价值创造的工业。当然,目前该产业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来自低成本国家的竞争。

    捕鱼和养殖对挪威沿岸的居民来说已经非常重要。许多人依靠以鱼为资源的鱼产品加工、船用设备、造船和修船、运输和包装等工作为生。2003年,挪威出口鱼及鱼产品262亿克朗,这占挪威总出口的5.5%,这使得渔业成为挪威最大的出口产业之一。

    挪威渔业的发展对国际环境的依赖性较强,首先,挪威许多的鱼资源于其它国家共享,这就要求在鱼资源的管理上与其它国家加强配合;其次,挪威捕捞的绝大部分鱼用于出口,因此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以及不同市场的发展对挪威影响很大。

    一、挪威渔业基本情况

    (一)挪威捕鱼区域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挪威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挪威的西部、北部和南部分部濒临挪威海、巴伦支海和北海,海岸线蜿蜒总长度达56000公里。北大西洋暖流使挪威的气温比同纬度的国家都要温和的多,同时,挪威蜿蜒崎岖的海岸线和众多岛屿,为鱼类的生存提供良好的栖息地。挪威大陆架宽阔,最宽处达250公里,其面积比挪威陆地大两倍。挪威控制的海域面积是其陆地面积的6倍,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面积为2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格林兰岛的面积,挪威专属经济区包括:北纬62度北部的巴伦支海和挪威海,北纬62度以南的北海,斯瓦尔巴德岛渔业保护区,延马岛渔业区,与俄罗斯共有的巴伦支海捕鱼区。当然,挪威在欧盟捕鱼区、格林兰岛捕鱼区、冰岛捕鱼区、俄罗斯捕鱼区、加拿大捕鱼区等地都进行着捕鱼业务。由于斯瓦尔巴德岛渔业保护区和延马儿岛渔业区离陆地太远,挪威陆地沿海200海里经济区就成了挪威主要的捕鱼区,其捕鱼总量的70%来自该地区。欧盟捕鱼区成为了挪威第二大捕鱼来源地,捕鱼量占总量的16.6%。

    (二)挪威鱼资源品种

    挪威可捕捞的鱼类和贝类品种共有2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有毛鳞鱼、鲭鱼、鲱鱼、鳕鱼、黑线鳕、挪威鳕、蓝牙鳕、鲽鱼和红虾。其中毛鳞鱼、鳕鱼、鲱鱼和蓝牙鳕是主要捕捞品种。

    (三)挪威渔民数量及分部

    过去50年以来,由于捕鱼的方式不断改进及渔船上的捕鱼工具不断革新,挪威的渔民数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但到了近几年,下降趋势变缓慢了。1948年,挪威渔民总数是85500人,1960年至1975年,挪威渔民总数剧减,从61000人下降到了35000人。1995年渔民数量为24000人,2000年是20094人,2003年挪威在册的渔民数量是17259人,其中13260人为专职渔民,3999人是兼职渔民;即2003年,挪威77%的在册渔民是专职的。

    挪威渔民地理分部特点是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部地区。截至2003年年底的具体分部是:东部地区575人,其中专职424人,兼职151人;南部地区3596人,其中专职2758人,兼职838人;西部地区5000人,其中专职3734人,兼职1266人;北部地区8088人,其中专职6344人,兼职1744人。

    (四)渔船注册

    2003年年底,挪威共有9934艘捕鱼船在册,其中7568艘是封闭性捕鱼船、2366艘为敞开式捕鱼船。众多的捕鱼船中,只有一部分是全年捕鱼性的,2003年全年工作的渔船数为2056艘。2003年在册渔船中的5678艘的年捕鱼收入超过了2.7万克朗,其中的5143艘是封闭式船、535艘是敞开式渔船。

    2003年,挪威当局出于协调现有鱼资源和渔船数量的目的,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减少捕鱼量,主要是目标就是提高捕鱼能力、减少渔船数量。这其中的主要措施就是渔船许可证管理。2002年年底,挪威捕鱼、猎海豹、捕鲸的727件执照颁发给了388艘渔船。这些执照主要包括鳕鱼拖网渔船许可83个,大型渔网许可94个,47个蓝牙鳕拖网,99深海对虾拖网,116个北海工业拖网,130毛鳞鱼等。以上执照的发放数量与1980年相比已经下降了很多。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只有深海捕鱼船需要定期颁发执照,大部分的渔船和沿岸渔船只要进行年度捕鱼许可就行了。

    (五)挪威渔业养殖

    过去10年中,挪威的渔业养殖为挪威沿海一带提供了主要的就业模式。今天,大约有4600多人在鱼和贝类的养殖场工作。可以这么说,越来越多的人依靠水产养殖工业的发展。目前,挪威总共有20000人从事于鱼类养殖业和为该产业提供诸如鱼饲料、设备、运输和包装等服务产业当中。

    2003年,挪威养殖三文鱼52万吨、鳟鱼7.1万吨,价值110亿克朗,占挪威鱼产品出口总值的43%。同时,其它品种如鳕鱼、蓝贻贝、比目鱼、牡蛎和扇贝等在挪威也有少量的养殖。

    (六)挪威鱼产品加工产业

    挪威鱼产品加工业由许多中小型加工厂组成,分部在沿海一带。2003年,挪威有558家的鱼产品加工公司,雇佣员工13000人。许多公司在现代化设备、质量保证、技术提高和市场营销等方面下大功夫进行了投资。但是近几年来,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坚挺的挪威克朗以及苛刻的欧盟准入条件,使得挪威鱼产品加工工业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因此,这个产业中的产业链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许多部门将加工外迁到挪威以外劳动力成本的国家,而挪威逐渐变成了一个鱼产品加工高品质原料的供应地。

    (七)挪威渔业工业以及出口

    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全球的捕鱼量每年递增7%。1970年,全球捕鱼量达到6000万吨,从1975年到1990年,捕鱼量激增,1989年达到了顶峰,包括淡水鱼的捕捞,全球捕鱼量达到1亿吨。并且从1989年开始,全球捕鱼量维持在这个水平。

    2002年全球最大的产鱼国家是中国,总捕捞量是1700万吨;第二是秘鲁,捕鱼量是800万吨。挪威是世界第10大捕捞国,总捕捞量为300万吨。在渔业养殖方面,中国是第一大养殖国,养殖量是3400万吨,印度渔业养殖量达到200万吨,排世界第二位;挪威养殖量为50万吨,列世界第10位。

    挪威养殖及捕捞鱼的90%用于出口,10%是国内市场消费。1992年至2003年期间,挪威鱼及鱼产品出口值呈现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992年出口值为160亿克朗,随后逐年上升,到2000年达到顶峰为310亿克朗,而2003年则为262亿克朗。

    2003年,挪威出口200万吨的海产品,价值262亿克朗;2004年挪威出口海产品价值282亿克朗,是世界第三大海产品出口国。挪威海产品出口到145个国家,欧盟是其最大的市场,出口值达到150亿克朗。其它的主要出口市场是丹麦、日本、法国,2003年挪威出口丹麦海产品31亿克朗、日本25亿克朗、法国23亿克朗。主要出口的鱼品种为鳕鱼(45亿克朗)、鲱鱼(22亿克朗)和鲭鱼(21亿克朗)。

    由于在全球范围内新的市场的建立,海产品养殖业对挪威经济而言变得越来越重要。2003年,挪威养殖三文鱼和鳟鱼出口114亿克朗。

    二、有关协会组织

    挪威渔民协会(NFL)。

    NFL是一个独立的全国性的组织,是渔民通过他们的郡县协会以及团体机构自愿组织而成。NFL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协会大会,它是由郡县协会和团体机构选举出的70名成员组成。协会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会议间隔期间,由国家委员会具体负责相关业务。国家委员会有11名成员,由协会大会选举产生。

    NFL与政府当局联系密切并紧密配合,比如1964年开始实施的渔业产业基本协议,就授予NFL代表渔业界与政府就产业经济环境等事宜进行谈判。基于渔业产业对沿海地区非常重要,NFL的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促进这些地区社会的发展。

    渔民鱼产品销售组织根据1951年12月实施的挪威《生鱼法》,所有鱼及贝类产品(养殖鱼除外)的销售必须通过渔民销售组织进行。目前,挪威有6个这样的组织,他们从考虑地理分部以及具体鱼品种的角度出发,拥有合法的保护鲜鱼销售的权力。

    渔民销售组织由渔民协会的非直接会员、做为直接会员的渔民个人以及直接或非直接会员的组合三个部分组成。销售组织的宗旨是通过有组织的销售,保证鲜鱼具有好的、稳定的出售价格和可接受的付款方式。鲜鱼销售组织的行政开支通过对所有第一手出售的鲜鱼进行征税来弥补。鲜鱼出售的最低价格由销售组织与买方机构经过谈判达成。如果,买卖双方不能达成协议,那《生鱼法》授予销售组织自行确定鲜鱼出售的最低价格。2003年,挪威第一手出售的鲜鱼共有270万吨,价值89亿克朗。

    (三)鱼产品加工组织及营销组织

    挪威海产品协会(FHL)下属于挪威工商联(NHO),是一个全国性的组织,拥有600个成员企业,雇员超过10000人,它由产业及出口分会、养殖分会、鱼饲料分会和鱼饲养分会组成。FHL的重要工作宗旨是:1、与政府当局、国家及国际研究机构、社会组织接触,保护和促进会员企业的共同利益;2、为会员企业提供增强竞争力、创造安全及具有吸引力的工作的合理的工作框架环境;3、保证有效率的产业推介;4、加强产业领域内技术水平的发展;5、为会员企业之间创造良好的环境;6、保护和促进会员企业在挪威工商联中的利益。

    三、挪威渔业的政府行政管理

    挪威是世界上第一个设立独立渔业部门的国家,1900年,挪威挪威渔业局就已经设立了。渔业部成立于1946年,2004年更名为挪威渔业及海岸事务部。渔业部的职能是依据法律及有关法规对挪威的渔业领域进行管理,负责挪威渔业产业发展、鱼的健康和福利、食品安全和质量以及码头、灯塔、电子导航和控制污染,其工作宗旨是保证捕鱼业及养殖业获取利润和可持续的发展。由于预见到渔业产业在几十年后会有成倍的发展,因此挪威渔业部将目标订在提高海运业的竞争力、保证海洋运输安全和将海水污染降到最低。

    由于鱼群具有在不同经济区和海域的流动性,因此加强国际合作对于加强现有鱼群的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挪威与欧盟、俄罗斯、冰岛等国签署有捕鱼协定。每年,由挪威政府代表、挪威海事专家和挪威渔业产业代表组成的谈判代表团,将与这些国家将就确定不同鱼种的捕捞配额和如何管理渔民进行谈判。同时,每年不同鱼种的捕捞配额将会在国家海域勘探理事会(ICES)提供的评估报告和建议基础上确定。

    挪威政府加入了许多地域性的渔业组织,如东北大西洋渔业委员会(NEAFC)、西北大西洋渔业组织(NWAFC)、北大西洋哺乳动物委员会(NAMMCO),以及一些国际性组织,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鲸鱼委员会(IWC)、东南大西洋渔业组织(SEAFO)、保护大西洋金枪鱼国际委员会(ICCAT)等。

    在挪威,许多的研究机构或行政机构都为渔业部提供有关的技术和专业的支持。如位于Alesund的、拥有5个办公室的挪威海岸事务局是挪威渔业部位于码头的地方管理单位,负责管理码头、领航、灯塔服务的工作;位于卑尔根的挪威渔业局是渔业捕捞和养殖的具体行政部门,他由7个地区办公室组成,职能是咨询和监督渔业行为,并从事会同其它部门颁发养殖场证书以及颁发捕鱼证的工作;位于挪威北部的特隆姆瑟的海产品出口理事会(EFF),在世界主要市场都派有代表,负责国际营销战略;同时负责鱼产品在国内的销售。

    挪威国防部下属的海岸护卫队负责挪威海域的本国及外国渔船的捕捞活动。同时,渔业局下属的一些地方行政单位也参与执法工作,例如,对挪威南部和西部沿海的监控,就由渔业局的地区办公室与警方配合进行。

    鱼产品从捕捞、加工到消费整个产业链的卫生安全工作,由挪威渔业部、农业部和卫生部共同管理的食品安全署负责。

    四、挪威渔业的研究和教育工作

    渔业研究涉及很宽泛的领域,例如海事资源、鱼类健康、养鱼技术、捕捞技术、产业发展、营养学和商业经营等等。在挪威,有一些著名的从事渔业领域的研究机构。例如:1、卑尔根海事研究院负责海域生物资源、沿海环境、渔业养殖、海域经营的研究和监督工作。2、挪威渔业及水产养殖研究院,位于挪威北部的特隆姆瑟,从事渔业生产发展、营销和养殖领域的研究。3、挪威研究理事会,在渔业部的指导下,从事部分的渔业研究工作。4、挪威国家营养和海产品研究院,就野生鱼、饲养鱼和其它海洋生物的营养价值进行研究,就营养及相关研究向政府部门提供咨询。5、挪威海事研究院,主要工作集中在海岸及海洋环境、鱼群及其它海洋生物的调查,同时也负责水产养殖业和海洋经营的研究。

    挪威的海事教育也相对普及,沿海地区的高中学校里,都进行对捕捞、海洋养殖、营销以及海岸工业等内容的教育和培训。

    五、中挪渔业合作发展及现状

    (一)“北斗”项目。

    1980年,挪威首相Oddvar Nordli访问中国时,为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帮助中国渔业发展的现代化,挪方决定中国提供一艘先进的渔业科考船,用于近海的渔业考察和研究。

    1984年10月,挪威提供的名为“北斗”号的科考船到达了中国青岛并更换成中国国旗,随后立即投入到了黄海的渔业考察中。从此,中挪在渔业领域的科研合作就围绕“北斗”号科考船展开了。两国科学家通过举办研讨会、学术交流等形式,在鱼产品加工和远洋捕捞技术等方面的渔业研究领域进行的密切合作。

    同时,为配合该项目更好的开展,部分中国学生也前往挪威卑尔根大学的渔业和海洋生物系进行深造并获得了学位,1996年,来自黄海渔业研究院的一名科学家在挪威卑尔根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二)研究机构和学院合作

    挪威与中国的许多研究机构和学院也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交流与合作。

    1、2000年-2002年,挪威研究理事会资助了中挪关于鱼类健康和海洋生物的研究,来自挪威的挪威渔业大学、卑尔根大学、挪威渔业科学院、挪威农业大学和挪威兽医科学学校以及来自中国的海洋学院和黄海渔业研究院进行了研讨和互访。

    2、2002年,11家挪威研究机构访问了中国,期间,除了与中方举办研讨会外,挪方访问了青岛的研究机构、位于北京的科学院和中国渔业局。

    3、挪威渔业科学学院与中国大连渔业大学、上海渔业大学就海洋生物研究正进行合作。

    4、2004年4月,中挪合作建立的渔业营养实验室在浙江舟山设立。挪威农业大学和水产养殖蛋白中心参与了该项目。

    5、2004年,挪威兽医科学学校和中国黄海研究院就海藻毒素的研究展开了合作。

    6、2005年3月,中挪海产品工业合作国际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中国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宁波大学、青岛海洋大学、上海渔业大学以及挪威科技大学、特隆姆瑟大学和卑尔根大学参加了研讨会。

    同时,挪威与中国的相关大学还确定了学生互派项目。

    (三)中挪政府渔业合作协议

    2002年,中国农业部与挪威渔业部签署了《中挪渔业合作协定》。协定签署的目的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两国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两国在渔业领域的合作。协议签署后,协议下的几个合作项目已经开始执行,联合委员会也定期召开会议。目前,中挪两国已经在检验检疫领域开始合作。

    (四)挪威海产品对华出口

    上世纪90年代,挪威的海产品开始向中国大规模的出口,到1998年向中国出口超过2万吨,达到一个高潮,但随后的两年出现一定的下滑,之后再次呈现旺盛的势头。2004年,挪威海产品总共出口中国超过8万吨,价值超过8.5亿克朗。中国已经成为挪威海产品的一个重要的海外市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