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金融政策:保稳定促创新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12-29
    2006年是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年。2006年,我国宏观金融政策取向将主要着眼于两个出发点:维护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稳定和支持金融市场创新快速发展。此外,出台存款保险制度、继续推进商业银行股权改革、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进程加快等都将成为金融领域的亮点。

    2006年我国宏观金融政策制定和实施面临着经济高速增长、金融业对外大开放、金融市场化改革提速三大背景,可以说,2006年是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年。由此我们推断,2006年宏观金融政策将主要着眼于两个出发点:一是维护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稳定;二是支持金融市场创新快速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货币政策:"稳"字当头,注重政策的预调和微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本上敲定了2006年货币政策的主旋律: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1我们目前唯一得知的官方表态是"既防通胀,又防通缩"(一方面投资反弹动力仍在,公共服务品价格有上涨态势,通胀压力没有消失;另一方面,面对产能过剩压力,企业利润增速回落和企业亏损面持续扩大,也要关注通缩风险),这与我们之前的宏观经济预测是一致的。但同时我们认为,2006年在货币政策操作上会有变化,除了注重政策的预调和微调,增强调控的主动性之外,调控重点将从之前的供给调控转向启动内需为主,同时通过更加灵活的公开市场操作来对冲外汇占款。关于货币调控的中介目标,我们预计M2将锁定16%。依据是,2005年由于M2增速远高于M1,央行在11月将M2预期目标由年初的15%调整为17%,为控制货币供应过快,这一目标应该适度下调一些。

    2、信贷政策:适度放松信贷控制,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

    2006年信贷政策的取向,一方面要保持信贷投放对经济的支持力度,维护总量平衡;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考虑到2006年人民币汇率和利率总体水平(价格型工具)的上升预期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收缩效应。作为松紧搭配,数量型工具在总量上应适度宽松,以保证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同时,央行将发挥"窗口"作用来引导商业银行区别对待不同地区、行业及企业的贷款需求,保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合理正常的资金需求,继续加大对农村和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成长型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客观看待房地产业的发展与房地产市场变化,防止对房地产企业贷款"一刀切"现象,加大对普通商品住宅和经济适用房的信贷支持力度。

    在不断健全个人征信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达到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目标。总体看,2006年贷款增长将保持在2005年的2.5万亿稍高水平。

    3、利率政策:超储利率存在继续下调的可能,利率市场化继续加快

    今年3月17日,央行将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1.62%下调到0.99%,之后市场上传出"下调超储利率至零"的声音,关于何时下调的猜测也不绝于耳。但进入10月份,央行官员表示,"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的下调并无时间表。"我们认为,2006年超储利率有继续下调的可能。理由有三:一是现行的超储利率水平(0.99%)仍在居民活期存款利率水平之上,商业银行仍可以将吸收的活期存款直接转存央行并获利,这与多数国家惯例不符;二是今年9月以来,央行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大量出售央票。不久前又与10家商业银行进行的美元掉期交易,相当于收回480多亿元流动性。央行行长11月撰文指出,"鼓励金融机构用好存款利率下浮政策"。这些举动都将使商业银行的资金头寸大幅下降,为超储利率下调做好铺垫;三是超储利率下调也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方向。当然,超储利率下调会使货币市场收益率偏低面临更大压力。此外,2006年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政策还可能包括适时适度地加大存款利率浮动范围。对于品种而言,大额存单利率率先变动的可能性较大。

    4、汇率政策: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调控手段更趋多样化

    人民币升值预期与央行汇率调整操作之间的博弈,在2005年一直就没有停歇过,对此,金融监管高层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将会根据市场来定,而非经由央行举措来调控。

    我们认为,在2006年,出于汇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推进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双重"目标,央行对汇率的干预必不可少,但手段更趋市场化和多样化,减少行政手段和单一手段可能给汇率带来更大的波动。一方面,央行仍会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不断调整人民币兑外汇中间价,必要时也可能通过政策举措来调整人民币兑美元的浮动区间,这些做法的实施都源于"市场需要",操作手段的市场化程度也会逐渐提高;另一方面,央行会使用其它间接手段替代直接调整人民币汇率手段,来达到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目的。如通过继续上调美元及港币小额存款利率、开展人民币与美元间的掉期交易、质押式回购、强化外汇市场做市商功能、"窗口指导"甚至向市场传输政策"信号"等诸多手段来谋求汇率的稳定。

    5、监管政策:银行监管模式由合规性监管为主转向风险监管为主,逐渐深入银行经营管理内部

    由于银行具体业务管制的逐步放开,以及金融业大开放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增加,2006年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模式将由原来的业务合规性转向风险监管为主,监管目标和手段将更加具体化,直接深入银行经营管理内部,近期的种种迹象已经表明这一点。例如针对商业银行虚增存款现象,银监会提出了加强基层支行监督、分析存款变动成因和进行真实性审计、将存款真实性状况列入商业银行年度监管报告的评价内容等六条意见;针对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增大,银监会将进一步强化监管贷款分类准确度、考核不良贷款分类偏离度、动态跟踪各类信贷资产分类状况的迁徙变化趋势等工作;针对银行经营风险的加大,银监会在今年末发布了《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监管现场检查手册》,该手册包含了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市场风险资本要求,市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等具体内容。另外,2006年是资本充足率管理达标大限的最后一年,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监管必然会更加严格。

    另外,在其它金融改革政策方面,出台存款保险制度、继续推进商业银行股权改革、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进程加快等都将成为2006年我国金融领域的亮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