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吉亚概况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12-19
格鲁吉亚共和国位于亚洲西部,处于南高加索中部和西部。北部是俄罗斯联邦,被大高加索山脉隔开,西北端靠近俄罗斯的疗养胜地索契,东北边与俄罗斯的车臣、印古什、达吉斯坦等自治共和国接壤;东面和南面与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毗邻,西南与土耳其接壤,西面濒临黑海。面积6.97万km2(稍大于我国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542.3万人(1997年)。首都是第比利斯,人口约128万,是外高加索第二大城市。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是国家的工业中心、外高加索的交通枢纽,近郊有许多矿泉,是著名的疗养胜地。

格鲁吉亚是一个山国,其领土面积的80%为山地和山麓地带,大高加索山脉有众多的高4000m以上的山峰,成为格鲁吉亚的天然屏障,挡住北方冷空气的袭击,使该国西部形成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但是东部温和而干燥。1月平均气温0— 5℃,年平均降水400~2000mm。西部黑海沿岸、里奥尼河至科多里河之间有一块三角形的科尔希达低地,土壤肥沃。东部有库拉河、约里河、阿拉扎尼河等河谷台地也比较适宜于农业。据 1996年的统计数字,格鲁吉亚有农业用地300万hm2,其中耕地80万hm2,约占国土面积的11%。割草场10万hm2,牧场 180万hm2。全国一半以上的面积处于海拔1 000m以上。格鲁吉亚南北山麓地带是水果、茶和其他经济作物的生产区和牧区,而中间的低地和平原则是葡萄、谷物和其他农作物主要种植区和肉、奶主要产区。

格鲁吉亚的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主要矿产有锰矿石、煤、铜矿等。在苏联时期,格鲁吉亚的重工业主要有采矿、冶金、化学、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电力、木材加工等工业部门。格鲁吉亚的锰矿质地优良,占前苏联总产量的20%,位居第二位。

格鲁吉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该国的主体民族是格鲁吉亚族,占总人口的70%以上。在众多的少数民族中,主要有亚美尼亚族(约占8%)、俄罗斯族(约占6%)、阿塞拜疆族(约 5.7%)、奥塞梯族(约3%)以及希腊族、阿布哈兹族等。多数人信仰东正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国语是格鲁吉亚语,有独特的文字,也是有悠久文学传统的语言。

格鲁吉亚曾经是前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与苏联其他各个共和国有着非常密切的经济关系。1989年,格鲁吉亚1/4的电力、石油和几乎全部天然气、近一半的水泥、4/5的木材、3/4的谷物、3/5的牛奶和奶制品、1/3的肉和9/10的轻工原料都来自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同时,格鲁吉亚向全苏联提供了61%的水果、蔬菜和其他食品(包括罐头)、60%的葡萄酒、96%的茶和其他产品。

1991年格鲁吉亚宣布独立,拒绝参加独联体,失去了同前苏联各共和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居民食品和消费品供应量大幅度下降。经过了持续几年的内乱和破坏,格鲁吉亚的国民收入和社会生产率大幅度降低,工业、农业遭到了严重的损失,人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率一度高达2000%。1994年是格鲁吉亚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国内总产值仅相当于1991年的1/4,其中工业产值下降近40%。格鲁吉亚的优势产品如水果等,产销都很困难,通货膨胀难以控制,财政出现了巨额赤字。

格鲁吉亚经济在1995年开始出现一些回升迹象。农产品供 @比较丰富,国家的财政状况也得以改善,国外的贷款和资金逐步到位。为了进一步稳定财政,克服通货膨胀,1995年秋天格鲁吉亚发行新的国家货币——拉里(1ah),成为国家唯一的流通和支付手段。1996年,格鲁吉亚政局进一步稳定,政府和议会工作重点转向发展经济,采取一系列稳定和恢复经济的措施和财政、税收政策,财政状况有所好转。但是,经济结构不合理、资金和能源及原材料短缺、企业开工不足、基本生活必需晶无法自给等仍是政府必须面对的严重挑战。1996年零售商品总额仅为 1991年的10%,1997年的失业人数超过5万人,有80%的居民生活在赤贫线以下,成千上万的人被迫远走他乡。

1996年格鲁吉亚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5.47亿拉里,增长率 11.1%(按可比价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42拉里。据世界银行的数字,1998年格鲁吉亚的国民生产总值为51亿美元,人均930美元。1996年外债总额达15亿美元,主要债权国为俄罗斯、土耳其、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等。1996年继续进行金融改革,实施中央银行法,执行硬性信贷政策。新货币拉里发行一年后,基本实现了稳定。1997年11月的汇率为1拉里: 1.3美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