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希望”,就是思考中国——读陈育新《管理的民间艺术》一书有感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6-04-10
     不久前,经由希望集团王林农先生推荐,看了一本《管理的民间艺术》。目前市面上,各种管理教程纷纷冠以吓人的标题和说辞,“管理大师”们层出不穷。朴素的书名让我怀疑:这是不是一本真正的管理著作。

     阅读之后,才知道自己受流弊的危害有多严重,《管理的民间艺术》质朴外表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们知道,说什么固然重要,但由谁说出则更加重要,因为它决定了言论的可信赖程度。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中国农业首富企业的“希望集团”创始人陈育新先生。在书中,陈总用很平实的语言,很诚恳地告诉读者,希望集团是如何保持二十四年高速发展的。事例很具体、语言没有故作高深,这就是陈总所说的民间艺术。看来陈总身上蕴含着中国“藏才隐智,任重道远”的基因。纵然早已拥有厚积薄发的底牌,却依然谨言慎行。

     希望集团的成功是毋庸讳言的,对普罗大众而言,与其羡慕一个企业家的财富,不如思考一个企业家的管理理念。如果你想学习几个时髦的词汇,不妨去翻翻那些理论堆砌的管理书籍;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一个成功企业的宝贵经验,并且体会其创始人的思维芬芳,那就不妨静下心来品味此书。

     智者说:所有的文明的消亡都是自杀而非他杀。对一些曾经辉煌而又失去光芒的企业家来说,失败不是由于外因,而是他们依靠机会成功之后,缺乏系统的企业管理能力,“有想法而没有章法”。缺乏反思求进的学习能力,让他们的企业“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他们只是有着太多局限的创业者,倒下了却没能成为一座丰碑。如果他们早点拜读此书,或许会有别样的感悟和结局。

     当企业家缺乏足够理性的思考和行动能力时,他手中的权力之剑会变成伤人之刃,他的“浪漫主义”就暴露出最大的危害。管理学中有一个“总裁寿命周期”的假说,认为总裁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在环境变化后,可能成为企业致命的毒药。只有那些有着反思、进化能力的学习型领导,才能规避这些暗礁。

     好在希望集团有着陈育新这样善于思考、善于剖析规律的领航者,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高速行驶二十四年,并且还在不断加速。在管理、用人、文化、战略的每一个角落,陈总都有自己独到的体会,成功的心得。希望集团因为实在而成功,陈总的“民间话语”,不仅是告诉大家如何搞好企业,也是在传达一种思维方式。那就是:简洁、直接。能做到如此言简意深,是因为纷繁的现象在经过大脑的梳理,已被剥除种种障饰,露出他最本质的内核。

     这本书告诉我们:企业所有的策略和方法都必须建立在现实条件的基础上,而不要被那些宏大的、看似严谨的、成体系的管理理论吓住。在管理方面,陈总就提出了自己见解:好人也需要监督。强调的是以制度来让好人受益、坏人受罚。相对于思想工作,制度是更可靠的保障和激励。而希望集团所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就很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只有这些“具体”和“细微”的管理创新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时,才有可能被“集成”,从而达到战略创新的高端。

     用人更是一门艺术。陈总分门别类的讲述了对一线工人的激励、对高层管理者的大胆任用。辩证的阐述了大与小、高与低、细节与整体、内行与外行、使用与监督、严厉与宽容、独立与配合、招聘与培训等方面的关系。正确的理解和把握了这些辩证关系,就能深刻理解希望集团用人的精髓。

     企业文化被看作是企业塑造人行为方式的软件,是全体员工一致的价值观,是企业最终的致胜武器。希望集团的企业形象和他的企业文化是高度一致的,被企业的内外关系人深深认同。他所倡导的是员工、企业、商家、用户的共赢。企业谋求的是阳光下的利润,既要诚实,又要精明,更要勤奋。在企业的利润池中,利润被陈总合理的划分,而希望集团所得到,更多的是“边际利润”,这就是雄才大略的胸襟和眼光,也是企业能够做大做强的保证。希望集团不是把企业文化挂在墙上,而是落在实处,浸润到每个员工的心里,其巨大的精神能动作用是无可估量的。在战略篇中,陈总更是有诸多的精辟言论。例如,先做强、后做大,又譬如“反差经济”现象、企业组合优势等生动形象的论述。

     我们知道,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强国占有的文化、传播、经济资源在增多,文明的交融与交流将很难平衡。弱势文化面临着被强势文化同化的危险,这个同化与反同化的过程中必将矛盾迭起,也增加了后发国家寻找自身发展模式的难度。

     中国的企业家不能照搬别国的经验。眼下流行的管理理论,大多适用于西方跨国公司。如果说它们是骆驼,中国企业充其量是一只兔子。骆驼骨架大,前进需要稳健;而兔子比较小,速度与灵活则是生存之本。另一个本质不同在于:骆驼有驼峰,有足够的储存,可以不喝不吃穿越沙漠;而兔子不行,必须一边跑一边吃喝,否则很快就会完蛋。

     所以,不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是等死,全盘照抄别人的做法是找死。只有理论联系实际,踏踏实实的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永续发展的金光大道。在交融与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不迷失自我。为此,在分享不同风味“榜样大餐”之后,我们各界都共同有责任回答:中国企业会思考吗?该如何思考?陈育新董事长的“民间话语”或许就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