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农:中关村的“农业硅谷”

来源: 作者: 时间:2006-07-04
提起大北农集团,农口外的人大多感到陌生,但在农口内,它早已声名显赫。

2003年,大北农董事长邵根伙博士当选中关村优秀企业家,柳传志、杨元庆、丁健、吴鹰等IT风云人物都在上届获得此项殊荣。业内人士评价说,大北农获奖的意义在于,中关村正在确立自己农业硅谷的地位,而大北农就是农业领域里像联想一样的标志性企业。

大北农成立初期,洋饲料一统天下,出于强烈的产业报国之心,大北农把产品开发的主攻方向定位在乳猪料配方、乳猪料生产上。为此,他们专门从中国农业大学邀请了10多名知名专家教授和青年知识分子,成立了大北农技术委员会,依靠专家技术委员会这个强大后盾,大北农牌乳猪料551很快就研制成功,使洋饲料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北农认识到要想和国际大型饲料企业相抗衡,必须走集团化的发展道路。在这样的情势下,1995年,大北农集团应运而生。

集团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使大北农的事业蒸蒸日上。1995年,大北农的合作、合资企业已发展到30多家。1996年,大北农投资近千万元,买下了北京怀柔雁南饲料厂,将其改造成大北农饲料高科技产业基地。这个基地成为大北农发展初期集科研开发、人才培养、科技成果产业化于一身的摇篮。大北农在集团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大北农始终坚持科技的主导地位,把对农业科技的探索放在首位来抓。以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杨胜教授为核心,以20名博士、50名硕士为研发队伍,组建的大北农农业科技研究院自成立以来,根据集团创建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的目标,以饲料、动保、种业和农化四大产业为基础,积极跟踪和整合国内外农业科技资源,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顶级科研院所、农业高校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为实现集团目标提供战略、人才和技术上的储备,不断推动集团的技术进步。

同时,大北农还投资1000万元,设立大北农农业科技基金。通过奖励机制,严格挑选各地专家研发的新的农业产品技术,并由大北农对各项技术成果进行产品转化。大北农农业科技基金发放三届以来,共收到申报项目952项,项目涉及农业的各个领域,申请人既有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老专家,也有才思敏捷、朝气蓬勃的年轻学者。如今已有66个项目、60多位专家获得奖励。

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已日益凸显,粮食生产和生存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在竞争中获胜,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在这方面,中关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此,一些学者呼吁,应该实现“两村携手”。这两村,一个是农村,一个就是中关村。因为中关村聚集着中国最强大的农业人才队伍,从院士到普通学生,一点都不比IT人才少。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蛋白质组研发及工程中心等多个重点实验室、院校和研究机构,又确立了中关村在我国农业科技中的“硅谷”地位。大北农集团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集团作为中国农业科技产业化的领头军,在中关村农业科技建设中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大北农拥有最高端的农业科技资源和农业人才力量,其推出的农业科技奖励措施,几乎无缝对接了国内外科研领域,以共同研究的方式集合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大北农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农业硅谷”的深刻含义。

Baidu
map